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04-07
B.亟城之 城:筑城墙
C.见帝春秋高 春秋:年岁
D.始赐告 告:报告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异“指切时事无所避”的一组是(3分)
①至斥张贵妃为一妇人 ②谓怀敏得志,将不减刘季述 ⑧清弃勿城
④昪命他将郭恩代之 ⑤天子耳目之官,奈何用宰相怒而斥 ⑥前后屡进言储嗣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昪有公辅才器,很得上司的赏识和推荐,范仲淹、司马光分别赞许他不“避事”和“忠谨清直”。
B.蔺毡想归顺大宋王朝寻求庇护,来与夏人抗争,然而范祥末能怀柔安边,反而大修工事,使得那些少数民族部落以为大宋将要进兵,纷纷反叛。
C.仁宗皇帝说张昪“孤”,张昪却说我仰托圣主,并不孤,反倒认为现今人臣们未能尽职尽责、谋忠于国,皇帝才叫孤立。
D.张昪事母其孝,多次 向朝廷清求辞官归养,一直到英宗继位,他依然要求回家奉养老母,英宗没答应,只是让他五日一朝,进见皇帝时不必行舞蹈礼。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指为避事.范仲淹言于朝曰:“张昪岂避事者?”
(2)涣黜其功,谰讼恩多杀老稚,以撼昪。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武昌怀古 栖一①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
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②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释】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日:“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槲。”后世多称“歌台舞榭”。
8.作者为何发出“堪嵯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的颈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清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子日:“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论语》)
(2)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屈原《离骚》)
(3)灭六国者六国也, ; ,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傅老师 贾大山
傅老师现在退休了,每天在家习字读帖,读帖习字。他的书法在县城里很有名气,商厦店铺之上,名槛古刹之中,到处可见他的墨迹。有人说他的隶书结构严谨,古朴端庄:有人说他的楷书笔力雄劲,气势开张:也有人说他博采众长,已是自成一体了。他听了,一张冷静的脸变得更冷静了,先是摇手否认,然后说:“临帖,临帖!”
这可不是故作谦虚。傅老师上小学时.就爱习字,时至今日.读帖临帖.一直是他的日课。他有一个干净的小院,雅致的书屋,窗外种了两株芭蕉,屋里养着一盆文竹:一张紫檀色的书案上,还放着一只小 香炉,无论读帖还是临帖,总要焚上一炷香,淡淡香气,令人内心清定,意念虔诚。读帖,洁手净案,凝神于一;临帖,身直头正,臂开腕平……那认真的样子,就像颜鲁公站在他面前一样,手里拿着戒尺。
傅老 师习字不惜工本,但他的字却很好求。他给人们写匾牌条幅、春联婚联,不要任何报酬,拿纸就行。一年秋天,一家饭馆开业,请朋友们吃饭,他也被请去了——那饭馆的匾牌是他题写的。大家把他让到上座,纷纷向他敬酒。他不会喝酒,便以茶代酒。理发的老潘和他碰杯时,已是半醉了,顺口说了一句:“傅老师,今年过年.得有我一副对子!,’“行,有。”傅老师说。
老潘的理发馆很小,门脸也很简陋.他和傅老师要对子,实在是酒兴所至,没话找话而已。不料那年的大年三十上午,傅老师真的拿着一副对子,来到他的理发馆里:“老潘,你还要对子不?什么时候了,也不去拿!”老潘想了半天,才说:“哎呀,一句酒话,你倒认真了,至今还记得!” “你是喝着酒说的,我可是喝着水应的呀。”傅老师说。
老潘展开那对子一看,顿时乐得手舞足蹈:清笔正楷,墨香扑鼻,字写得好,内容也好。城里有个临济寺,临济寺的大和尚每年请他写不少条幅,前来朝拜观光的日本人见一幅买一幅,一幅上百元,有的几百元,寺庙也因此有了一些收益。至于一年卖多少钱,他是问也不问的。
一九九二年秋天,大和尚找不到他了,我也找不到他了。过了二十来天,我才见到他,我问他到哪里去了,他朝东一指,说:“我到日本看了看。”原来,他应“春风株式会社”的邀请,访了一趟日本。他久居县城,别说国门,平时城门也很少出的,现在谈到出洋,却像是走了几天亲成,赶了一个集,那么平常。一个县城平民,访了日本,岂是瞒得住的?他从日本回来,名气更大了,向他求字的人就更多了。他依然是有求必应,依然不要报酬。
但是傅老师的心里也有人我是非。九月里的一天,我和他在花市看菊,一个西服革履、头发稀稀的中年人,拱着手朝他走过来说:“傅老师,久违了!…‘呵,‘无心道人’,你也看菊?”傅老师也向他拱拱手。这个人姓万,也爱好书法,自号“无心道人”。他在一个局里做事,常到四大机关行走。他不读帖,不临帖,不写春联、婚联一类的东西。我见过他不少作品,但不外三个字:“龙”、“虎”、“寿”,分别送给职务不同、年龄不同的领导干部。傅老师从来不论人非,对他却小有评议:给领导同志送一幅字无可厚非,落款“无心道人”,则可一笑也。
“无心道人”牵着傅老师的手,笑容可掏地说:“傅老师,我也想求你一幅墨宝哩。”
“好的,好的。”傅老师也笑容可掬地说,“我的字,你见过?” “见过,只是没有细读。”“没有细读,何言墨宝呢?” “慕名呀,你的字,写到日本去了!”傅老师“哦”了一声,说:“这么说,你不是慕我的名,是幕日本的名了!”傅老师笑了一阵,又说:“写什么?嘱句吧。”“‘意静不随流水转’——” “好的,好的。”“‘心闲还笑白云飞’。“好的,好的。——还写什么呢? ”“就写这两句吧,立幅。”
“好的。”傅老师从衣袋里掏出一个硬皮小本,记下他的名字和嘱句。“无心道人”又牵了牵傅老师的手,高兴地走了。我望着他的背影,心里说:“傅老师的字,你是摸不到了。”谁向他求字,他若点头,淡淡吐一个“行”字,便是真应了;他若满口“好的,好的”,并将你的名字记在小本上,你就吹了灯睡觉去吧。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 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对博老师的小院、书屋和他读帖、临帖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烘托了傅老师存书法艺术上的修养与造诣,为写傅老师的性格特点做铺垫。
B.理发匠老潘接剑傅老师为他写的对子,为傅老师能记住自己酒后顺口说的一句话,并且还在大年三十亲自把对于送来而乐得手舞足蹈。
C.临济寺的大和尚每年都要清博老师写很多条幅卖给日本人,大和尚因此赚了不少钱,傅老师从不计较,显示山他的大度与宽容。
D.傅老师久居县城,平时很少出门,应日木“春风株式会社”之邀出访日本,在当地实属稀罕事,但他一直想瞒任大家,可见他有一颗平常心。
E.小说以“我”为视角,生动真实地塑造了平民书法家傅老师的丰满形象:文中拉家常收的语占,富于生活气息,平实且耐人寻味。
(2)第一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清简要分析。(6分)
(3)似老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作者在文中用大量笔墨塑造“无心道人”这一形象,其用意何在?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他出身于水,一生恬静优雅似水,离去后魂归于水。而他的文字,与后世的读者同在,似水流淌不绝。
如果说作家是以丈字征服世界,那么,对沈从丈来说,前30年的文学创作,后30年的文物研究结出的果实,证实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他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书最多的作家之一。
在沈从文自己,无论是身外报偿还是身内所获,物质上的得失还是精神上的毁誉,从不以为意。
他一生所得收入,除维持一家生活必需的花费、社交应酬和帮助别人外,都陆陆续续花在购买书籍和陶瓷文物上。他家里曾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坛坛罐罐”.家里放不下了,便随手送人,送掉后又买。解放后索性一古脑儿全送了博物馆,不仅没有索取任何报酬,连一张收条也没留下。1982年,他收到花城出版社哥来的九千多元稿费,立即凑足一万元,寄给家乡的小学,修建一栋图书楼。然而,他也有固手头无钱而发窘的时候,且不说他年轻时为吃饭问题所作的种种挣扎,就是在他不再为吃饭发愁以后,每逢某项社会公益活动需要他捐赠时,他常常因拿不出钱来而发愁难过。
说起沈从文在丈坛上的沉浮,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典型。在这沉浮的背后,重叠着因“历史的误会”而带来的种种人生坎坷与痛苦。但他几乎从来不主动提及自己几十年来遭遇的损害与屈辱。当别人问及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时,他只是说:“我没有我的朋友受的冲击大,我只是要打扫茅房,那是普通的事,在家里不是也要打扫吗?”人们常常惋惜他不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为他在文学史上的“失踪”感到遗憾,为他在第二、三次文代会上,造作家身份也得不到承认感到不平,他只是笑笑:“那未必不是塞翁失马。”
1978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后,沈从丈长期冷落的门庭重新变得热 闹起来,他构筑的言有魅力的“湘西世界”被人津津乐道,鲁迅的“他是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这一评价又被人记起,学术界开始确认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地位。对这一切,沈从丈表现出惊人的平静。在谈到他的丈学创作时,他总是轻轻地挥着手:“那都是些过时了的东西,不必再提起它。……我只不过是个出土文物。”“这是因缘时会。”他强调说,“我年轻的时候,许多熟人同乡头脑都比我优秀得多,却一个个先后消失在中国近乎周期的悲剧里。就拿写丈章来说,开始时我的一支笔就笨得很,能够坚持下来,也只是比别人耐烦一点。”
对涉及个人荣辱得失的人事.沈从文表现出一种令人吃惊的宽容与平和。他宁愿记住别人的好处,而忘了别人对自己的损害。是湘西的水深深流进沈从文的血脉 ,滋润和培育着他的性格。
标签:高三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