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一单元教案: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编辑:sx_xingt

2013-03-14

【摘要】鉴于大家对精品学习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历史一单元教案: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历史一单元教案: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导入新课

当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拓得平坦而宽阔的时候,也许很多人已经淡忘了82年前,正是一点微小的星火,点燃了新中国胜利的火种,照亮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前者,我们记住了邓小平;后者,我们认识了毛泽东。这就是题目“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一、教材地位与教学目标分析

教材地位 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就从本课开始形成。本课上承大革命的失败、国共关系破裂,下启“国共十年对峙”,在中国民主革命道路上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了解革命摇篮井冈山、红都瑞金,理解土地革命等知识点;思考“武装起义失败说明了什么?”培养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能力;感悟“星火燎原”全过程,认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树立大文科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基石”被载入史册,是红色旅游胜地。讨论“井冈山精神内涵是什么?”培养历史阐释能力并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

并认识:创新的前提是实事求是,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到个人,则需要我们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实现人生价值。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内容重组 根据教材大纲、新课标要求和对学生的了解,依据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教材分解成3个模块,使教材知识系统化,也符合普遍认知规律,方便学生识记。

重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为它标志着中共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因为它比较专业化,带有浓厚的理性色彩,对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而言有难度。

关键“井冈山的星火”,因为它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第一个成功范例,“星星之火”,由此点燃,并很快成“燎原之势”。

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突破关键,我用讲述法创设情境,用启发式谈话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互动探究,并辅之以图示法化解难点。具体见下文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分析。

学法指导 为了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相关学法指导,如预习法:课前查阅“割据”的含义,搜集相关毛泽东诗词;探究式学习方法:由知识层次的基础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上升到史实和运用层次的深度探究,从历史中吸取人生的智慧。

三、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分析

导入新课:由于本课标题就是题眼,所以适合用“解题释意”的方式导入新课,以“割据”的含义引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标题,并指出标题打双引号的原因,然后一句话过渡: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怎样探索革命道路呢?引出第一模块“揭开序幕”

第一模块“揭开序幕”老师讲述法创设情境: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一片白色恐怖,但是在淡红的血色中,苟活者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学生入情入境,脸上露出敬佩或担忧的表情。

由于高一学生初中学过本模块内容,所以重点分析起义失败的教训。教师置疑:中共照搬俄国经验,以城市包围农村,但是南昌起义失败了,广州起义失败了,长沙起义还是失败了,说明了什么?启发得出结论:城市中心论不适合中国,中国农村敌人力量弱,应从城市转入农村,上山。上山?马克思没说过,列宁也没讲过。而毛泽东善于审时度势,中国农村敌人力量弱,决定上山,这说明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这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于是师生开始第二模块“形成局面”

第二模块“形成局面”1927年10月毛泽东队伍来到井冈山(幻灯片展示图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工农武装割据”政权井冈山根据地。可是这样当“红色山大王”,革命就会胜利吗?林彪就曾问过:这红旗能打多久?于是毛泽东在八角楼的油灯下(幻灯片展示图片)作出了正确答案,写出了三篇文章,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由于高一学生认知水平的原因,对理论缺乏相应感性认识,老师用启发式谈话法:

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根本上是由什么决定的?(国情)

什么样的国情?(学生讨论:城市发达,敌人统治力量强;农村山高皇帝远,统治力量弱)

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可以继续发展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老师总结:毛泽东认为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这三者结合(利用图示法展示三者关系)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保卫

基础

基础

依托

保卫

依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从中国国情出发,大胆尝试,认为红色政权可以在中国农村发展,从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保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历史证明: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善教者必善问,既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学生也体会到成功学习的喜悦。接着老师进一步指出,在“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导下,“星火”很快成“燎原”之势,(幻灯片展示地图)“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形成。并引用毛泽东同志的一番话,加深印象。

“……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许多智者也都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这进一步证实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而这也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于是过渡到第三模块“巩固成果”

第三模块“巩固成果”本模块主要是强调通过“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红都瑞金的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

课堂作业和延伸:彭德怀说:在井冈山,我们都只看到山,前后都是山,只有毛泽东看到山中的路,一条正确的路。而这条路从井冈山——瑞金——延安——北京(幻灯片展示动态地图),革命胜利。今天井冈山被誉为“革命摇篮”、“共和国奠基石”。

老师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和“红米饭南瓜汤”红军歌谣归纳“井冈山精神”内涵。

材料一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 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霄遁。

材料二 红军歌谣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的精打光。

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闯新路、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课后思考为了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课内容,还设计了一道课外思考题: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有关情况,分析说明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

四、评价分析

阐释本课时,我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突出实事求是的中心思想,并在高一阶段开始培养学生大文科意识。虽然历史是过去的,但人类情感相通,我们可以创设情境去理解当年人们的感情,处理当年的社会事务,这样就可以走出教材,走进历史。并通过本课学习,领悟到:实事求是,从而形成了中国的革命、建设的两个特色;我们个人也需要实事求是,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精品学习网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历史一单元教案: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