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试题

2015高考语文文学作品复习测试题

编辑:sx_yangj2

2015-06-2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5高考语文文学作品,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复习测试题(附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梵高的坟茔

范  曾

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西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待他的是贫困与饥饿。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押着他。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艺术既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公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了一次壮烈的抗议。

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当罗丹要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曰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曰星隐耀中,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惰性。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

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我们来到梵高的坟茔,它坐落在一所极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有一堆黄土,覆盖着长青的蕃藤。公墓寂然无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堪告慰于梵高九泉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的四周,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坟,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1.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位“艺术的殉道者”?阅读第2自然段的有关内容,作出简明的回答。(不超过3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梵高的艺术无人欣赏,穷困潦倒的他只好用自杀来反抗这不公平的社会。

2.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提到罗丹和莫提格里昂尼这两位艺术大师的创作情况,这是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1)这是用了____________表现手法。

(2)在文中的作用是(不超过25字):

2.(1)反衬;(2)突出他清白无瑕的生活和朴实淡泊的画风。

3.梵高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用简要的语言归纳。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取材于平凡事物;②感情真挚,自然,决无矫饰;③充满对人生的批判和对命运的抗争;④手法神奇,色彩高妙,构图超绝。

196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3自然段说“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句话的意思是:梵高的画风填补了美术史的空白,开辟了色彩学和美学的新领域。

B.第5自然段说“堪告慰于梵高九泉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的四周”。这句话的意思是梵高坟茔远离城市的喧嚣,他的灵魂可以享受这里的一片宁静与芬芳。

C.文章最后提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意思是说一个人身前的荣耀不过是过眼烟云,等待他的往往是死后的寂寞,而伟大的画家却永远被人铭记和景仰。

D.古往今来的画家,不可胜计,然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第三类则是置好坏于度外,被冥顽不朽之力驱动着画笔作画。梵高属于第二类。

E.梵高用自裁的方式来抗击命运固然不值得称道,但他对艺术的执著与真情却给后来的艺术家们带来无尽的启示。

F.梵高死后的荣耀说明真正的艺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就像好酒一样,存放越久,味道越醇。

4.B、D。B.这句话说明后人对梵高的景仰,说明伟大的艺术家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D.梵高应属于第三类。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废  园  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1)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联想到少女,花成为全文的抒情线索;(2)花和废墟形成强烈对照,烘托出浓厚的悲剧色彩;(3)花仍在盛开,少女已惨死,抒发了作者哀伤愤懑的情感。

2.联系上下文,写出对“这样地逃出囚笼”(第⑦段)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去少女向往外边的世界而不可得,而今她离开了囚笼却是在已经成尸体的情况下了,是曰军永远毁掉了她的青春和希望。

197

3.文章第⑩段中,作者连用三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以两问合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敌人的卑劣、少女的惨死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他要控诉抗议,而黑暗、寂寞使他无法倾诉而感到压抑;(2)更是为了能鲜明强烈地表达这种无法抑制的悲愤之情。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中“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又”字写出了作者对小园的留恋,这里是他在战乱中得到慰藉的地方。

B.“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这句话两次出现,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直接抒发了作者满腔仇恨、满腔愤懑的感情。

C.这篇文章表现了对年轻生命被扼杀的无限痛惜和对卑劣、凶残的曰本侵略者的无比愤恨。

D.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既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又表现了对抗曰暴风雨早曰到来的期盼。

E.本文写少女的死,只拈出一个细节来刻画,不去作平铺直叙的交代,这样写给人印象更为鲜明强烈。

4.c、E。A.没有留恋慰藉的意思;B.花是全文线索;D.没有期盼。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枯叶蝴蝶

徐迟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脱不了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为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蝴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1.(1)枯叶蝴蝶经过伪装仍然逃脱不了被捕的命运,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什么?

答:一方面因为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另一方面因为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各不超过12字)

(六)1.(1)①它的枯槁与憔悴更吸引人;②假装作伪的行径瞒不过人;

(2)“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含义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不超过30字)

(2)①做人要表里如一;②不但要有外在美,还要有内在美。

2.文中共有四处“翅膀”,它们在文中的意思是否相同?

①当它闽起两张翅膀的时候

②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

③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

④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①和②____________;①和③____________;①和④____________;

②和③____________;②和④____________;③和④____________。

2.①和②不同,①和③相同,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③和④不同。

3.文章第3自然段描写了一系列的颜色,请摘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并分条说明这种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特点”举出两条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枯叶蝶合起翅膀时的颜色与张开翅膀的颜色对比,将枯槁与枯黄两种颜色对比,鲜明地表现了枯叶蝶伪装的彻底;②运用了比拟手法,用描写人的容貌的枯槁来比拟枯叶蝶翅膀的颜色,形象且具有象征意义;③运用了类比手法,用死灰与枯槁类比,从而将枯槁颜色化、形象化。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既有枯叶蝴蝶翅膀正反两面的对比,又有枯叶蝴蝶与其他美丽蝴蝶的对比。

B.文章托物言志:通过对枯叶蝴蝶悲惨命运的描述,揭示了愿“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的殷切希望。

C.文章表明坚定的信念:尽管许多人都学枯叶蝴蝶“装假作伪”,但“我”要效法其他美丽蝴蝶的表里如一。

D.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在对枯叶蝴蝶即将灭绝前景的描述中,表达出对人们滥捕濒危物种的深沉忧虑。

E.文章叙议结合:在描述枯叶蝴蝶的伪装和命运之后,论述了造成枯叶蝴蝶悲惨结局的原因及其教训。

4.c、D。C.“许多人都学枯叶蝴蝶‘装假作伪…文中无此意;D.“对人们滥捕”的“忧虑”并不是本文的主旨。

这篇2015高考语文文学作品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2015高考语文教材知识专项训练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