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3-31
二、知识深化
1、对国民党政治纲领的评析
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政党的阶级性决定了政治纲领的性质。国民党的政治纲领有经过多次演进,其中以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影响最大。在评析新、旧三民主义时,就应立足于阶级性和时代性。新三民主义的“新”体现在:新三民主义具有崭新的革命内容;与我党的最低纲领基本一致。
2、如何认识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阶级性是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分析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时,一要看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里;二要看国民党的性质;三要看国民党政权的内外政策。
3、怎样看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武装斗争
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是政党的政治目标。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发动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等武装斗争就是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其中,辛亥革命是为了确立民主共和,辛亥革命失败后的三次余波士为了挽救和维护民主共和。而资产阶级革命派武装斗争的成败得失时由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决定的。
4、蒋家王朝的法西斯主义
目的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它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买办性和欺骗性,是买办的封建的法西斯主义,是官僚资本和一党专政、特务统治的结合。它在政治上实行特务统治;经济上四大家族垄断全国经济命脉;军事上进攻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外交上实行卖国政策;文化上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5、国民党为何丢掉了中国大陆
真正原因在于:①“失民心者失天下”;②在农村的失败;③国统区经济崩溃;④国民党内部矛盾尖锐;⑤国民党外交走入死胡同。
6、如何评价国民党的重要人物
国民党前后期的核心人物分别是孙中山和蒋介石。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依据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第三要有历史的、辨证的观点。比如对蒋介石的评价,不能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而应采取“阶段法”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可分为六个时期:辛亥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十年对峙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退踞台湾时期。
6、对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
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依次全民族抗战。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是相互依存而又相对独立的。在抗战的不同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是积极抗战的;在相持阶段,国民党战场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并存;在反攻阶段,国民党战场主要起了消极作用。总之,由于受阶级局限和国际大环境的制约,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抗战中始终推行一种两面政策,即“主张抗日但又动摇,主张团结但又反共”。抗战前期,抗日是主要方面,反共是次要方面;在相持阶段,其政策发生逆转,但仍是两面政策;到抗战胜利阶段,反共成为国民党政策的主导方面,抗日只留于口头上。但基本上坚持了抗战。
7、正确认识国共关系及其经验教训
1924—1949年,国共关系经历了大革命时期的“合作”、土地革命时期的“分裂”、抗战时期的“合作”、解放战争时期的“分裂”四个阶段。从中我们得出的基本经验是:过去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因此,今天积极推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和海峡两岸的统一,对国共两党和整个中华民族都是有利的。国共两党应该“求大同,存小异”。
标签:高三历史知识点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