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试题

鞍山一中2012-2013年度上学期每周一练

编辑:sx_hug

2013-01-06

小编寄语: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鞍山一中2012-2013年度上学期每周一练,希望对大家学习有帮助。

鞍山一中2012-2013年度上学期每周一练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温暖的“时间银行”

从第一家“时间银行”成立至今,美国现已有115家“时间银行”,还有100余家正在酝酿中,并已经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受益者近2亿人。

“时间银行”模式是这样的:每个人工作时间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一小时服务,换别人的一小时服务;而且不用马上兑换服务,先在“时间银行”储存起来,需要时再提出来换取别人的服务。

与原始的以物易物不同,“时间银行”的所有顾客,不用互相提供服务,每个人的所有工作,最终以“时间币”的形式体现价值,无论为别人做什么事情,每工作一小时的报酬均为1个“时间币”。

“时间货币”与一般货币不同,它不像传统货币那样,可能因汇率贬值而导致财产缩水,它不仅不会贬值,还可以储存,也可以转让,甚至还能预支,交易时也不用纳税。

家住宾夕法尼亚州阿伦敦的28岁姑娘玛丽亚.比利亚克雷塞斯,计划于今年5月结婚。而就在筹备婚礼时,因手头紧而犯愁。关键时刻,她想到了所在社区的“时间银行”,便提出自己用一个月时间,以担任医疗翻译、帮人照看宠物等方式来获取“时间币”,再用这些“时间币”换取自己婚礼的所需。

一个月后,玛丽亚赚够了足够的“时间币”,然后从容不迫地举行了婚礼。婚礼当天,和她一样在“时间银行”赚取“时间币”的一位化妆品销售员顾客,为她精心画好新娘妆,另一位在“时间银行”打工的蛋糕师,也为她送来了一个7层高的结婚蛋糕,这些都让玛丽亚喜出望外。整场婚礼隆重而热烈,刚好花去了玛丽亚一个月所赚取的200个“时间币”。换算下来,为她节省了大约2000美元。玛丽亚说:“如果单靠自己的力量,去规划哪怕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小事,不仅要花费我不少美元,还要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但借助了‘时间银行’这个外力,一切都很容易得到了解决,确实一举两得!”

实践证明,“时间银行”能让拥有时间的人,以计时劳动换取自己的所需,既化解了眼前的经济窘境,又有助于邻里团结,使每个人在找到自己生命另一扇窗的同时,也让需要援助的人从别人的帮助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正如首先在美国创立“时间银行”的埃德加.卡恩所言:“这个世界目前最需要的是重建信任,以及确立新的人生价值。所以对‘时间银行’来说,总有广阔的生存空间。我始终相信,‘时间银行’会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回馈,而受回馈的每个人,也会感到生活比以前更温暖,更幸福。”

1、下列对“时间银行”或“时间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时间银行”里,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服务去兑换别人相同时间的服务。

B.与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不同,“时间银行”里所有顾客之间的“交易”都比较灵活。

C.“时间银行”里所有顾客的工作时间都是平等的,都是以“时间币”的形式体现。

D.“时间币”同一般货币的最大区别是可储存、可转让、可预支,交易时还不用纳税。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时间银行”首先在美国成立,已经遍布全球各个地方,现在已经发展到115家,还有100余家在酝酿之中,让近2亿人受益。

B.婚礼当天,玛丽娅用一个月赚得的“时间币”刚好换取了化妆品销售员为她精心化的新娘妆和蛋糕师为她制作的一个7层高的蛋糕。

C.玛丽娅认为,如果单靠个人的力量办事,会花去很多金钱,耗去许多时间和精力,如果借助“时间银行”,一切事情都容易得到解决。

D.“时间银行”既能够解决一个人眼前的经济窘境,又有助于邻里的团结,还能让社会上所有需要援助的人感受到别人的关怀与温暖。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时间银行”里,无论做何事,工作1小时的报酬都是1个“时间币”,因此,成员间用以交易的劳动就不存在强弱轻重之分。

B.每个人在“时间银行”里的工作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如果各成员计较个人得失,不相互信任,“时间银行”就无法正常运转。

C.“时间银行”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会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回馈。因此,“时间银行”会让每个人都感到比以前更温暖、更幸福。

D.人们在“时间银行”里以计时劳动换取自己的所需,因此,趁年轻时在时间银行里存储大量时间币,年老后就一切无忧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崇龟

刘崇龟镇南海之岁,有富商子少年而白皙,稍殊于稗贩之伍。泊船于江。岸上有门楼,中见一姬年二十余,艳态妖容,非常所睹。亦不避人,得以纵其目逆。乘便复言,某黄昏当诣宅矣。无难色,颔之微哂而已。既昏暝,果启扉伺之。此子未及赴约,有盗者径入行窃。见一房无烛,即突入之。姬即欣然而就之。盗乃谓其见擒,以庖刀刺之,遗刀而逸。其家亦未之觉。商客之子旋至,方入其户,即践其血,汰而仆地。初谓其水,以手扪之,闻鲜血之气未已。又扪着有人卧,遂走出。径登船,一夜解维。比明,已行百余里。其家迹其血至江岸,遂陈状之。主讼者穷诘岸上居人,云:某日夜,有某客船一夜径发。即差人追及,械于圉室,拷掠备至,具实吐之。唯不招杀人。其家以庖刀纳于府主矣。府主乃下令曰:“某日大设宴,合境庖丁,宜集于球场。以候宰杀。”屠者既集,乃传令曰:“今日既已,可翌日而至。”乃各留刀于厨而去。府主乃命取诸人刀,以杀人之刀,换下一口。来早,各令诣衙请刀,诸人皆认本刀而去。唯一屠最在后,不肯持刀去。府主乃诘之,对曰:“此非某刀。”又诘以何人刀,即曰:“此合是某乙者。”乃问其住止之处,即命擒之,则已窜矣。于是乃以他囚之合处死者,以代商人之子。侵夜毙之于市。窜者之家,旦夕潜令人伺之,既毙其假囚,不一两夕,果归家,即擒之。具首杀人之咎,遂置于法。商人之子,夜入人家,以奸罪杖背而已。彭城公①之察狱,可谓明矣。

(选自《太平广记》卷172)

注:①彭城公:刘崇龟的封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以纵其目逆 逆:迎接

B.径登船,一夜解维 维:系船的缆绳

C.即差人追及,械于圉室 械:上刑具关押

D.各令诣衙请刀 请:请求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崇龟审案的具体措施的一组是( )

①主讼者穷诘岸上居人。②某日大设宴,合境庖丁,宜集于球场。以候宰杀。③乃各留刀于厨而去。④以杀人之刀,换下一口。⑤于是乃以他囚之合处死者,以代商人之子。⑥具首杀人之咎,遂置于法。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商之子与一美姬偶见钟情,私约相会。不料美姬被小偷所杀,富商子赴约,知出人命,就乘船逃跑。

B.经过一番调查,官府终于抓住了富商之子,严刑审讯之下,富商子吐露实情,但不能招供出杀人的真相。

C.彭城公以凶手的身份为线索,巧用妙计,找到真凶,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判决。这说明断案须多方查考。

D.在艺术手法上,本文故事的展开和情节的推进曲折新奇,颇有悬念,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生动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无难色,颔之微哂而已。既昏暝,果启扉伺之。(5分)

(2)盗乃谓其见擒,以庖刀刺之,遗刀而逸。其家亦未之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梦江南

皇甫松(唐)

兰烬①落,屏上暗红蕉②。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释】①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②暗红蕉: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8.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9.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6)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面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25分)

夜归人

爱伦·坡

年轻的妇人静静站在窗台前面,她像是盼望着什么似的,倾听着屋外的动静。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窗外在下着大雪,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喜雪,大雪覆盖了窗外那荒寂的大草原。妇人隔着窗户痴痴地向外望去,但她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单身孤影投在那锃亮的窗玻璃上。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她丈夫常常出门远走,一去就是好几天,只留下她一个人守在家里。但是,这次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现在她已确知自己怀孕了。她恨自己为什么不把这件喜事早点告诉丈夫。

他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了,如果知道她已有了身孕,一定不会再出远门的。然而她却不愿意让他为自己而焦灼。她回想起几小时前的一个插曲:他告诉她关于那一包钱的时候,正是站在这个窗台前,双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她丈夫是一个边区的税务员,把一大包税款拿回了家,放到一个饼干箱里,藏到厨房的地板底下。

“为什么呢?”

唉,倒大霉了!小俩口自己的那一点存款,存在老远的一家农村银行里了,现在银行就要倒闭了,他只好赶快去取回他们的钱。然而他不敢随身带着公款跑这么远,所以把它藏在家里了。

“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他说,“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

“好的,我答应。”她说。

现在,他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天色已昏沉下来,夜幕降临了。大雪和黑暗笼罩着孤寂的木屋。她听到了声音。这不是风声,风吹门窗的声音虽然像有人想偷偷地进来,可是她能分辨得出,她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声音很低,但很急促。妇人把脸紧贴在窗户边,只见有一个人靠在门前。

她连忙走开,从壁炉边取下了丈夫的手枪,真倒霉,这是一支没有用的手枪,好的那一支和火药筒都让丈夫给带走了。她只好拿着空枪,快步走到紧紧地锁着的大门边。

“是谁在外边?”她喝道。

“我是伤兵,迷了路,走不动了,请你做件好事,让我进来。”

“丈夫吩咐我,他不在家,谁也不让进来。”年轻的妇人实实在在地告诉他。

“那么,我就只好死在你们家门口了。”

再过了一会儿,他又恳求说:“你打开门看看我,就知道我不会伤害你的。”

“我丈夫是不会饶恕我的……”她哭诉着,开门让他进来了。这伤兵的确已筋疲力尽,似乎就要垮了。他高个子,步履踉跄;苍白粗糙的脸,手臂上包扎着绷带,浑身是雪花。妇人让他到火炉边,坐在她丈夫的椅子上,替他清洗伤口,换绷带;又把准备自己吃的晚餐给他吃。等他吃完,她已经在后房里用地毯为他铺了一张床,他往床上一倒,似乎马上就睡了。

真睡着了还是假的?是在骗她,等她去睡觉吗?妇人在自己卧室里走来走去,心里忐忑不安,像是要出什么乱子。深夜里,万籁俱寂,只有炉火劈劈啪啪地低声作响。忽然有一阵非常低的声音,很轻,显然是有人在干什么,鬼鬼祟祟地,比老鼠偷啃东西的声音还要轻。这到底是哪儿来的声音呢?难道是隔壁房里的那个男人?想到这,她拿起灯,轻轻地走到狭窄的通道,站着静听。伤兵的呼吸声音不会那样响,准是故意装的。她把门推开,走进后房,俯身去看伤兵,只见他睡得很甜。她走出房间,立刻又听到了那个声音。这次她知道了:有人在撬前门的锁。妇人立刻从工具箱里拿出丈夫的一把折叠式洋刀,然后轻轻摸到那伤兵床边,推醒他。他哼了一声,睁开了眼睛。

“你快听!”她低声地说,“有人要偷进屋里来,你来帮我一下忙!”

“谁要偷进来呵?”他困倦不堪地说,“这又没有什么东西可偷的。”

“有的,有很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

“那么,你拿我的手枪,我右手伤了,拿不了枪,你把刀给我。”他说。妇人迟疑了片刻。这时,又听到前门被撬的声音。她立刻把刀递给伤兵,自己拿了他的手枪。

“你来对付头一个进来的人,”他说,“靠近门边站着,门一开就开枪,枪里有六发子弹,一定要打到他倒下来动不了为止。我拿着刀,在你后边,应付第二个进来的人。我们一站好位置就把灯吹灭。”

顿时,屋子里一片漆黑。撬锁的声音停止了,传来了扳扭东西的声音,门锁被打掉了,门开了,溜进了一个人来。刹那间,白雪衬托着那人的身影,她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一枪,他这才慢慢地倒下。脸碰着墙脚,再也不能动弹了。伤兵俯着身子,咒骂了一声,然后叫道:“原来只有一个人!好枪法呵,太太!”接着,他把尸体翻过身来仰天躺着,这才看到这强盗还蒙着一个面罩。伤兵把面罩揭开,妇人凑近去看。“认识这个人吗?”伤兵问。

“从没见过!”她说。这时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有勇气,盯着死者的脸,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年轻妇人之所以宁愿自己独自承受内心的孤独和害怕,也不愿意告诉即将出远门的丈夫自己已怀孕的喜事,是因为她不愿意让丈夫担心自己。

B.丈夫临走时告诫年轻妇人千万不要离开屋子和不许让任何人进来,充分表现了丈夫细心和对妻子的深切关爱。

C.雪夜之中,年轻妇人没有遵从丈夫临走时的叮嘱,最终让伤兵进屋休息。这一情节既表现了年轻妇人的善良,同时也为后文两人联手,击毙入室强盗埋下了伏笔。

D.当年轻的妇人感觉到有人在撬前门的锁时,她立刻想到请伤兵帮忙并告诉他“有很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这表明此时伤兵已经完全赢得了年轻妇人的信任。

E.这篇文章主要借助人物的对话和细腻的心理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推动情节发展,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2)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写到大雪,这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当妇人发现入室抢劫的强盗就是自己的丈夫时,她为什么说“从未见过这个人”?(6分)

(4)小说在结尾处才点出入室抢劫者就是年轻妇人的丈夫,请你结合具体情节,对这一结局的合理性作简要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25分)

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

①最近出版的《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集》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周海婴之子周令飞说,在父亲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用艺术批评家朱其的话说,周海婴也拍摄了一些空镜头的景观。有些是非常冷僻的角落,比如音乐堂的门口一个人也没有,或者一个院子的边缘,或者一些水泥墩子叠在一起。他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并且“在大风景和大场景中,角落里通常会有一个人”。

②作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大半生都扮演着一个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角色,也因此在公众的眼中成为伟大父亲的影子。他似生活在一种家族荣誉的心理负重中。他曾说,“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我父亲联系在一起的。”这固然是荣光的、炫目的、名垂青史的,但也是多么沉重的一件事。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鲁迅为之取名“海婴”,意即“上海出生的孩子”。1936年鲁迅逝世时,周海婴7岁,实际上对父亲没有什么深刻记忆。他大多数时候是从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认识父亲的。

③他当然也得到了父爱。许广平著的《鲁迅回忆录》中提到一个细节:在上海,他们家雇了一个善良纯朴的老女工,鲁迅要孩子叫她姆妈,不许直呼其名。每逢吃饭,她都来到鲁迅书房做清洁或者带小孩玩耍。“有一次,她和海婴在三楼阳台上一页页吹纸片,说是放鸢。孩子看到纸片上下飞舞,高兴极了。我们不看犹可,一看,却是鲁迅书架内的一本书被撕去大半本……因为她是文盲,不懂得鲁迅嗜书如命的脾气,只图博得小孩子欢喜……但鲁迅并没有责备。”周海婴自己也表示,他从父亲的遗物——如信件,那里面提到他——中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喜爱。

④特殊的家庭背景,终使他待人处事如履薄冰。他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们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过去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他一直被公众期待“应该怎样怎样”,他的生活牢牢地“被‘人场’控制着”。他有时候会冷不丁自嘲“我就是个道具”。或者摄影本身是他心灵的梦游。其实他的公共角色背后有一个巨大的精神暗室。

⑤周海婴说自己出生100天便被父亲抱去照相馆照相。“自儿时起我对照相并不陌生,甚至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在镜头前我收敛调皮变成乖乖儿。我10岁便拿起相机记录人生。”“1936年秋末,父亲过世。母亲身体状况不好。一位姓蔡的阿姨建议母亲去杭州休养。蔡阿姨有一只黑色小型相机。很快,她看出我对相机的好奇,经不住我左缠右磨,允许我按了几次快门。这一年算是我摄影的开端。”此后70年,周海婴热衷于是。

⑥但他对这件自己热爱的事总是半信半疑。他一直没有自信将照片示于公众,也不能确认这是艺术。陈丹青说他“斯文谦和,老牌的上海文人脾气,随口说几句自贬的玩笑”,确是活画。

⑦隐在摄影作品背后的他,却是活泼的、不受限制的、自由的,透着对上海市民阶层的广大的亲切感。在他的镜头里,可以看见上世纪50年代上海殷实人家的私家车库、坐在房顶上反叛的青春女孩、吹哨子的儿童、熟食小贩、修鞋修锁的匠人、街角游荡的乞丐以及1949年上海私人诊所里打针的旗袍女孩。他的视野中,有新式婚礼、点心铺子,有商人、淑女、缝纫的邻人、游黄浦江的活力青年。1950年以后,他所拍摄的画面基本与国家建设、社会风尚相关。如,抖空竹的人、举重的青年、里弄里肌肉结实的健美明星、街头的宣传标语等。他的人像摄影多风格沉郁。他透露了自己:机智而活泛的,敏锐的,对自己多少有些犹疑和不确定,但在自谦中也有明确和肯定。

⑧他拍摄的动因显然不只是技术原因,他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又有谁的艺术动因是源于技术呢?如同文学、建筑与舞蹈一样,它们的好处全在于对生命状态的自觉。如果没有一个形而上的存在时刻观照,那些艺术堆积就是负担或者垃圾。

⑨有人质疑这些照片的价值。我们狂奔的路上,那路边的树又有什么价值呢?对每一个疾驰在生命路途中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就是路边那些一晃而过的树。平庸的树会成为被速度拉直的横线条,好的树会留下印记。

(摘编自 2011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虽然鲁迅先生很爱儿子,但他去世时儿子周海婴很小,所以周海婴对伟大父亲的记忆都是从父亲的遗物和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得来的。

B.鲁迅先生有嗜书如命的脾气,但因为喜爱自己的儿子和对文盲女工的尊重,所以他对女工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喜而和海婴在阳台上撕书玩未加责备。

C.在周海婴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这表明他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

D.文章很少正面描写周海婴成年之后的生活,而主要是透过他的摄影集和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揭示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E.本文通过记述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对父亲鲁迅的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以及他充满心理负重的沉重生活,交代了他刻苦学习摄影从而取得的突出成就。

(2) 文章题目中的“历史暗室”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3) 周海婴拍摄的照片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如此喜欢摄影?请简要分析。(6分)

(4) 从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来看,全文重在写周海婴,而文章最后一段画线部分却在评价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你认为这样写有必要吗?请结合全文简述理由。(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4月29日深、沪市开盘后仅维持了半小时的微弱反弹,就开始掉头向下,一路盘跌。个股更是哀鸿遍野,加速急跌的个股数量在不断增加。

B、今年的全明星周末对于姚明这样已经二进宫的球星来说,少了许多的新鲜和刺激。

C、我只是做了一点能让我心安的事,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多的不虞之誉.这让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

D、从奥运会开幕式看来,张艺谋实在太钟爱那些所谓传统文化的符号了。而且,他的运用是非常具象的、一成不变的。如果他不那么胶柱鼓瑟,开幕式会不会更好一点?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农民的主体意识,是否使农民对新农村的感觉比以前好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B.学校是否开设研究型课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

C.美军出兵伊拉克能不能获胜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①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②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霭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③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④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⑤它巧妙地搭配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

⑥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在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A.③①⑥⑤④② B.⑥⑤②④①③ C.①③⑤④②⑥ D.③⑥④①②⑤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的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材料:《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四个家喻户晓的场景: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突围、乌江自刎。又记载,项羽“直夜溃围南出”时,身边却只带了“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最终“不肯过江东”。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垓下之战 “项羽之卒可十万”。 整场垓下战役中,汉军“斩首八万”。又记载项羽在率800人出逃后,汉军只派了5000骑去追。如果这些记载前后一致的话,则项羽出逃时还应该有大量楚军在英勇奋战,而项羽却因为精神陷于崩溃的境地,做出了弃军而逃的决定,是个懦夫而并非英雄。

项羽身在楚军垓下大营时, ,但也只是相对汉军的重兵而言。到项羽被围时为止,汉军还没有对楚军构成歼灭性打击,因此守卫在垓下大营的楚军至少还有数万,是平生第一次兵败被围给项羽带来的极大的精神压力,再加上四面楚歌和与虞姬离别的刺激,使得项羽很可能完全丧失了理智和勇气,弃军而逃。垓下一战中,10万楚军竟然死了8万,而又没有任何刘邦杀俘的记载,足见 ,而在太史公的生花妙笔之下,竟把一场丑剧装裱成了一曲壮丽的英雄史诗,因此,四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

17.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4分)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六、作文

1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木匠,他教徒弟时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当初做得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下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做人处事,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

请对上面的材料进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3)全文不少于800字。

更多文章进入:

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

精品学习网高三语文频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