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songj
2014-05-30
摘要: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4高三语文下学期大联考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入《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皇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进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其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
1. 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0》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他人说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士,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偷换概念,第一段“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其源流派别”不是指“《老子》和道家”,而应是“先秦诸子”。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的推定美什么用处。
B.《皇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皇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皇帝书》。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理解分析文章信息的能力。D项断章取义,最后一段“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也就是说“《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应是指“朱熹的论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地老子一事。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及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无中生有,倒数第二段“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及有关系”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举正统七年进士 举:考中。
B.又置新斛视旧加大 视:比照。
C.属信钩考 属:隶属。
D.论者韪之 韪:认为……正确。
4.【答案】C【解析】属:委托,交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为官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 ②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
③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 ④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⑤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⑥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5.【答案】D【解析】①表明程信督战果敢;③表明程信恪尽职守;⑤表明程信想做事而不能如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信督战果敢。也先侵犯京城时,程信不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没有退路的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B.程信恪尽职守。程信提出的赈济京城附近饥民,恢复河间被罢免学官的官职和被遣送生徒的学业等建议,都得到皇上许可;任太仆卿时,他定期征用马匹,及时掌握马匹的增减情况。
C.程信平叛有功。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D.程信能识大体。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认为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不要越俎代庖,行使主管官吏的职责。
6.【答案】D【解析】D项“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理解错误;“所以谨非常”意为“是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主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答案】(1)倘若有警报,马匹不充足,谁能承担这个过失?(4分;译出大意给2分;“脱”、“咎”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刑罚奖赏,是君主的大权,不得已而授予别人。有幸事情集于我一身,总是自己专断,这不是人臣所应该做的。(6分;译出大意给3分;判断句、“假”、“辄”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程信,字彦实,他的祖先是休宁人,洪武年间戍守河间,于是在那里安家。程信考中正统七年进士,被授予吏科给事中。也先侵犯京城,程信督率军队守卫西城门。都督孙镗攻击也先失利,想进城,程信不让进,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孙镗越战越勇,也先于是退却。景泰元年,请求赈济京城附近的饥民,恢复河间因用兵而被罢免、遣送的学官、生徒,皇上都批复可以。第二年二月,出任山东右参政,监督往辽东运输军粮。巡抚寇深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交付程信测算考核。程信立即打碎它,说:“为什么置人于死地呢?”寇深因此不喜欢程信。天顺元年,提拔为太仆卿。京卫的马匹以前消耗过多,程信定期征用马匹。三营大将诉说太仆为人苛刻而急切,请求皇上更改让马匹隶属兵部。程信说:“高皇帝命令太仆管理马匹数量,不要让他人知道。如果隶属兵部,马匹增减,太仆不能知道。倘若有警报,马匹不充足,谁能承担这个过失?”皇上认为程信的话是对的,于是像以前一样隶属太仆。第二年,改任左佥都御史,巡视辽东。都指挥夏霖骄恣不守法,佥事胡鼎揭发他四十条罪状,程信把这事报告给皇上,把夏霖关到锦衣卫监狱。门达说程信不应当代替胡鼎上奏,当时寇深正掌管都察院,因为从前的隙怨,弹劾程信。追究其罪,被关进钦犯监狱,降职为南京太仆少卿。因母丧归家。成化元年,起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人屡次叛乱,攻陷合江等九个县。朝廷决议发大军征讨。以襄城伯李瑾任总兵官,晋升程信为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路进军。程信与李瑾居中调度。转战六天,攻破敌寨七百五十多座。前后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记功,程信进升兼任大理寺卿,与白圭共同管理兵部。程信想有所作为,但被白圭阻碍,多次称病。改任南京兵部,参议军务。第二年辞官,一年后去世。谥号襄毅。
程信征讨南蛮时,皇上特许他可以便宜行事。直到班师回朝,不曾擅自奖赏杀戮一人。他说:“刑罚奖赏,是君主的大权,不得已而授予别人。有幸事情集于我一身,总是自己专断,这不是人臣所应该做的。”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说:“守备重臣,是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像这些事,是主管官吏的职责。”评论者认为他做得对。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8.[答案] 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通过考查诗歌的描写手法及效果来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掌握和鉴赏分析。能力层级为D。解题时要点明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答案]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通过考查考生对诗歌形象的把握,进一步考查概括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的把握。能力层级为D级。分析诗歌的精神内涵,不能随意拔高,要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乞人不屑也。 (《孟子》)
(2)穷冬烈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10.(6分)(1)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 (2)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 (3)弓如霹雳弦惊 赢得生前身后名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稣稣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叱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腑六脏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的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却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何爹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第一段中说“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诙谐生动地表达了村里人口的减少使何爹的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的情况。
B.文章中间部分极力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和他神乎其技的青龙偃月刀法。作者用了刮、弹、铲、削、剔等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一把剃刀用得跟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入化。
C.“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以嘲笑的口吻,指责婆娘们当剃匠不成体统,在表达对新式美发不满和不屑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技艺的钟爱。
D.在小说最后一部分里,作者通过描写病笃的三明爹在何爹给他剃头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目的在于从侧面表现何爹乐于助人的崇高品质。
E.文章以自然朴实的语言,真诚地礼赞了传统文化中值得发扬的优秀面,并且表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尴尬地位及日后走向的深切忧虑。
11.(1)【答案】B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对作品显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判断的能力。B项中作者并未描写青龙偃月刀。D项不是体现助人为乐的崇高品质,而是体现何爹高超的剃头手艺。
(2)何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的情节有何作用?(6分)
(2)【答案】①一些想法有些落后和封闭,但是有着一种坚守和执著。如文中他固守男女之防,不焗油和染发,“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等。②剃头技艺精湛娴熟。“青龙偃月刀法”让人叹服,可以从作者对他的刀法描写中看出。③喜爱古典文化。比如敬奉关帝爷和“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的诗作”。④为人重情重义。如翻两个岭去看望老友,发现老友病笃,含泪回家取行头为老友最后剃一次头。(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文中对何爹这一人物的叙述和描写进行分析,准确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条答出来即可,但要注意结合文中内容去答。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案】①进一步塑造何爹重情重义的形象和表现他剃头技艺的精湛,表达了对何爹的敬重之情。②“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现在也离他而去了,表达了对何爹手艺的未来的担忧。③将情节推向高潮的同时深化了主题,隐含着对像青龙偃月刀法这样的传统文化精华走向没落的酸楚和忧虑、惋惜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答题时要明确小说情节的基本作用,了解作品结尾段的特点。
(4)面对传统的技艺在社会发展中逐渐衰微,何爹选择了“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具体陈述。(8分)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案】①我认为这不可取。何爹剃头技艺虽然高超,但是墨守成规(守旧),不懂与时
俱进,不将传统与新潮结合,不能够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因而生意一天天冷清,面临被淘汰也是自然的。
②我认为这应该肯定。何爹热爱传统的剃头技艺,这不仅是何爹几十年的生活所系,也是何爹情感的寄托。正因为如此,何爹才不愿趋时随变,不肯敷衍应付,坚守自己的信念,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③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何爹的坚持。何爹传承传统的剃头技艺,不愿趋时随变,不肯敷衍应付,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有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但是他墨守成规,不能将传统技艺与时代需求相结合,以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导致生意一天天冷清,面临衰落也是历史的必然,不知变通则是不可取的。要热爱传统文化,必须给予它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以使其中的优秀元素得以传承。要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发展创新,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光大,使之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探究能力。答题时要把握要点,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其中任何一点进行探究,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25分)
风雨兼程人生路
——追忆我国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
他一生中有近七十年在与天气预报打交道。
他曾7次被邀请到“两弹”发射现场,为“两弹”的成功发射观测风云变幻。
在1954年和1998年两次百年不遇的长江洪水中,他以对天气形势的准确预测,避免了无数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2012年12月17日14时14分,噩耗传来——这位一生风雨兼程的气象人、我国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在北京因病逝世,永远离开了他为之呕心沥血七十载的气象事业。
“陶先生,您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耕耘,孜孜不倦拼搏,呕心沥血,无怨无悔,为我国气象科技和气象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得知恩师与世长辞后,学生们在悼念网页上留下了情真意切的字句。
“预报这行饭不好吃”
一辈子做天气预报,陶诗言给自己的第一句总结是:“预报天气七十载,成功失败四六开”。
从上世纪50年代为抗美援朝做气象预报的指导工作,到近些年来为我国南方部分省市的洪水做气象分析,陶诗言坦言,预报这行饭不好吃,在做这些重要气象预测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1954年7月,陶诗言迎来一个重大挑战。长江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进入8月下旬,水位高达29.73米,高出历史最高记录1.45米,并且持续6天居高不下。在这样高水位的威胁下,究竟要不要分洪,成了中央一时难以决断的事情:如果分洪,无数国家财产将被淹没;如果不分洪,一旦决堤,后果更加不堪设想。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陶诗言果断预报“暴雨即将终止”。8月18日,长江水位开始下降。
由于气象部门的正确判断,经过两个多月艰苦卓绝的奋斗,武汉人民终于战胜了无情的洪水,保住了城市安全。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究“两弹”。“两弹”对发射点和爆炸点的气象条件要求很高,而当时的军委气象预报力量达不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陶诗言被张爱萍将军“点将”。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为了确保看清原子弹的姿态,要求发射时靶场上不能有卷云。所以每次执行发射任务时,我都要提早几个月过去,把酒泉周围的几个寨子什么时候上云的情况摸清。”以后回想起来,陶诗言说自己仍会紧张。
“成功的预报员要不断总结经验”
“盼望早日出新人,报准天气保家园”——这是陶诗言对自己七十载风雨兼程路的另一句总结。
新中国成立后,气象科学非常落后,天气预报的水平也很低。当时气象科学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预报方法,及时准确地发布天气预报。为此,中央军委气象局和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天气分析预报中心,陶诗言出任副主任。
由于各种天气资料奇缺,而中国的天气又有着自己的特点,难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陶诗言等人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他们亲自观测天气、分析数据,手把手地带出了新中国第一批高水平的天气预报人员。
“陶先生长期担任中央气象台和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科学顾问,我国许多科技骨干都得到过他的指导和调教,他在我国气象界有着崇高的威望,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徐国昌说。
“先生爱护、提携晚辈在学界负有盛名,我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先生总是耐心开导、主动帮助。先生德高望重,但在生活中却简约而朴素,从来不向研究所和组织提任何要求。为了祖国的气象科技事业,先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不求索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王会军发自内心地评价道。
陶诗言曾把“预报天气”比喻为“医生看病”:“医院的诊断设备很多,像B超、CT等等,但最后下判断的是医生。天气预报也如此,数值结果出来后,最终要靠预报员根据经验给出结论。因此,一个成功的预报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新的预报思路。”
“陶先生,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您对我们的教诲和要求,我们将铭记心中,牢记一生。我们一定以您为榜样,不断攀登气象科技高峰!”在纪念网页上,学生们把思念和缅怀化作了前进的力量。
愿陶诗言先生的功勋、品德和风范永垂不朽!
(《光明日报》2012年12月21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气象科学非常落后,缺少一套科学的预报方法时,陶诗言率领其他人员克服诸多困难,积极开展天气预报工作。
B.文中多次提及人们对陶诗言的评价,这充分说明了他德高望重,注重培养科技骨干,为我国气象科技和气象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C.陶诗言始终能亲自观测天气、分析数据,手把手地带出了新中国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天气预报人员。
D.陶诗言把“预报天气”比喻为“医生看病”,形象的说明了天气预报工作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新的预报思路,面对一系列数值时,要靠预报员根据经验给出结论。
E.陶诗言曾多次承担重大事件的天气预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1).【答案】选D给3分,选B给2分,选A给1分;选C、E不给分。
【解析】A项“积极开展天气预报工作”表述过于笼统,原文只是说“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C项“手把手地带出了新中国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天气预报人员”表述错误,原文是说“手把手地带出了新中国第一批高水平的天气预报人员”。E项“热爱本职工作”表述错误。天气预报不属于陶诗言的本职,他的本职是研究天气现象及预测天气形势。且文章中明确说了,7次到发射现场是“被邀请”。
(2).谈谈你对文章标题“风雨兼程人生路”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案】陶诗言为我国的气象事业呕心沥血七十载,为我国的气象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以对天气形势的准确预测,避免了无数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尽管历经了诸多磨难,但他的人生是充实的、辉煌的,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解析】理解“风雨兼程人生路”这个本题,要抓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风雨兼程”,一个是“人生路”。“风雨兼程”形容在风雨中仍然不停的赶路,回归到原文,即是指陶诗言克服种种困难,为我国气象事业呕心沥血。“人生路”指的是陶诗言一生都在为我国的气象事业奋斗。
(3)“预报这行饭不好吃”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案】在做重要气象预测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件中,丝毫不能马虎,稍有不慎,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如长江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是否要分洪的问题,对“两弹”发射点和爆炸点的气象预报等。
【解析】“预报这行饭不好吃”是句通俗易懂的话。“这行饭”指的“天气预报”这项工作;“不好吃”,是说这项工作难度极大,而且带有极大的风险。文章中提到了好几件事来论证这个观点,如长江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对“两弹”发射点和爆炸点的气象预报等。
(4)有人认为“气象预报”仅仅是个“预报”,准确率不高也没有什么。陶诗言也说:“预报天气七十载,成功失败四六开。”但气象学家陶诗言等气象人仍历尽艰辛,力求准确预报。你如何看待?(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案】①尽管科技发达,测量仪器先进,获取的气象数据较为准确,但自然界变化莫测,预报不准在情理之中;②天气预报是否准确,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也和工业、农业、科技航天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尽管是预报,也该越准确越好;③尽管是预报,但气象学仍是一门科学和事业,需要气象人实地考察,分析数据,准确判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提升科研能力;④体现科学家不求索取,鞠躬尽瘁,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解析】陶诗言等气象人历尽艰辛,力求准确预报,主要是出于天气预报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文章记述了几件事,如长江遭遇洪水、发射现场预测天气等,都说明了天气预报与人民生活及国家建设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陶诗言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他是个才思敏捷、勤于思考、喜欢钻研的学生,尤以理科见长,同学们一般都是按老师讲的解题方法做题,他却常常独树一帜,寻找到一些更加便捷的解题方法。
B.自古以来,埋头故纸堆中皓首穷经,两耳不闻窗外事,并以之为乐甚至以之为荣者多矣,但资先生却明确地表示要“感时”,即要关注我们的社会,关注时代生活。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同学意外地在杭州西湖畔萍水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别提多高兴了。
D.这是一个脏、乱、差的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不负责任,小区内非常混乱,闲杂人员随便出入,楼道里贴的像牛皮癣一样的各类小广告琳琅满目,业主们怨声载道。
13.【答案】B【解析】A项“独树一帜”与众不同,自成一家或一派。常形容见解和学术观点。B项 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C项“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与句意不合。D项“琳琅满目”形容眼前美好的东西很多。与句意不合。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从央视“十一”黄金周期间对平民频繁追问“你幸福吗”,到各种有关幸福城市的排名,“幸福”成了当下一个热门话题。
B.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能主动地受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该能汲取图书的默默滋养,能在一个充满张力的知识世界中塑造自己。
C.快克牌复方氨酚烷胶囊在研制之初,从选料、包装、生产到服务等多方面做好品牌,从而一举打开了感冒药市场。
D.《江南Sytle》之所以病毒般疯狂肆虐着全球的耳朵,就是由于其歌词中所表达出的调侃、抱怨、吐槽的情绪,符合互联网的舆论气势,满足网民消遣娱乐的需求造成的。
14.【答案】A【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该为“受益于老师的言传身教”;C项语序不当,应该为“选料、生产、包装到服务”;D项句式杂糅,“就是由于…造成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组是(3分)( )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 , , , , 。 ,甚至封存自己的矿山,靠购买中国稀土满足其各行业对这一资源的需求。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大国
②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在世界上已经遥遥领先
③一些国家更是看准了便宜的“中国货”
④甚至连国际定价权都不在我们手中
⑤我国还不是稀土强国
⑥作为世界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A.⑥②①③⑤④ B.⑥①②⑤④③
C.①⑥②③④⑤ D.①②⑥⑤④③
15.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语序排列和连贯。根据“甚至封存自己的矿山”可以知道,排列在最后的一句应该是能够与“甚至……”组成递进关系,且都是说一些国家行为的,就只有③才能衔接,故排除AC项。B项中⑥和①不能构成轻微转折关系,就必须在⑤之前加一个转折词语意才畅通,但原文没有转折词语,故排除B项。
16.把下面这个句子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针对中国海军最近在南海的正常训练,很多外国媒体都提到了此次训练正值奥巴马宣布美国回归太平洋以及亚洲海上纷争升级之际,日本一些媒体甚至认为中国海军完全是有意对日本施压,但美国国防部11月24日的表态称中国有权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军事训练。
16. 【答案】中国海军最近在南海举行正常训练。很多国外媒体提到中国此次海军训练正值奥巴马宣布美国回归太平洋以及亚洲海上纷争升级之际,日本一些媒体甚至认为中国海军完全是有意对日本施压。但美国国防部11月24日的表态称中国有权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军事训练。
【解析】本题考查长句变短句的能力。原文针对同一现象“中国海军最近在南海的正常训练”,有三个“主语”表示了看法,只要将做原文状语的内容独立成句,并分别说明各方面的反映就可以转换成独立的三个或四个句子。
17.以“弘扬竹文化,低碳先行”为主题的中国第六届竹文化节在江西宜春举办,下面是这次文化节节徽的主体部分,整个构图的色彩全为绿色。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其构图特征及文化内涵。(6分)(选自专题五第6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由竹叶构成汉字“竹”,点明了竹文化节的特点;(2分)数字6代表第六届文化节;(2分)整个构图的色彩为绿色,彰显了“弘扬竹文化,低碳先行”的主题特征。(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这个节徽很简洁,外形是“6”字,代表了第六届竹文化节,内部是由竹叶组成的汉字“竹”,同时题干提到的文化节的主题和节徽的颜色也要融入进去。
五、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 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颗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写作导引] 今年辽宁卷作文题在传统基础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中心论点比较突出,从材料上看,可以分为两个立意部分:前一句讲述成为珍珠才能被人注意,后一句又以反问句的形式提出关于尊重的问题。根据文中的要点,后半句是整段内容的重点,所以应当以尊重为立意进行写作;同时由于采用了反问句句式,可以从正反两面立意进行写作。正面写出得到别人的尊重要历练自己,成为珍珠;反面立意可以写出,平凡人也有平凡人的尊重。
总结:2014高三语文下学期大联考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祝大家学习进步。
小编推荐:
标签:高三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