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手抄报测试题

编辑:sx_liuyx

2013-10-23

摘要:同学们马上就要迎来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在考试以前请大家跟着精品的小编做高三语文期中考试手抄报测试题 ,希望帮助高三年级的同学们在期中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为后面的考试奠定基础!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靓妆(jìng)   粳米(jīng)    溃脓(huì)    骠勇(piào)

B、安妮(nī)     生肖(xiào)  厩肥(jiù)    媲美(pì)

C、灵柩(jiù)    钤记(qián)  轻佻(tiāo)   模具(mú)

D、劲旅(jìng)   赏赉(lài)   着想(zháo)   赝品(yà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十二五”期间,长沙天心区将在26.5公里长的江岸线上投入500亿元,通过大资金投入、大项目引领,将该区打造成“湘江东岸璀粲明珠”。

B、他对这个女人一次又一次地讨价还价感到有些厌烦了,再也顾不上什么绅士风度了,大声嚷嚷:“别跟我罗嗦了,价格已经提高了两倍,哪儿有这样的好事?没有!”

C、这种人绝对不可靠,他在吴局长在的时候,就是一个见风驶舵,阿谀逢迎之人。现在,他成了你的部下,你可得小心提防着,别给他的甜言蜜语给蒙了。

D、对薄熙来案公开审理,并进行庭审直播,将薄熙来的犯罪事实元元本本地曝光,阳光司法,公开审判,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伟大的历史责任感,宣示了党中央打击腐败的坚定决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人才流动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单向度的流动就值得忧虑。我国教育发展长期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对本就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教育来说,优秀教师“东南飞”无异于釜底抽薪。

B、考察中李克强指出,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都要抓好政策落实上下功夫,言必行,行必果,争取尽早见效,使广大群众得到实惠。

C、假如我们的作家肯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他们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D、近几年来,草根群体中崛起了一股自平凡之举却又摧枯拉朽的道德力量,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动着每一个善良的人。

4、下列句子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A、网络推手“秦火火”、“立二拆四”在“7.23”动车事故发生后,故意散布,编造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的谣言,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B、文革是全民族的灾难,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而言,如果不能培养应有的忏悔精神,不能彻底告别文革,我们就无法完成现代化的转型。

C、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性介绍走向研究和判断的层面,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D、进行午睡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内,否则醒来会很不舒服。如果真的不小心睡太久时,可用冷水洗脸,不适感会很快消失。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吏 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 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虞建官,厥可稽已    厥:那,那些

B、盗贼害民,随起随仆    仆:消灭

C、岂有厌治思乱          治:管理

D、敢怒而不敢诛          诛:诛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业不同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天之生斯民也              句读之不知

C、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而望其蕃息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B、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言辞激烈的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鱼肉百姓,比强盗还厉害。

D、作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作乱,是因为“吏”“夺其食”“竭其力”,作者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8、下列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B、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D、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9、把文言文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3分)

(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3分)

(3)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8分)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①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②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①本诗作于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正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②齿豁头童:形容人衰老的容态。

(1)请从对比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一联。(4分)

(2)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户庭无尘杂,               。(陶渊明《归园田居》)

(2)歌台暖响,          ; 舞殿冷袖,          。(杜牧《阿房宫赋》)

(3)莫听穿林打叶声,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至14题。

开普勒—22b:首颗被证实的“地球二号”

在遥远未来的某一个时间,地球也许真的会毁灭, 如果这一刻真的到来,人类还能到哪里去?这恐怕是让人类探索太空的源动力。现在,太空深处传来了好消息,首颗位于“宜居带” 的行星在太阳系外被证实,这一发现,被称为“发现地 球的‘双胞胎’之旅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11年12月5日,美国宇航局宣布,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证实太阳系外第一颗“类似地球的”、 “可适合居住”的行星。该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体积是地球的2.4倍,体积介于海王星与地球之间,在所属恒星系与地球在太阳中的位置相似,每290天环绕一颗比太阳稍小一点的恒星运转一周。

科学家推测,这颗星球表面可能由“海洋覆盖”,行星的表面温度约为70华氏度(相当于21摄氏度),这意味着,这颗星球的温度或许适宜生命生存。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小且表面最可能存在液态水的行星。这颗行星被命名为“开普勒—22b”。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首席科学家娜塔利• 巴塔利亚说,“开普勒—22b”的“海洋”也许与地球海洋相同,太阳系中没有与“开普勒—22b”体积相近的行星,暂无法比对研究,还不知道星球上哪里是岩石,哪里是水,哪里是冰。这一发现是否就意味着人类真的找到第二颗地球?

“开普勒”的使命先说“开普勒项目”。开普勒是人类第一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飞行器,于美国东部时间2009 年u3月6日22时49分57秒465毫秒,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17——B发射台发射升空。在为期至少三年半的任务期内,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将对天鹅座和天琴座中大约15万颗恒星系统展开观测,以寻找类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迹象。实际上,迄今为止,开普勒在它监测的这些数量庞大的恒星周围,共发现了2326颗疑似“类地行星”的候选者,其中大小与地球接近的有207颗,超级地球有680颗,海王星大小的1181颗,木星大小的203颗,还有55颗比木星更大。而在这些发现的系外行星中,科学家认为其中绝大多数不具有适居性。

对于任何动物、植物以至于微生物来说,都会有一个最适合其生存的地带。如果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在不同演化阶段所需要的不同条件加以总结,再将这些条件扩展到所需行星的条件、太阳的条件甚至是恒星系的条件等,就有了“宇宙宜居带”的概念。根据NASA的定义,处于“宜居带”的行星,意味着一颗行星与母星保持适当距离,进而为它表面存在液态水提供条件。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既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这一距离会根据母恒星的状态而改变,恒星散发热量多亮度高,这个距离就较远,恒星散发热量小,这个距离就较近。“宜居带”行星的表面温度大约介于零下17摄氏度至93摄氏度之间。以太阳系为例,太阳系共有8颗行星,只有地球上存在宜人的气温,使水能以液态形式长期存在于地表之上。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既不太近,也不太远,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刚刚好。太阳周围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区域,就被称为“宜居带”。

科学家还告诉我们,一颗行星上要有生命存在,除了必须要满足到中心恒星的距离、行星本身的类型和大小这三个条件之外,它周围的环境对能否演化出生命也起到决定性作用。一个行星系所具有的巨型气态行星的数目就是一个重要条件。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木星和土星均属于巨型气态行星,它们具有很大的质量,实际上充当着地球的“保镖”。它们如同“棒球手套”一样抵挡了彗星对地球的侵袭,能够偏离或者吸引可能碰撞地球的彗星。美国航天局称,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发现的“类地行星”的候选者中,已“锁定”了超过 1000颗可能适宜申请居住的星球,最新公布的行星候选者中,可能有48颗位于“宜居带”中,而“开普勒—22b”是首颗被证实位于“类太阳恒星宜居带” 中的行星,并非是“发现的首颗宜居行星”。

地球人也许真的并不孤独开普勒太空望远镜2009年3月就已经观测到这颗星球。但按美国航天局规定,太空望远镜需观测到行星“凌日”(指在观测者角度观察,行星从其母恒星前面经过的现象)三次,方可将它定义为行星。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开普勒”小组首席研究员威廉博• 努茨基说:“这颗行星的发现,是命运之神的眷顾。就在我们宣布航天器已经完成部署的三天以后,我们捕获了这颗行星的第一次运行过程。在 2010年的假日季节,我们亲眼目击了第三次关键性的运行过程。” 即便“开普勒-22b”真的适宜居住,科学家计算,人类乘坐现有宇宙飞船前往这颗星球需要花上2200万年,不过,正如发现“开普勒-22b”行星的科学家艾伦• 波斯所言:“开普勒-22b的发现,证明了地球人并不孤单,宇宙也许真的充满了各种生命体。”

12.根据文中信息,宜居星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和          。(4分)

13.阅读文章内容,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人类探索太空的源动力主要是一旦地球真毁灭时为人类提前寻找未来可以生存的空间。

B.在太阳系的8颗行星中,只有地球处于其“宜居带”上,能满足人类生存的条件。

C.“开普勒-22b”是一颗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和液态水的行星,是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的首颗“宜居行星”。

D.“开普勒-22b” 的发现和证实历时将近3年,科学家们至少观测到了它3次“凌日”。

14.阅读文章内容,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开普勒-22b”的发现,说明在宇宙中,地球生物也许并非唯一的生命,在其他星系中也可能存在着多种生命体。

B.只要符合了不同生命体演化的不同阶段的条件,在不同星系中都可能会有“宜居带”,即“宇宙宜居带”。

C.如果人类移居“开普勒-22b” 得以实现,人们生活的每年的时间将比地球上生活的每年的时间长。

D.证实“开普勒-22b” 宜居条件,只是具有科研价值,要真正应对未来地球消亡的问题,人类还需继续研究,寻找颗成功实现移居的“地球二号”。

第二卷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至18题。

远与近

[美国]托马斯•沃尔夫

在小镇郊外离铁路不远的土坡上,有一所装有别致的绿色百叶窗的洁白小木屋。屋子的一侧是个园子,几块菜地构成整齐的图案,还有一个结着熟葡萄的架子。屋前有三棵大橡树,浓郁的树荫遮蔽着小屋。另一侧,生机盎然地长着一溜鲜花。整个环境弥漫着一种整齐、节俭而又朴素的舒适气氛。

每天下午两点过几分,就有一辆特快列车路过这里。

二十多年来,每当这列火车驶近小屋时。司机就拉响汽笛,听见这信号,便有一个女人出现在小屋的门廊并向他挥手。最初,她身边偎依着一个小孩子,现在这小孩已经长成一个体态丰满的姑娘。每天,她仍旧和母亲一块向他招手。

司机老了,头发变得灰白,他的孩子已经结了婚。曾有四次,在前方的轨道上,他看见酿成的悲剧——一次是一辆轻便马车,车上挤满一排排面容惊恐的孩子;另一次,一辆蹩脚的汽车在铁轨上抛锚,车上的人都吓得呆若木鸡;还有一次,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走在铁路边,完全听不见鸣笛的警告;又一次,窗内有人忽然尖叫一声跳了出去。凡是像他这样的人所能了解的悲哀和危险,他都遇到过。

但是,不管见过什么样的危险和悲剧,在他脑海里留下的印象都不如那座小屋和那挥动胳膊大胆而自由地向他招手的女人来得深刻。这印象美好而持久,超然于一切不幸和毁灭之上。他认为自己已完全了解了她们的生活,直至她们一天中的每一小时,每一分,每一秒。他决定将来退休时,一定要去寻找她们,对她们说说话儿,因为他和她们之间,已经如此地融成一体了。

这一天来到了。司机终于走下火车,踏上月台,到达了那两个女人居住的小镇。他在铁轨上往返的岁月终结了,他现在只是铁路公司里享受养老金的职工了。他慢慢地踱出车站走到街上。小镇里的一切都显得这么不熟悉,就像他以前从未见过它一样。这果真是他经过了上万次的那个小镇吗?这些房屋难道真是他从驾驶室的高窗向外看到的那些房屋吗?他走着走着,茫然失措的感觉愈加强烈了。

他终于站在他所搜寻的那所房屋面前了。他看到屋前那高大的橡树、花坛、菜园和葡萄架,以及远处闪光的铁轨。

是的,这正是他所要找寻的那幢房子,他所一心向往的目的地。现在他既然已经找到了

它,他既然已经来到这儿,为什么他的手还畏缩着不敢推门?为什么这城镇,这道路,这通往他热爱之地的入口,却变成像某些丑恶的梦境中的景色一样那么陌生呢?为什么现在他感到这么彷徨怀疑和绝望呢?

最后,他敲了敲门。很快,门开了,一个女人站在他的面前。

顷刻间,他感到一阵极度的失望和伤心,而且后悔来到这儿。他一眼就认出,现在站在面前以一种不信任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女人正是原来那个曾向他招过千万次手的女人。但她的面容,却是生硬而消瘦,脸上的肌肉无力地松垂着,形成黄黄的“皱褶”,两只小眼睛充满猜疑,惴惴不安地打量着他。看到这般情景,听到那不友好的言语,那种他从她的招手中所领悟到的那股大胆、自由和亲热劲儿,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现在,他试图解释,自己是谁,为什么会来到这儿。他觉得自己的声音听上去既不真实又可怕。但他还是支支吾吾地说下去,顽固地抑制着涌上心头的那种悔恨、慌乱和疑惧交集之感。这种恐惧感在他的心中不断地上涌,淹没了他当初的全部欢乐,并使得他为自己那充满希望和温情的举动感到羞愧。

最后,这女人几乎是不情愿地邀请他进屋,高声刺耳地叫进了她的女儿。他感到一阵难堪,坐在一间又小又丑的客厅里,竭力找一些话说,而两个女人看着他,目光里含有呆滞的、因惑不解的敌意和阴沉的、畏怯的拘谨。

后来他结结巴巴地简单说了声再见,便离开了。对着那伸向远方的、熟悉的铁轨,他内心曾是那样勇敢,充满自信;现在,在这片陌生而又不容置疑的大地面前,那块土地离他不过一箭之遥,然而他心里充满了怀疑、恐惧和厌倦。他明白了,他刚失去了光闪闪的铁路的一切魔力,那条明亮的铁轨引向的远景,还有他怀着希望追求着的美好的小小世界里那一块幻想的角落,也都一去不复返,再也得不到了。(本文有删改)

15.小说第一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6.作品在塑造司机这个人物形象时,为什么要设置“司机曾目睹轨道上酿成的四次悲剧”和“小屋母女给司机留下深刻印象”这两个情节?(4分)

17.从小镇出来,他忽然意识到他是一个老人了,火车司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5分)

18.试分析标题“远与近”的意蕴,并简要概括小说所包含的人生哲理?(8分)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美】W.S.默温

在一个被牧羊人废弃的货仓里,梁上倒挂着一把撑开的雨伞。一对鸽子见了,把它当做巢,在伞里生蛋,孵出了小鸽子。小鸽子长大,学飞,倦了回巢,休息够了,又学飞。

有一天,鸽爸爸对小鸽子说:“你学会了飞,可以出去看世界了。”

小鸽子飞得很远很远,忽然下雨,它看见地面上有很多雨伞,都是倒转的,它害怕了,以为是自己倒转了,于是转身,背向下面的雨伞,没料到身体落空平衡,掉在伞上,再摔在地上,转动不了……

然后鸽子的弟妹相继学飞,在雨天都回不了巢。

鸽爸爸和鸽妈妈都老了,鸽妈妈在巢里埋怨小鸽子们都不愿回家,鸽爸爸说:“那是很天然的事,孩子也有自己的家。”

鸽妈妈叹口气说:“它们要飞得很远很远,才找得到另一个这么好的巢……”

小鸽子们为什么都回不了巢?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任选一个角度来谈谈你的认识。100字左右。(6分)

(1)小鸽子们回不了巢,你认为有哪些原因?(6分)

(2)小鸽子们都回不了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任选一个角度来谈谈你的认识。100字左右。(6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主敬”一词,较早见于《礼记》。《周易》说:“君子敬以直内”,意思是君子主敬以使内心正直。

“主敬”也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论语》中相关表述颇多。如《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论语•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论语•卫灵公》:“敬其事而后其食”等。

“主敬”被宋儒吸纳作为其学说的重要范畴。程颐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这里的“涵养须用敬”意思是以虔敬之意收敛己心。朱熹也认为“敬”是涵养心性最重要的条件,是成德之要,他指出:“学者须敬守此心,不可急迫,当栽培深厚。”

曾国藩将毕生所得归纳为四点,要求儿子每日诵读,恪遵不易,此“传家遗嘱”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1)请根据以上文字,概括“主敬”的内涵。(4分)

(2)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主敬”思想的现实意义。(8分)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语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点鲜明。

总结:以上就是高三语文期中考试手抄报测试题的全部内容,欢迎高三的同学们进入精品的高三语文试题频道,练习做与期中考试相关的测试题,祝愿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相关推荐:

2014高三语文摸底试题整理  

高三语文核按钮试题月考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第一次联考试题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高中频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