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aody
2015-01-12
多做题、多练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精品编辑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其中包含了注音和字形的选择题等,希望同学们认真做好练习,复习好高三语文知识点。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寒暄/煊赫 悄声/愀然 殉职/徇私舞弊
B.剽窃/缥缈 龟裂/均匀 瞋目/鼎铛玉石
C.诡谲/矍铄 祛除/驱赶 提挈/锲而不舍
D.疏浚/竣工 凄恻/沏茶 朔望/横槊赋诗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们在追踪历史时,往往会浮现出许多联想,其中有英雄的喟叹,有智者的思索,也有文人的歌吟。这是历史的回声,从遥远的过去传来,又将裹挟着今天的声音向着未来绵沿而去。
B.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娇饰。
C.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蔼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D.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编辑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文学创作的关键是要有好素材,有了典型的素材,就有了创作好作品的可能。”(苦口婆心)
B.“中国当代最有情调女作家”评选结果揭晓,王安忆、简以宁榜上有名,她们的高票当选被认为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C.对将来从事涉外事务的人才强化英语实用能力实属必要,有需求的人花钱去学英语也无庸置疑,但全国性的强制学习完全没有必要。(不容置喙)
D.临近年关,各种展销会纷纷登场,面对林林总总的商品,消费者该如何选择?(琳琅满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阅兵仪式,是对我军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的全面检阅,也体现了我军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
B.随着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的突然离职,让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谷歌中国业务再次受到其主要竞争对手百度的打压。
C.2010年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届时上海世博会将以“城市”为主题交流和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将成为一场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
D.记者从黑龙江省龙煤集团新兴煤矿事故调查组了解到,这起特大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企业管理混乱、超强度组织生产引起的,此外还存在有关部门监管缺位的问题。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一转眼,不知怎样一来,整个燕园竟成了二月兰的天下。 大有凌驾百花之上的势头了。
①如果只有一两棵,在百花丛中,决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②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
③最初只有一朵,两朵,几朵。
④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⑤但是它却以多胜,每到春天,和风一吹拂,便绽开了小花;
⑥但是一转眼,在一夜间,就能变成百朵,千朵,万朵。
6.下面是南京图书馆的馆标,馆标采用“书圣”王羲之所写“书”字的侧形,体现着文化的传承意味,除此之外,请再从构图特点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一馆标的内在意蕴。(4分)
7.现在,各地的方言节目办得风生水起,宁波电视、电台也刮着一股“宁波闲话风”,虽“石骨铁硬”却又鲜活生动。有人认为,作为媒体,应普及与推广普通话,不宜助推方言风潮;也有人则持不同意见。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观点并从不同角度谈两点理由。(不超过80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
这个艺术风格是什么呢?简单说来,仍是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首先,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中国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贯彻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从而,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木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正和中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游”、“可居”种种,但“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中国建筑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精神。即是说,它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的洗涤之处,而是能够经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突然一下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狂迷意识。正是这种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即使像万里长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之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它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
也由于是世间生活的宫殿建筑,供享受游乐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论语》中有“山节藻”,“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斗拱、飞檐的讲究,门、窗形式的自由和多样,鲜艳色彩的极力追求,“金铺玉户”、“重轩镂槛”、“雕梁画栋”,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标签:高三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