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0-29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4分)
三.(本题包括两小题,共18分)
19.(12分)(1)①水银 ②烧碱 ③大理石 ④氯化钠晶体 ⑤盐酸 ⑥氨气 ⑦蔗糖 ⑧氯气 ⑨液态氯化氢 ⑩硫酸溶液
上述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按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
① 醋酸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②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离子方程式:
③向NaHSO4溶液中加入的锌粉离子方程式: 。
20.(6分)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所含铁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 Fe B.FeCl3 C.FeSO4 D.Fe2O3
(2)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 mol/L 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该分散系中粒子直径的范围是 ________nm。
(3)电子工业需要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制造印刷电路板,请写出FeCl3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两小题,共20分)
21.(6分)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两处明显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B仪器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
加入少量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
22.(14分)某次实验需用0.4 mol•L-1 NaOH溶液480 mL。配制方法如下:
(1)配制该溶液应选用_______________mL容量瓶;
(2)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__________g 固体NaOH;
(3)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在500 mL大烧杯中,倒入约300 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全部溶解,待__________________后,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4)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 次,洗涤后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5)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到液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___加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配制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将使所配制的NaOH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偏低的是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___(填各选项的序号)。
A.所用的NaOH中混有少量Na2O
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固体NaOH时,所用的小烧杯内壁不太干燥
C.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没有烘干
D.固体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并接着进行后续操作
E.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F.最后确定NaOH溶液体积(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
G.定容摇匀后静止,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五.(本题包括两小题,共16分)
23. (10分)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 配平上述总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了0.2 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________mol。
(4)被1mol Cu2S中+1价亚铜离子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mol
24.(6分)“毒鼠强”是一种灭鼠药,具有极强的毒性,国家已禁止使用。它是一种含有C、H、O、N、S的有机物,其摩尔质量为240 g/mol-1 ;其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所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其余为N、S。(写计算过程)
(1)误食0.1 g“毒鼠强”就可以使人死亡,0.1g“毒鼠强”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2)试求“毒鼠强”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标签:高一化学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