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j
2014-04-30
北京市丰台区高三语文下册统一练习题
高三语文下册统一练习题第1卷(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户口簿 老骥伏砺,志在千里 挑剔(tì) 解(jiě)甲归田
B.奢侈品 家有敝帚,享之干金 订(dìng)正 挑拨离间(jiàn)
C.堪误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档(dàng)案 韦(wěi)编三绝
D.顶梁柱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瞭(liáo)单 量(liàng)体裁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创业过程中,任何人都会经历艰难坎坷的蹉跎岁月,只不过,有的人选择中途放弃,有的人则坚持到底。
B.业内人士认为,餐饮连锁经营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投资者纷纷加盟,餐饮企业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C.面对堵塞严重的交通状况,靠停车涨价、买车摇号等方式来治理,不过是扬汤止沸,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D.有些引进版图书的翻译质量很差,艰涩难懂,文理不通,甚至连基本的语句通顺都难以做到,令人不忍卒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未来五年,我市将通过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校际间办学差距,办好每一所
学校,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B.北京人艺自6月23日起在首都剧场演出曹禺的经典剧作《家》,该剧由巴金同名小说
改编而成,被称为最为成功的改编剧本。
C.PM2.5粒径小,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长、输送的距离远,对人体健康、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
D.本市交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进出京的车辆大幅度增加,日均达到55万
辆,各条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明显加大。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班固编撰而或,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B.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老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作品京味儿十足,代表作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D.《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寨万提斯的作品,“行侠仗义”的主人公堂吉诃德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人的词语邗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的山水画从王维以后 ① 形成了以水墨为主的特色,把表现诗的意境看做是绘画的最高 ② ,到了明清时期,人们根据宋元以来山水画的发展, ③ 。
A.①逐渐 ②品味 ③把王维尊为这种画风的始祖,并特别推崇“虚、淡、静”的境界
B.①逐步 ②品位 ③把王维尊为这种画风的始祖,并特别推崇“虚、淡、静”的境界
C.①逐渐 ②品位 ③特别推崇“淡、虚、静”的境界,并把王维尊为这种画风的始祖
D.①逐步 ②品味 ③特别推崇“淡、虚、静”的境界,并把王维尊为这种画风的始祖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张宏勋诗集序 刘大槐
天下之达道五①,而其一日朋友之交。朋友者,所以析疑劝善,相切磋以进于道。故为仁者必取友。一理之未明,读书十年之久而不能贯,谘之于友,一朝而豁如;无友则虽终至于悟,而日月亦已淹矣。凡人之为善,独为之则怠,共为之则精力以相感而生;将为不善,然惧吾友之知,亦或逡巡而中止。
呜呼!友道之衰也久矣。逐逐焉惟势是趋,惟利是骛。势既去,利既尽则疏;又或相见则相谀,背则从而毁之。此不可以为友也。
余观今之为友者,无故而聚于一室,酒食嬉戏,相与为放辟淫侈②之谈。孔子之所谓群居而言不及义,岂不难矣!抑或弛废其心,其与友相接,漫漫昏昏,无可相切磋之具,是则余之忧乎?余谓人不可无友,而友不可以常聚,平居则各键其门,各专其务,如田之有畔。逾时而一晤,晤则出所疑以相质问吾友,所得于未相见之日者有几?其未知而今乃进于知者几何物?其已能而习之,以无至于忘者几何事?有善则相旌,有不善则相訾,友之道如是而已。
余客游京师,寓居京城之外,而震泽张君宏勋寓居城内,相去六七里,每旬日或半月之间,则张君必一出相见。相见则必有书一幅,画一卷,诗数篇,袖而出之以共赏,宜其业之日益精。久之,其诗日益工,则亦日益富,裒③然成集而问序于余。余伟张君之每出必以文会余,而愧余之独无以就正于张君也,于交友之道不能无所感,遂书之以为张君诗集序。
(选自《刘大槐集》)
【注释】①《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乜,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②放辟淫侈:放纵而不加收敛。③裒(p6u):聚集。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析疑劝善 劝:勉励
B.惟利是骛 骛:追求
C.无可相切磋之具 具:才能
D.而愧余之独无以就正于张君也 正:正确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日月亦已淹矣 逾时而一晤
B.友道之衰也久矣 余观今之为友者
C.背则从而毁之 平居则各键其门
D.袖而出之以共赏 余伟张君之每出必以文会余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谘之于友,(则)一朝而豁如 B.凡人之为善,(若)独为之则怠
C.余客游京师,寓居(于)京城之外 D.相见(余)则必有书一幅,画一卷,诗数篇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朋友的作用就在于析疑劝善,相切磋以进于道,所以人必交友,且要常聚以相互交流和促进。
B.交友之道的衰落,主要表现为人们趋势逐利,酒食嬉戏,群居而言不及义,这令作者十分忧心。
C.作者提倡的交友之道,主要指朋友间有做得好的就相互表彰,有做得不好的就相互批评指正。
D.作者应张君之请,又愧于自己无作品与之交流,更感叹当时友道衰落的现象,于是写下此序。
第Ⅱ卷(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
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节选自《张载集•正蒙•乾称》)
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①三岁为妇, 。 ,靡有期矣。(《诗经•氓》)
② ,援玉袍兮击鸣鼓。 _,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③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 (王勃《滕王阁序》)
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李密《陈情表》)
⑤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杜牧《阿房宫赋》)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一(2)题。(7分)
行香子 过七里濑①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②,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③。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七里濑:又名七里滩,在今浙江桐庐县城南三十里。②鉴:镜子。③严陵:东汉的严子陵,名光,少时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隐居于富春江。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前六句,用简练的笔墨,形象地描绘了七里濑的美景:轻舟惊鸿,水清波平,鱼儿翻腾,白鹭点点。
B.上片“过”字点题,写出行程;“急”“冷”“明”不仅状写出景物特点,同时写出作者不断变化的主观感受。
C.“算当年”四句用典,吟咏汉刘秀称帝之后严子陵隐居一事,归结为“一梦”和“空名”,蕴含着人生感叹。
D.下片由山起笔,中间插入议论感慨,顺势抒怀,最后以远山、云山、晓山三座山结尾,落于景语,隽永含蓄。
(2)“双桨鸿惊”句,有人认为是船桨划动如鸿雁惊飞,有人理解为船桨划动使鸿雁惊起。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更合理,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4分)
13.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慨叹?结合本词,并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谈谈你对这种人生感慨的理解。不少于200字。(10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①文学批评写作当然要遵循一般写作的规范,但文学批评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一写作门类具有其独特规定性。
②就写作的语言来说,与一般应用文写作的语言程式化不同,也与文学创作的语言个性化不同,文学批评的语言运用有其自身的规定性。一方面,批评写作的语言具有科学性,也就是说,在专业术语的运用上,要遵守概念内涵明确、语言表达准确、说理推论符合逻辑的原则。文学批评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概念系统,如古代文论中的意境、风骨、虚静等,现代文论中的风格、文本、情结等,只有恰当选择运用这些术语,才能使文学批评规范化,具有学术性。除了科学性之外,文学批评的对象毕竟是以文学作品为核心的写作活动,所以批评写作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若把对一篇可圈可点的关文的批评变成一堆干巴巴的术语,这就背离了文学批评的初衷,因为批评的目的是使作品更完善、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理论的渗透是为了更方便地言说作品,而不是将作品完全地拆解开来印证某种理论。因此,好的批评家应该在批评的写作中做到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融合。
③就阅读而言,文本阅读是批评写作的起点。正确的文本阅读方法,首先应该是“遗忘式”阅读:直接面对文本,忘记它的作者、写作背景、流派归属以及所有关于它或褒或贬的论述。如果不能斩断这些“情丝”的话,很容易在进入文本之前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这会成为走进文本的阻碍。在经过“遗忘式”的阅读后,对作品要有一个从零散到整体的把握,把作品看成一个整体,并形成关于作品钓初步印象。不过,这种印象容易形成批评者审美的“独特印象”,打上非常个性化的色彩。但建设性的批评,不但要有个性解读,还应该谋求能够建构有关文学的审美价值判断。要达到批评的这一目的,阅读就不仅仅是文本的细读,还要读出具体文本在整个作家创作之中的序列,作品的研究情况甚至与作家创作相关的其它因素都应成为阅读所要关注的内容。因此,好的阅读应当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既要遗忘关于文本的种种既定结论,以便能够真切地进入文本内部,更要由这个内部联系到相关的内容,与文本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冷静审视,在这祥的基础上,批评写作的学术性才有保障。
④文学创作需要独创性,批评写作同样需要独创性,新颖的立意不仅能深化具体的文本研究,更可以通过个案的研究,形成某种独创性的观点,再用来解释同类的文学现象。除此之外,批评写作属于理论研究活动,它要选择一定的理论思想作为自己的基础,没有理论思想的批评写作,往往是单薄的。而在文体风格的要求上,它以议论为主,虽然也会涉及说明、叙述描写等,但这些表达方式的运用要服从于说理的需要,观点和例子的简单叠加并不能形成深度,令人信服。
(取材自李春红《文学批评写作的独特性》)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批评有自己的概念系统,文学批评的写作遵循这个系统的要求,才具有学术性。
B.文学批评的目的是通过某种理论研究来完善作品的写作和对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
C.忘记作者、写作背景、流派归属以及褒贬论述的“遗忘式”阅读是文本阅读的第一步。
D.在“遗忘式”阅凑、个性解读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对作品的建设性批评。
15.文学批评写作的独特规定性是什么?根据文意,分条概括。(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 19题。
戈壁听沙
①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学生曾想瞒着父母去新疆参加军垦——其中便有我这个初中生。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被悠悠岁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寻得一机会西出边关。
②据说我去的不是时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园已凋零,肃杀寒风把梦境中的缤纷五彩淘洗一尽,只留下一片沙海。沙丘,沙河,沙地,沙窟,举目茫茫,大地干净。不管什么时候在车上醒来,疲乏地探头远眺,看见的很可能仍是一片单调的灰黄,无边无际又无声无息,让人觉得车子跑了几天却仍留在原地。
③人们不喜欢沙。其实细想一下,葡萄和哈密瓜适宜在沙土里生长,坎儿井这种特异的水利工程也是沙漠特产。因为多沙缺水,人们洗手靠铜壶吝惜地浇淋,脏水也被铜盏承接留备它用,这才有了精湛的铜品工艺。因为尘沙扑面,妇女们都习惯戴轻柔的头巾和面纱——而且很可能基于同一原因,她们多有长长的睫毛,这才给戈壁添上了神秘的妩媚。沙的严酷,使人们更为勤勉和勇敢,于是市场上有了丰富的羊奶、羊皮以及寒光闪闪的英吉沙匕首。沙的单调,使人们向往热烈,于是荒原上有了更多的彩裙、冬不拉和月下奔放的歌舞。那林立的清真寺,那显目的油绿色彩和新月图案,也许是对黄沙烈日的补充;而充满着对自然和命运敬畏感的孤零零的祈祷呼号,也许更易于出现在风暴里和荒凉的沙海之中吧。
④我想,壮丽的西部文化是不是从我手中这一捧沙砾中流出来的?
⑤西部汉人不少,他们与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开始了对沙的征服。据说当年解放军为投资军垦,节省军费,每人每年少发一套军服,而且军服都没有衣领和口袋,省下一寸算一寸。白日汗淋全身,夜晚围炉取暖。中央知道官兵太苦,曾给他们一人补发了几百块钱。但他们手里的光洋叮当响,就是买不到什么东西。
⑥一位医院护士还向我说起她以前的一些知青伙伴。她们初入疆时,怕野兽,怕鬼,晚上不敢上厕所。于是她们只能紧闭着门,一个人哭起来,女伴们就陪着哭一夜。有位女子想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带着一个提包独身而去,结果迷路在大沙漠中。找到她时,发现她双腿已经冻坏,只得将大哭大闹的她送往医院,锯掉双腿……
⑦在鸟鲁木齐,在喀什和石河子,我在陌生的人影中默默地寻找,想知道谁是当年那位锯去双腿的城市姑娘。我甚至想,要是十六年前我来到这里,我会是这人海中的谁呢?是那位蹲在墙角咬着羊肉串,不时用油光光的袖口抹嘴的大胡子吗?
⑧戈壁滩收纳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泪,但这一切流入疏松沙土,很快就渗漏了,无影无踪了。-捧捧沙柱,竞全是同样的灰黄色,没有任何痕迹。
⑨远古时期的戈壁似乎是较为繁荣的,西域早就是中国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古工作者还证明,这里存在过石器时代,而东亚很多民族与这石器有着奇妙的关系。一些土家族史学家认为土家族为伏羲之后,源于甘肃,并以龙山县彭何两姓均自称“陇西堂”为证。研究古代服装的沈从文先生,认为今天的苗装,可能保留了西部原始民族的服饰特征。王国维的《读史》诗则开篇就是:“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破双芒鞋,却向昆仑望故乡,”又说:“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⑩如果这些古代民族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养育,那戈壁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巨大子宫。上下几千年,它输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族远去,自己却枯缩了,干瘪了,只剩下一片静静的黄沙,还有几声似乎沙化了的鸦噪。
(11)我静静的听着屋外呜呜咽咽的风沙声。那是戈壁在哭泣吧,是思念它孕育的东亚亿万子孙而哭泣吧——戈壁滩如此干枯,以致没有泪水,只有这呜呜咽咽的干泣。
(12)我突然想起,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远赴西域,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
(13)我离开新疆时没有坐飞机,目的之一是想更多地看沙和听沙。火车昏昏沉沉地摇晃着,因为路基多沙,不宜高速。坐在对面的是一位维族青年,他告诉我,政府正在考虑运用日本专家在中东治理大沙漠的经验,来绿化戈壁。当然,这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但我们会有钱的——他笑着说,抽了口莫合烟。
(14)我点点头。这时,车头长啸了一声,拉着列车掠过张掖,向河西走廊的出口奔去,我感到我正在从母腹中第二次诞生下来。
(节选自韩少功的同名散文)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④段用一个问句,独立成段,强调了沙与壮丽酌西部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B.作者之所以用很多笔墨描述军垦战士和援疆知青,主要是因为童年未实现的军垦梦。
C.文章追述戈壁源远流长、繁荣灿烂的文化,是为了反衬肃杀、孤寂、单调的戈壁现状。
D.文末对维族青年的描述,展现了西部人治沙的信心,表达作者对西部人民精神的赞美。
E.文章以“沙”为线索,围绕着看沙、听沙、治沙,展开对戈壁文化消亡的审视思考。
17.文章第⑨段引用王国维的《读史》诗有何作用?(5分)
18.文章题目是“戈壁听沙”,作者从沙中听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19.请解释画线句“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的含义,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0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有一句老话说:“善要人知即为非善。”意思是,做了好事一定要让别人知道就不是真正的善。这里提倡的是做好事不留名。
民营企业家陈光标则一直在大张旗鼓地高调做善事,并且理直气壮地说:“做了好事就是要讲出来,我帮助一个人,只做了一件好事,如果跟10个人说了,就是做了10件好事,跟100个人说了,就做了100件好事。”
上述观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
诗歌外,文体不限。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三语文同步练习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