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高三政治 >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第7课

编辑:sx_chenj

2013-12-17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小编准备了高三政治寒假作业:第7课,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1.总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分述:

①团结统一:

形成过程: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精神。

表现和作用: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②爱好和平:

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深远影响: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勤劳勇敢:

具体表现: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重要的优良品格。

影响: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④自强不息: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⑤爱国主义:

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作用(为什么是核心):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主题:在当代中国,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③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二、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意义):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P71—72

②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P72

③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P76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民族精神能够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向心力,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P79

⑤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P80

⑥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P81

2.必要性:P78

①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它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因为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盛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政治图谋,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途径:P81

①要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2.具体措施:P79—80

①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结合新的实践要求,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②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去,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原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表现:

①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经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这一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③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这一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④今天,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结合新的实践要求,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五.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矛盾吗?

二者并不矛盾,爱国主义不是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六.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当中既有文化精华,又有文化糟粕,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是中华文化精华的综合反映。

1.(2008海南)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满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008广东)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

A.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B.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C.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

D.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3.(2007广东)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

A.阶级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4.(2008江苏)”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5.(2008宁夏)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政治寒假作业:第7课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学习的时候每天都有进步。

相关推荐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联系和发展

政治寒假作业:唯物论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