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知识点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

编辑:sx_liuyx

2013-11-15

【摘要】回望高三复习历程,小编不得不说其中的第一轮复习极其重要,它将涵盖所有的知识点,是我们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的最好机会,也可以说是全面复习的唯一机会,下面是“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欢迎大家参考!

一、指导思想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2011年江苏省历史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历史学科在2012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注意六忌:

忌好高骛远,以基础知识为主;忌死记硬背,重在思维、能力的提高;忌答非所问,做到解题详略得当,结论完整;忌题海无边,要以一当十;忌胸中无目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

二、时间安排:

从2011年9月初——2012年1月初,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即紧扣课标和考试说明,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 第一轮复习是基础,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

三、复习目标

通过第一轮复习,对基础年级新授课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夯实基础,依据考试说明中每单元每课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通史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复习原则: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突破双基。

1、要求学生在这一轮复习中进一步吃透教材,让学生树立“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的观点,平时的复习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和历史线索理解掌握,要扫清知识死角,把书本念厚。

2、选择有针对性地习题进行基本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会解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五、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研讨,备课组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罗马的喜剧作家普劳图斯说过:“个人的智慧只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发挥众人的智慧。高三历史备课组是一个团队,我们将发挥团队一贯的团结协作精神。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落实“三定、三备、五统一”措施,(定人、定时、定内容;备教材、备学生、备社会生活实际;统一教材、统一教辅、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检测。)明确每位老师负责的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以及突破的方法,广泛收集资料,提高备课效率和备课质量,努力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备课组活动的正常开展。发挥集体优势,充分关注网络资源,密切关注网络上的有效信息和资源,利用专业网站上的教学和复习资源,再结合《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把网络资源变成我们的教学资源和复习资源。同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走进学生的世界,及时调整教学复习策略,学会在教学中反思。

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考纲》,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加强对抽象知识理解的教学。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考纲》)是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师生教学、复习、备考的依据。研究用好3年来的江苏省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11年的考纲,关注2011年其他省市的高考历史试题,揣摩历年题目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价值等,明确复习目标,提高解题能力。在新考纲出来之前,可参照2011年考纲确定复习重点,提高时效,做到有的放矢。

2、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从2011年江苏卷测试的内容来看,主要考查的还是基础知识,强调以主干知识为主,注重与教材知识的联系。体现在主观题中,虽仍以材料题为主,但更多地要求学生在足够掌握史实的基础上作综合性回答,很好体现了对获取与解读信息能力、调动与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因此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我们以“立足课本、狠抓基础、培养习惯、提升能力”为教学指导思想,做到“起点要低,讲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积极思维、自主学习等行为习惯,提升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精讲巧练,侧重建构知识体系,注重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归纳和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不断发现和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针对高三的第一轮复习,我们主要采用“问题复习法”,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提问(默写)检测旧知识——展示课程标准和考点,明确本课复习要求——展示本课问题,学生自主复习——师生交流研讨疑难问题——教师点拨精讲——课堂检测(包括高考真题训练),及时反馈等几个环节。这样课堂安排紧凑,学生有适度的紧张感,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做好知识的巩固,在有限范围内化短暂记忆为长效记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问题复习法也存在一定缺陷,那就是主要知识点通过问题进行复习,学生得到的知识比较零碎,因此在每一课、每一单元结束后,我们都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或者画知识树,以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

3、精讲知识重点,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巩固。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日益重视对历史概念、发展线索、阶段特征和知识结构的考查,与它们联系密切的知识往往就是考试的知识重点。因此第一轮复习教学中,必须精讲这些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的各阶段特征,掌握各单元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精讲重点的过程中精选例题,在例题处理中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回顾,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产生背景、事实、过程,从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

在精讲中,坚持“三鼓励、三不许”的教学基本要求,即“鼓励学生多说,多上讲台,培养主动意识,使学生开口敢说;鼓励学生多写多思,使学生养成动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不迷信资料、课本和名师,使学生养成探索创新的能力。

4、精编练习,及时讲评,指导规律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在复习完每单元后,精选一些思维含量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的各类题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进行适量训练,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一般每个单元进行一次限时的书面练习,时间为一节课,训练量为20道选择题,1——2个材料题。对每次书面训练,检测性考试卷及时评讲分析,做好错题统计,并可适当进行面批,针对学生在审题、解题中存在的思路或方法上的缺陷加以指正,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讲评时可做好总结。如讲评上做好题目的变化、类化、深化和优化,避免就题讲题,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对于优秀试题(设问巧、题型新、考查角度新、题目难易适中)要精讲,做好与常规题目的比较,让学生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要注意陈题翻新,善于一题多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异,异中求同;强化学法指导和审题能力地培养,防止死记硬背,克服机械模仿,杜绝经验行事;引导学生要善于类比分析,归纳总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5、指导学生制定出复习计划和抽出固定的时间复习

在现今的高考模式下,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语数外上,学校考虑的主要是2B科目与语数外的匹配率,因此,历史科目不受重视也就在所难免。但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仅靠课上有限的时间,学生不可能将当堂课所学的内容全部掌握,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复习。我要求学生每天要有20——30分钟左右的固定复习时间(具体时间自己定),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

在学生自己复习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采取尝试性记忆方法,就是将白天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小标题及彼此间的关系回忆出来,如果在哪个地方“卡壳”了,就说明这一块知识点是盲点,需要进行“扫盲”,可以自己翻书,也可以与同学交流,或者请教老师,通过这样的知识构建,既能巩固主干知识,又能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当然也可以在白纸上简单整理出来,这样效果更好。同时教师加强对目标生的督查,争取学习任务一天一清。

6、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题指导。

高考强调新情境、新材料的运用,2011年江苏高考20道选择题中有19道使用材料(包括历史照片、广告、时事新闻、人物言论、报纸报道……),学生要能够看懂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将之调动和正确运用,这就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高三的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题指导。

(1)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特别是贴近高考的典型试题,如材料型的问答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探索高考备考的新思路。高考与新课程密切相关,要潜心研究高考新特点,制定应对策略。要站在新的视角研究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应考”,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要构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科体系,完善知识树、知识网络、学科框架、知识图表等知识体系。

(2)在复习一个单元后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3)使学生学会学生审题、答题。

从平时的解题训练看,很多同学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不注意仔细审题,导致答题错误或不完整。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完整地看题目,不能先入为主,要看清题目所给的时间、有哪些限制词、有哪些条件……,材料题要把题目所给的条件、限制词划下来,一一与所学内容或材料相联系,理清思路和要点,形成答案,做到“慢审题——理思路——快解答”。

当然还要训练学生的规范答题,做到按指定位置答题,答题做到要点化,序号化,条理化,清晰化,尽量话短、面全、点多,争取多得分。

7、关注热点,贴近现实

历史出自“故纸堆”,但又是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学问。鉴古察今是学习历史的基本作用,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试题大都与学科热点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体现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埋头学好、掌握好课本知识,也要注意关注和参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探讨,积极寻找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确定新的历史专题;不仅要有历史的眼光留意生活中发生的日常“小事”,更要注意观察影响世界趋势的国家“大事”,从而培养学生传承惩恶扬善的人文精神和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社会责任,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理念,也就是学史要以史入今,以史鉴今,史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8、抓好学习常规的检查,一丝不苟的搞落实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要及时了解,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如学生错题本的整理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知识点的落实情况,课下课上的默写情况等都要一一检查,使学生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稳步提高。

总结:以上就是“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的全部内容,请大家认真阅读,巩固学过的知识,小编祝愿同学们在努力的复习后取得优秀的成绩!

相关精彩内容推荐: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五个具体措施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