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历史 > 高三历史知识点

高三历史知识点古代史之元明清时期

编辑:sx_zhangjh

2014-09-12

高三历史知识点古代史之元明清时期

精品学习网小编搜集整理了 高三历史知识点古代史之元明清时期,其中详细解说了历史知识点,希望各位同学们通过阅读本文,对 高三历史知识点有更好的掌握!

元明清时期的基本考点

1

元明清时期的基本考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1、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的原因、措施、实质。八股文,军机处。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3、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

4、辨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5、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7、识记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捍卫主权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的政治、经济主张的背景,评价。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11、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小说,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著。教育。(文学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2、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的关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湾的管辖。

14、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15、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说明:此阶段应注意:统一,资芽,没落,巩固。

END

元明清时期的具体知识点介绍:

1

一.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一省制的中枢权力机构

元朝建立后,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动荡。

2.棉纺织业的发展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纺织技术.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是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柔软结实的棉布日益流行,到明代后期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元代承前启后,烧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人彩瓷生产时期。

3.科学技术成就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一l316)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它以:365 .2425日作为一年,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

元代出现珠算法。

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一项重要的农学成就。

4.文学和艺术成就

(1) 散曲和杂剧 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元代北方地区兴起了杂剧。散曲和杂剧合称元曲,关汉卿、马致远等是最为著名的元曲作家。

(2) 绘画艺术 元代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更通过山水画作抒发出来。

END

二、明清时期的政治

1

1.明朝内阁制度的建立

(1) 废除丞相

明朝建国之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位高权重。明太祖朱元璋(1368一l398年在位)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都严加控制。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r新的高度。

(2) 内阁制度的建立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重要政务都要皇帝亲自处理。朱元璋曾在8天的时间内,平均每天要处理208件奏章、424件事,由于事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为此而设立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阁臣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2.明朝的张居正改革

【选修1】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病故,年仅10岁的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开始改革。他针对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走力整顿吏治;针对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清丈土地,改革税制。张居正执政的十年中,国家财政状况好转,政府有了大量的粮食和金钱储备。但是改革触犯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利益.招致强烈反对。张居正死后.这些豪强官吏利用明神宗对张居正劝教约束的不满,削夺张居正的官秩.抄没其家。十年改革毁于一旦。

3.清朝的军机处

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到清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义在皇宫内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本身品级不高,日夜轮流在军机处值班;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达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r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帛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4.清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

【选修4】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执政的61年间,励精图治,开疆拓土,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军,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1) 平定三藩【选修4】

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威胁来自“三藩”的割据势力。三藩”即清廷分别派驻云南、广东和福建三地的平西王是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拥有军事、政治、经济方面的种种特权,成为抗衡中央的地方割据势力。康熙帝亲政后,把解决三藩问题当做头等重要的大事,并开始准备撤藩。1673年,三藩举兵反叛,20岁的康熙皇帝开始了历时八年的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最终他取得了平定“三藩之乱”的胜利,

(2) 收复台湾和设置台湾府

【选修4】 康熙帝亲政后,郑氏政权继续以台湾为根据地,坚持抗清,康熙帝决定武力收复台湾。他大胆启用郑氏降将施琅,一举收复台湾。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在台湾设总兵官一名,澎湖设副将一员,率兵驻守。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3) 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和伦会盟

【选修4】清入关后,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不断侵扰。,康熙二十九年(169『】年),清军与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在夸张家口以西的鸟兰布通激战,取得了胜利。在此形势下,康熙三十年,康熙帝亲赴多伦诺尔(夸内蒙古多伦),与漠南、漠北蒙古各部首领举行会盟仪式,对各部首领进行封赏,将漠北蒙古也编八旗制,最后全体首领接爱康熙帝的检阅。

会盟加强了蒙古各部的团结,密切了他们与朝廷的关系,使之成为保卫边疆的重要力量。

(4)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

【选修4】17世纪中叶,沙俄开始侵扰黑龙江流域,修筑尼布楚、雅克萨等城堡作为侵略据点。康熙帝亲政后,两次亲赴塞外,巡视东北.积极准备抗击沙俄侵略。

康熙帝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东北边疆问题.但沙俄不予理睬。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沉重地打击了俄国军队。1689年,两国正式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END

三、明清时期的经济

1

1.重农抑商政策

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依然坚持抑商政策。统治者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求各级官员“留心劝导”,以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2.手工业的发展

(1)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在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私营手丁业在曲折中发展,生产范围、规模日益扩大,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分。明代中叶以后更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民间私营手工业与市场联系紧密,不断改善经营方式,有力地推动了手工业进步。

(2) 制瓷业的发展

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又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珐琅彩。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

3.商业的兴盛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不但商业市镇兴起.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等大商帮。

4.资本主义萌芽

(1)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彤式是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并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是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明朝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当地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关于“机户出资,机ll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记载,表明当时存在着一种纯粹的雇佣关系。雇工有人身自由。

(2) 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至鸦片战争前,除丝织、棉纺织、印染、制瓷业外,还在制盐、造纸、铜矿采冶、采煤、木材采伐等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3)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困素

明清时期产生于中国农耕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还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面对民间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的趋势,清朝统治者非但不予鼓励,不加保护,反而同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用各种手段压制打击。

在重压之下,商人和工场主无法通过资本集聚扩大再生产,这就迫使一些商业资本转而投入“衣租食税”的土地剥削之中,从而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压制了大规模工业化的变革。

5.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以“天朝上邦”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同时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长期关闭国门,实行海禁政策。

海禁闭关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END

四、明清时期的文化

1.思想的发展

(1)王守仁的心学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

明中期,王守仁(1472—1529)等很多学者认为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从而引起社会动荡,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这种思潮的结晶是“阳明心学”。

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王守仁曾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地方平叛。他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意识到重树思想标准的重要性。

其学说在当时风行一时,并流传到海外。

(2)李贽的“异端”思想

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同时,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社会风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在此背景下,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为思想界注人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他们蔑视礼法,冲破传统懦学的束缚,有着强烈的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他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认为不能将其当做教条随便套用。他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李贽反对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李贽受到官府迫害,最终死于狱中。

李赞著有《焚书》与《藏书》等著作。李贽料定自己的思想学说不合时宦,出版后必遭排斥,所以给文集取名为《焚书》和《藏书》,意为“焚而弃之”、“藏于名山”。

(3)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明末清初,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由此而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是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等人。

顾炎武(1613一1682),江苏昆山人。他经常用两匹骡驮着必备的书籍四处考察。写出了《天下郡同利病书》等许多和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

黄宗羲(1610-1695),浙江余姚人。著有《明夷待访录》等重要著作。公然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王夫之(1619一1692),湖南衡阳人。他的《读通鉴论》深刻分析了历代政治得失。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经世致用的思潮影响深远。

他们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诸多弊病的根源,从而无情地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在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2.科学技术成就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选修4】李时珍(1518—1593)。湖广蕲州人。祖父和父亲都是名医。他从小酷爱医学。父亲因痛感当时医生地位低下,主张他科举应试、为官从政。李时珍13岁考中秀才之后.连续三次乡试落榜。在说服父亲后他走上从医之路。10年后,他的医术已在远近享有盛名。,38岁时被聘入楚王府主持良医所,后来又被推荐入太医院成为宫廷御医。这使他有机会攻读大量医书,见识各地进贡的珍稀药材。

李时珍在行医过程中深感前人多种《本草》药书错漏不当之处很多,贻害非浅,开始着手编撰《本草纲目》.、经过27年持续不噼的努力,万历六年(1 578年),《本草纲目》终于全部完稿。此后又不断修改、补充。李时珍去世后三年,《本草纲目》才最终得以刊刻面世。

李时珍提倡“医者贵在格物”,通过接触、考察客观事物的实践去探求医术。在编撰《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李时珍参阅800种图书文献,还餐风宿露,历尽险阻.亲自采集药物标本,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行程达二万里。为了了解和掌握药物性能,他采用解剖、跟踪观察乃至冒着生命危险遍尝百草等各种实验方法,获取第一手证据。

《本草纲目》全书52卷,190万字,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选修4】《本草纲目》收录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374种。书中附药方11096种,其中3/4为新增。

《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本草纲目》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十六部,“从微至臣”、“从贱至贵”排序分类.含有近代生物进化思想。书中还指出猿猴和人相似的地方,注意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记载了金鱼、鸡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其中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在论证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变异时所引用。

【选修4】 1656年,《本草纲目》被译成拉丁文在维也纳出版,以后又被译成英、日、德、俄等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达尔文称赞它是“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2)农学成就

明代徐光启(1562-1633)编写的《农政全书》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

3.文学艺术成就

(1) 小说创作的兴盛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对文学形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由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逐渐发展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风靡全国。还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其中《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最有代表性。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了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及其必然衰亡的历史趋势,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全景,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明清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2) 绘画和书法艺术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成就突出,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他们的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与正统域风形成强烈对比。

明代文徵明是著名的书法家。

(3)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明清时期,北京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四方的艺人聚集在这里。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流行于安徽一带的徽戏剧团到京城献艺。道光年间,楚腔(亦称汉调)许多戏班也先后进京,徽剧、汉剧逐渐合流。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京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

高三历史知识点古代史之元明清时期,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也希望能够给老师和同学们参考,祝大家学习愉快。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