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05-25
在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好的心态,还需要在考试中对于各种题型都能熟练应对,下面由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精编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1.读图,完成第1~2题。
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可看出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中甲为大兴安岭,乙为松嫩平原,丙为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形表现出明显的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征。东北河流由于春季积雪融水使河流水位较高,夏季7~8月份由于降水多而使河流处于高水位,河流一般有两次汛期,以夏汛水量最大,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流还存在凌汛现象。根据等温线可判断出甲气温最低,根据年等降水量线可判断出丙降水最多、甲最少。第2题,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大,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区,土壤肥沃,粮食生产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有所下降。该区由于纬度位置较高,热量相对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答案:1C 2B
3.关于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的需求
B.无霜期从南部的80天到最北部的180天左右
C.东北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春旱影响
D.气候条件制约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
解析: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热量不足,无霜期短,从南部的180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热量条件基本上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答案:D
4.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完成第4~5题。
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4题,农产品品质优劣与机械化水平高低无关。第5题,受气候因素影响,水稻在东北的播种面积较小,故产量受到限制,不如玉米、小麦产量高。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降低,随着技术的进步,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也有种植。
答案:4C 5C
6.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完成第6~7题。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7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解析:第6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热量条件相对较差;两地都可以说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的原因,即社会经济条件;我国东北属温带季风气候,美国玉米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均较丰富,灌溉水源充足;两地都是平原地形,土壤肥沃。第7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的地区,实行农场化经营,机械化程度高,需要劳动力少;中、美均为人口、经济大国,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均较便利。复种指数为自然条件且两地冬季寒冷,复种指数低。
答案:6D 7C
8.读图,完成第8~9题。
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9关于A所在省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图中甲位于内蒙古草原地区;乙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广大;丙为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林区。A位于黑龙江省,虽然荒地、沼泽面积广大,但从环境效益出发,应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低温冷害;该地属湿润、半湿润地区,河流众多,蒸发弱,不存在干旱缺水的问题。
答案:8D 9B
10.下图为“我国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情况图”,读图完成第10~11题。
由于政策原因,我国耕地逐年减少,其中生态退耕减少耕地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出现在( )
A.1998年 B.2000年
C.2002年 D.2003年
11随着耕地数量的减少,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应重点做好( )
A.确保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
B.控制人口数量
C.科学种粮,提高单产
D.植树造林,保护生态
解析:第10题,读图可得。第11题,确保粮食安全农业应从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入手。
答案:10D 11C
12.下列叙述属于促进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是( )
①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
②大力增施化肥,促进粮食生产 ③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④加强环境治理,严格控制土地污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污染,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增施有机肥。
答案:B
13.下列能代表东北农业发展方向的是( )
解析:东北农业的发展,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畜产品的附加值和总产值。
答案:A
14.下列有关东北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具体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B.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严格控制,坚持只育不采,使其休养生息
C.积极营造人工林
D.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
解析:东北地区的林业生产要从原来以原木生产为重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心的方向上来,坚持合理采伐,以蓄积量定采伐量,确保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
答案:B
15.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1956~2000年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湿地、耕地及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5~16题。
图甲 湿地和耕地的变化
图乙 人口数量的变化
关于图甲和图乙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56~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1956~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C.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16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洪涝灾害更频繁
解析:第15题,根据两幅图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出随着农业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湿地的面积在减小,两者呈负相关。第16题,湿地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湿地的破坏会使洪涝灾害的发生更加频繁。
答案:15B 16D
精品学习网给大家推荐的精编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祝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愉快。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地理同步练习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