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0-23
二、非选择题部分(20道)
31、【参考答案】
(1)2 中心体 细胞壁等
(2)一定的流动性 7、 3 11、 8 2 6
(3)①实验前没有放入尿素,后来培养液中出现尿素,并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增多 ②提 供细胞生活的能源 ③选择透过(选择通透)
【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该细胞中有中心体,而无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等结构,因此该细胞为动物细胞而非高等植物细胞。(2)结构10是细胞膜的褶皱,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NA聚合酶、胰岛素均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均为核糖体,但DNA聚合酶合成后需要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因此由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而胰岛素属于外分泌蛋白,因此应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该细胞合成ATP的场所包括11细胞质基质、8线粒体;中心体可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可决定细胞分裂的方向;内质网几乎贯穿整个细胞结构。(3)①由图分析可知,实验前没有放入尿素,培养24 h后开始出现尿素,并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增多,这表明肝细胞能产生尿素;②葡萄糖能为细胞代谢提供能源;③培养液中物质的成分及含量变化量不同,这说明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透过性。
32、【参考答案】
(1)A—P~P~P 线粒体 ATP与ADP相互迅速转化 (2)腺苷 (3)典型神经递质
【解析】(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为了满足ATP的需要,机体内ATP和ADP之间进行着相互迅速转化。
(2)每个ATP分子中有一分子腺苷和三分子磷酸基团,因此磷酸基团逐渐脱离下来后,剩下的是腺苷。
(3)要研究ATP是否能在神经元之间起传递信号的作用,则ATP是自变量,神经元的变化是因变量,则图中的典型神经递质属于无关变量,应予以排除。
33、【参考答案】
(1)增大 叶绿素a增多
(2)光补偿点(或光饱和点) 强光
(3)无水乙醇(或丙酮或有机溶剂) 数目(或颜色或分布)
(4)①小于 ②增大
34、【参考答案】
(1)载体蛋白 脱氧核苷酸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①②③ 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为合成DNA和蛋白质等重要 物质提供原料
(3)原癌 酶 ①④
【解析】(1)葡萄糖进入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运输过程中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A为载体蛋白。DNA复制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2)根据题目条件已知,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差别不大,但是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说明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摄取的葡萄糖除了用于进行有氧呼吸外,还用于进行无氧呼吸。因此,与正常细胞相比较①③过程明显增强,而④过程没有增强;癌细胞的不断分裂增殖过程中,需要葡萄糖转化为脱氧核糖作为合成脱氧核苷酸的原料,因此②过程也增强。癌细胞这种代谢途径的变化可以增加代谢过程中中间产物的种类和数量,为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提供所需的原料,从而有利于癌细胞的增殖。
(3)原癌基因存在于一切正常细胞中,具有引起细胞癌变的潜能。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可造成相关酶的合成改变而改变代谢过程。根据分析可知,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①②③过程明显加强,但如果抑制①过程,正常细胞也不能吸收葡萄糖,因此要研制药物来抑制癌细胞的异常代谢途径,应该选用过程②③作为药物的作用位点,而不能选择过程①④作为药物的作用位点。
35、【参考答案】
(1)红色∶白色=2∶1
(2)①分离 ②红色 同源染色体 ③花未成熟前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白色 1/2
(3)粗茎∶中粗茎∶细茎=9∶3∶4
【解析】(1)从“该植物种群中红色植株均为杂合体”可推导出,红色为显性且基因型为AA的植株不能成活,红色植株(Aa)自交后代AA(死亡)∶Aa(红色)∶aa(白色)=1∶2∶1,故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2∶1。(2)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但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从图中信息可知该植株(AaBb)的表现型为红色。该植株为自花受粉、闭花传粉植物,故杂交时应在母本花未成熟前去雄→套袋→授粉→套袋处理;由于A、b位于一个DNA上,a、B位于另一个DNA上,故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可得到AAbb(白色)∶aaBB(白色)∶AaBb(红色)=1∶1∶2,故后代中红色占1/2。(3)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C_D_的植株表现为粗茎,基因型为ccD_的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基因型为C_dd和ccdd的植株均表现为细茎。由于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故基因型为CcDd的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为:C_D_(粗茎)∶ccD_(中粗茎)∶C_dd(细茎)∶ccdd(细茎)=9∶3∶3∶1,即粗茎∶中粗茎∶细茎=9∶3∶4。
36、【参考答案】
(1)一班和二班 ①A+A×A+A ②A+A×A+a 不能
(2)Aa1和Aa2 红:蓝=1:0(全为红花) 二 假说-演绎
37、【参考答案】
(1)S型和R型
(2)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或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观察菌落特征,若表面光滑,则为S型;若菌落表面粗糙,则为R型
(3)如图
(4)S型细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
(5)存活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相当于疫苗,刺激小鼠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经典实验的再分析,渗透对知识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1)在实验4中,小鼠的死亡是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结果,故能够分离出R型和S型两种细菌。(2)除了运用上述注射法通过观察小鼠是否死亡判断R型和S型细菌外,也可以直接观察细菌的菌落特征进行判断,以及借助显微镜观察细菌有无荚膜来判断。(3)绘图时需要注意:①S型细菌种群将呈现“S”型增长;②曲线的初始数量应为0,体现转化从无到有的过程;③S型细菌的曲线应先于R型细菌曲线开始增长,且最后数量要高于R型细菌。(4)该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5)经过一段时间后,给实验3中的小鼠注射S型细菌,小鼠不会死亡,因为先注射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相当于抗原,小鼠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杀死新注射的S型细菌。
标签:高三生物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