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7-01
10.(2010•山东卷)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解析: Na2O2与CO2反应时,除生成Na2CO3外还生成氧气,B项错误;NO在空气中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NO2,故C项错误;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滴入少量石蕊试液时,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项错误。
答案: A
11.右图装置可用 于收集SO2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现象 结论
A 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氧化性
B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C 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 SO2与NaOH溶液不反应
D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色后不褪色 SO2有酸性,没有漂白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SO2的相关性质。A项中,SO2使酸性KMnO4褪色说明SO2有还原性,不是氧化性。C项中SO2与NaOH反应生成产物仍为无色,现象不明显,但SO2与NaOH反应了,故C错;D项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H2SO3的酸性,不是SO2的酸性,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Mg2+、AlO-2、Br- B.H+、Fe2+、SO2-4、NO-3
C.K+、NH+4、CO2-3、OH- D.Ca2+、Al3+、NO-3、Cl-
解析: 本题考查离子大量共存问题。A项中AlO-2水解呈碱性,可使Mg2+转化为Mg(OH)2;B项中NO-3、H+构成了强氧化性条件可将Fe2+氧化;C项中NH+4与OH-可生成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 D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B.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C.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D.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2-3+2H+===CO2↓+H2O
解析: A中通入少量 SO2应生成正盐,所以A错误;氨水中NH3•H2O为弱电解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所以C错误;CaCO3难溶于水不能写成离子形式,所以D错误。
答案: B
14.盛有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是( )
A.3∶1 B.1∶3
C.2∶1 D.1∶2
解析: 因为气体与水反应前后体积减小一半,而造成气体体积减小的原因在于:
3NO2+H2O===2HNO3+NO ΔV
3 L 1 L 2 L
V 23 V
故原混合气体体积为23V×2=43V,其中NO2体积为V,则NO体积为13V,V(NO)∶V(NO2)=13V ∶V=1∶3。
答案: B
15.在铜跟稀硝酸的反应中,如果有1 mol硝酸被还原了,则被氧化的铜的物质的量为( ) X k b 1 . c o m
A.38mol B.83mol
C.23mol D.32mol
解析: 由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知,参加反应的8 mol HNO3中被还原的只有2 mol,被氧化的Cu的物质的量为3 mol,即
3Cu ~ 2HNO3(被还原的)
3 mo l 2 mol
32mol 1 mol
解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参加反应的HNO3的作用:14起了氧化剂的作用,34起了酸的作用。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10分)a、b、c、d、e是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5种物质,可发生如下转化: ,其中:a是单质,b是气体,c、d是氧化物,e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1)如果a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固体,试推断这5种物质(填物质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 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如果 a是一种常见气体,试推断这5种物质(填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解析: a为单质,b为气体,则a为非金属单质,b为氧化物或氢化物;若b为氧化物,则c为更高价氧化物,若b为氢化物,则b中的X元素为负价;d中X元素的化合价比在c中更高;e为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设相同元素为X)。
答案: (1)硫 硫化氢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硫酸
(2)N2 NH3 NO NO2 HNO3
17.(10分)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1)它们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4)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该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能否用NH4Cl固体代替?________(填“能”或“不能”)。
解析: (2)中,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的依据是:NH3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3)中,由于乙同学先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浓H2SO4中,因为2NH3+H2SO4===(NH4)2SO4而不能得到干燥纯净的NH3。
(4)中,利用加热NH4HCO3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必须分离除去H2O(g)和CO2,所以只有丙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若用NH4Cl代替NH4HCO3,不能制取纯净的氨气,因为分解产生的NH3和HCl极易在试管口化合生成NH4Cl固体。
答案: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NH3的密度小于空气的 (3)乙 (4)丙 不能
18.(9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形成喷泉必须有比较大的内外压强差,形成压强差的方法可以是气体溶于水,也可以通过氨气和HCl反应生成固体等。
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则在Ⅱ中NH3被水吸收,形成压强差,Ⅰ中HCl进入Ⅱ中,HCl和NH3反应生成固体NH4Cl,形成白烟。要在烧瓶Ⅰ中形成“喷泉”,就要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c活塞),最后,关闭a,打开b。
答案: (1)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 (2)Ⅱ中导管口处产生白烟
(3)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c活塞)。片刻后,关闭a活塞,然后打开b活塞
19.(13分)如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常温下X和H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1 mol X分解得到A、B、C各1 mol。
试解答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________,B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H+G―→A+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G+Cu―→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合成C,合成后采用加压降温液化方法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能用上述方法分离出C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框图可知A既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A,又能与碱反应生成气体C,故X应为弱酸的铵盐,该弱酸易分解,而且产生的气体能与Na2O2反应,猜想X应为NH4HCO3或(NH4)2CO3,又知1 mol X分解得到A、B、C各1 mol,故X只能是NH4HCO3,其它问题迎刃而解。
答案: (1)NH4HCO3 H2O
(2)①C+4HNO3(浓)=====△C O2↑+4NO2↑+2H2O
②4NH3+5O2=====催化剂△4NO+6H2O
(3)3Cu+2NO-3+8H+===3Cu2++2NO↑+4H2O
(4)NH3易液化
20.(10分)(2010•长沙高一检测)已知SO2+I2+2H2O===H2SO4+2HI,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下列实验装置,测定工业原料气(含SO2、N2、O2)中的SO2的含量。
(1)若原料气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装置组装连接的顺序是:原料气→______________(填a、b、c、d、e)。
(2)装置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当装置Ⅱ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
立即停止通气。
(3)若碘溶液的浓度为0.05 mol/L、体积为20 mL,收集到的N2与O2的体积为297.6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解析: (1)原料气先通过Ⅱ装置除去工业原料气中的SO2后再利用Ⅰ、Ⅲ装置测量剩余气体的体积,故气体的流向为:c→d→b→a →e。
(2)依据题目提供的I2与S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其离子方程式为I2+SO2+2H2O===4H++SO2-4+2I-,当溶液中蓝色褪去时,表明I2与SO2恰好完全反应。
(3)由反应方程式可知:
SO2 ~ I2
22 400 mL 1 mol
V 0.05 mol/L×0.020 L
V=22.4 mL
则SO2的体积分数为22.4 mL22.4+297.6mL×100%=7%
答案: (1)c→d→b→a→e
(2)SO2+I2+2H2O===4H++SO2-4+2I- 蓝色褪去
(3)7%
这篇高一化学第四章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2015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
标签:高一化学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