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试题

高三月考试题:1月调研考试

编辑:sx_xingt

2013-03-22

【摘要】鉴于大家对精品学习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三月考试题:1月调研考试”,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月考试题:1月调研考试

高三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十世纪‘六O’年代是个激情和返逆的年代,其时间大约是指1963年至1973年之间”,这与我们通常将1960年到1969年视为“六O”年代的做法不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20世纪各国历法尚未统一,史家采用不同纪年而出现差异

B.史家因主题而定分期标准,故各种分期都有自己学理根据

C.各国分期方法不同,虽求同存异但年代终始计算仍有歧义

D.世界各国有关历史的分期都有公认的标准,不可任意调整

2.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是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据此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点的是( )

A.英荷战争 B.抗日战争 C.巴黎条约 D.一国两制

3.据考古发现,在殷墟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大批被砍去头颅的人骨架——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人性”,这说明了( )

①商代的统治具有残酷性的特点 ②商代政治具有神权和王权相结合的特点

③商代统治具有迷信色彩的特点 ④商代政治已初具宗法制的特点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这里所指的是秦始皇为了稳固统治( )

A.修筑长城 B.开凿灵渠 C.开辟“五尺道” D.修筑“直道”

5.《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由此可以判断出( )

①周武王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 ②周朝已经开始实行分封制

③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稳固政治统治 ④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姬姓子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关于明朝的内阁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由明成祖设立,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B.入阁官员最初是从身份低微的士人破格选用的人才

C.由于担心威胁皇权,明朝皇帝曾以司礼监加以牵制

D.它的设立,说明专制时代晚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内容不能作为直接依据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五口通商口岸 D.与英国协定进出口中国货物的税款

8.毛泽东曾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回顾历史,“孙中山和我们具有不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为了“达到这样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孙中山( )

①将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主义②改组国民党,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③决定“以美为师”,同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④组织工人运动,掀起工农运动的高潮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这样记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

A.武汉会战 B.太原会战 C.淞沪会战 D.徐州会战

10. 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决定发动土地革命,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对农民所受的各种痛苦的表示深切同情

C.已充分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大作用

D.决定开辟农村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1.右图所示是某时期的一张“结婚证”,从图中不能反映( )

A.“结婚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B.公民结婚做到有法可依

C.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婚礼形式

D.“阶级斗争”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

12.2008年12月15日,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终于实现了两岸人民期盼已久的“三通”。提出大陆与台湾“三通”最早的历史根据是( )

A. 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B. 1981年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198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D.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13.40年前,法新社曾这样评论某事件,说它是“改变世界的一周”。同时埃及开罗《金字塔报》也评论说:“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是亚非人民的伟大胜利!”这些评论针对的事件最可有能是( )

A.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 B.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日正式建交 D.中美正式建交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里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下列对“理性”的最准确理解是( )

A.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 D.罗马法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15.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生存。”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B.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16. 某同学在学习马克思诞生的内容时,曾有“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一目,与着重号相对应的事件分别是( )

A.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C.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D.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17.毛泽东曾经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下列不能作为“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依据的是( )

A.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C.极大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D.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8.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曾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抗衡

C.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19.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极深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指( )

A.法德共同参加不结盟运动 B.法德一起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C.法德决定要完善民主和法制 D.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20.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

A.汉代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 B.汉代纺织品受到古罗马人的青睐

C.汉代的纺织品已经远销欧洲 D.汉代时中国跟古罗马已有直接贸易往来

21.北宋诗人苏轼在《石炭并引》记载: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下列对材料解析不准确的是( )

A.北宋已经开始使用煤作为冶铁燃料 B.北宋时期由煤冶炼出来的兵器异常锋利

C.北宋的冶铁供风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 D.北宋煤的推广使用部分取代了木材的作用

22. 下列关于古代商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B.汉代商人已成为古代社会最活跃的人群之一

C.唐代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已十分兴盛

D.明代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也开始发展迅速

23. 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今山东宁津)大柳镇统泰升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一百多人。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场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每一工场平均有20人。对此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它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24.依据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出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292900

1850—18797215498

1880—1911156011838

1912—1939473077396

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B.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跟历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有关

C.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D.乡民职业的变化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近代经济的兴起有关

25.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

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山东省青岛一中2012-2013学年1月调研考试

高三历史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绍兴府,属浙东路。至元十三年,改绍兴路总管府。……旧领会稽、山阴、嵊、诸暨、上虞、余姚、萧山、新昌八县。后升余姚、诸暨二县为州。

——《新元史》卷43第644—645页

材料二 第十款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使用金银币以外的任何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货币……。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口货或出口货征收任何税款,但为执行本州检查法所绝对必需者除外。任何一州对进口货或出口货所征全部税款的纯收益供合众国国库使用;所有这类法律得由国会加以修正和控制。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征收任何船舶吨位税,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除非实际遭到入侵或遇刻不容缓的紧迫危险时不得进行战争。

——美国制宪会议通过的政治文献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指区域属哪一行省管辖?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依次写出元朝行省以下的地方行政区划并指出元朝中央如何节制行省权力的?(5分)

(2)材料二所指的美国政治文献使美国中央政府获得了哪些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此产生的积极影响。(5分)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央集权的认识。(2分)

27.(23分)从古代的农业,到近代的机器生产,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4分)

(3)材料三中大量带“洋”字词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又是什么?(9分)

2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长期以来把外国视为“蛮夷之邦”“藩属之邦”,以天朝上国自居,这时的中外交往是宗主国与“藩属之邦”之间的交往,兼管外事的中央机构——礼部和理藩院是管理“藩属之邦”的机构。

近代以来,中国认识到欧洲列强实际上构成了世界的政治中心,于列强并峙之中,中国不但不足以称“万邦宗主”,平起平坐也难以达到。有识之士开始用新词代替“夷”字,对于西方国家或称“外国”,或称“西洋”。外交文书中也以“大清国”和“大英国”“大法国”等对应。

——据李斌著《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1)依据材料一分析从清前期到晚清时期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3分)

材料二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中提出“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请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有关史实加以概括说明“制度上的西方化”。(2分)

材料三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1984年2月24日)

(3)新中国的对外开放首先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特区”的设立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3分)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入,拓展了新中国的国际空间,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下表中的A、B、C表示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的时段。(例如,D,时段表示90年代前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此时段不是选择作答的内容)

与发达国家的关系C

B 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

A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年份 1950 1956 1962 1968 1974 1980 1986 1992 1998

(4)任选A、B、C中的一个时段,分析在该时段,与相应类型的国家发展关系的背景和政策。(4分)

(5)当今世界,各国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有人认为,人类必将会实现启蒙运动思想家康德设想的“人类最终会走向永久的世界和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说明你的理由。(3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12345678910111213

BBDDBBBACCCAB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AABDCDDCDCBA

二、主观题(共3题,合计50分)

26.(12分)

(1)江浙行省(1分)路府州县(1分)

节制权力的措施:①各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修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必须呈报枢密院;②没有来自中央诏旨,行省长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

③行省长官要定期觐见皇上,向皇帝述职;

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⑤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3分)

(2)中央政府的权力:外交权、财政权、军事权、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2分)

历史影响:①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②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③有可能维持足够的权威和军队来维护国内统治秩序,应对外来威胁,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3分)

(3)认识:①集权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主流;

②各国中央集权的形式、程度是有差异的;

③适度的中央集权有利于推动一个国家的进步;

④在加强中央权力的同时要保持地方一定的自治权。(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2分)

27.(23分)

(1)基本特点:①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

②男耕女织,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经营方式;

③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6分)

(2)现象:①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

②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4分)

原因: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

②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4分)

(3)说明随着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资本主义国家也日益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2分)

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逐渐瓦解了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削弱了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可能性。(3分)

原因:

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分),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1分)

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2分)

28、(15分)

(1)从把世界各国都看成藩邦属国到认识到各国均为主权国家。(1分)

(如果学生回答从把世界各国都看成藩邦属国到与各国平等交往亦可。若回答从天朝上国转向面向世界、认识世界、与世界各国交往之类亦可)

原因:①对外战争的失败;

②与西方国家交往的深入;

③清朝的渐趋衰落。(任答两点得2分)

(2)制度:①维新变法运动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②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任答两点即得2分)

(3)积极作用:①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有利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有助于培养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③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3分)

(4)(任选一个时段作答,背景和政策各2分,共计4分。)

A.背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立,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

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一边倒”政策,与苏联建交结盟,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

B.背景: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争取国际局势的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广大亚非国家的独立。

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背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出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政策:对外开放,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回答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可)

(5)同意。从全球化进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的角度进行论述。

不同意。从当今世界局部形势动荡,战争、饥饿与贫穷,发展不平衡的角度进行论述。或综合上述两种看法,提出辩证的观点。(3分,任选一种观点作答)

【总结】2013年精品学习网为小编在此为您收集了此类文章“高三月考试题:1月调研考试”,今后还会发布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您在精品学习网学习愉快!

更多频道:

高一语文      高一英语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