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xingt
2013-03-14
【摘要】鉴于大家对精品学习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历史下教案第一章: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历史下教案第一章: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板书: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割据”一词我们接触很多,如近代前期“军阀割据”等,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割据”的准确概念。“割据”是指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工农武装割据”的“工农”二字说明这种“割据”性质是代表广大工人、农民等劳动大众利益的无产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力量。那么我党革命先辈们对“工农武装割据”是如何作理论界定的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指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在中共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建设结合起来,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这一理论强调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重要的条件;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核心发展的战略基地。那么毛泽东同志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这一理论的呢?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据地采取了哪些革命行动?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这些问题。
板书:一、“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背景
1.大革命失败及其教训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两党合作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加上中共领导人的“右”倾错误,致使这场运动终归失败。从失败的教训里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开始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教师将本部分内容制成两个表格,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两表。
两大武装起义简表
名称主要领导人时间经过结果特点意义
南昌
起义 周恩来、贺龙、叶挺。
朱德、刘伯承 1927年8月
1日 起义后部队南
下,一部由朱、陈率领转
战湘南,另一部进入海陆丰 失败 武装反抗国民
党第一枪,起义主力是我党控制下的国民革命军部队 1.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2.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
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秋收起义 毛泽东等 1927年9月 起义在湘赣边
爆发,起义军分三路攻长沙,损失惨重,部队南下向山区进军 失败 起义的主力是
工农武装,并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八七”会议简表
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
“八七”会议 1927年 8月7日 汉口 ①瞿秋白作《关于党的任务方针的报告》
②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
织涣散的中共指明了新
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
出了巨大贡献。
●制作《南昌起义代总指挥贺龙》、《八七会议旧址》、《部署秋收起义的旧址》、《瞿秋白》、《毛泽东》等幻灯片,将《八一起义》影片有关精彩片断制成声像资料,在点拨“南昌起义”的过程中展示,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
3.三大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与影响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其直接结果都是“失败”,其原因就是没有认清中国的国情,坚持走城市革命的道路,而这些起义的失败说明,在中国走城市革命的道路是完全行不通的。失败的教训是惨痛的,可也是十分可贵的,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中共从失败的经验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训。正是这些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夺取政权的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我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摸索出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与国民党的政权对峙局面。
板书: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1.实践探索
●出示幻灯片《秋收起义军向井冈山进军路线图》或教师在黑板上制作简易图,并在学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着重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向农村进军,原因,可引导学生看教材第9页第2自然段;二是选择井冈山是因为这里地理位置偏僻,地势险峻,群众基础好,有利于人民力量的壮大。
2.理论探索
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否定了走城市的道路。
3.局面形成
投影《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引导学生注意三点:一是注意熟悉各革命根据地的位置及其这些根据地所处位置的共同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前面的理论总结;二是使学生认识到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推动下,从1928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到1930年的短短三年时间内,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三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的区别,然后展示幻灯片:
军阀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形成背
景不同 袁世凯死后,军阀内部和地方实力派失去了凝聚核心。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吸取教训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
社会根
源不同 1.分散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
2.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必然结果。 1.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落后的农村经济为红色政权的生存提供了可能。
2.军阀连年混战,给革命力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3.敌人在农村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
出现范
围不同 遍及中国并以城市为中心。 集中在南部山区,主要在农村发展。
政权性
质不同 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武装集团,军阀既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又是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代表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
影响和
前途
不同 军阀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 使广大人民在政治上获得解放,经济上翻了身,使中国革命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那么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我党在根据地进行了哪些主要的革命活动呢?结果又如何?
板书:三、根据地的主要革命活动
1.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反革命“围剿”
①是什么时间?(1930年底到1931年秋)②我党我军采取了怎样的作战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歼灭)③结果如何?(打败敌人进攻,使红色政权与国民党政权对峙)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展示课前准备的图表,并放幻灯片《中国共产党苏区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场景》照片。
3.进行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必要性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二是要依靠农民这支同盟军,就必须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而农民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从而使农民在政治上获得解放,经济上翻身。
●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掌握这条路线,只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制定这一政策,主要是从当时的国内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和民主革命的任务决定的。要使土地革命得以深入发展,必须有人民武装作后盾,人民政权作保障。
●这一政策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积极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生活得到了保障。革命性空前高涨,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放幻灯片)。
4.开展经济建设
●国民党一方面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进攻,一方面对革命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这给革命根据地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敌人,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党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
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农业生产发展了,同时根据地还兴办一些工业,包括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通过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支持了革命斗争,巩固了红色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了革命实践,同时,革命实践又检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过程。
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刻懂得革命的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理论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并进而指导实践。“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总结大革命、三大起义、井冈山斗争及各地其他形式的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并在它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革命实践(建立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开展经济建设和游击战争),这些革命实践都 获得了巨大成功,充分证明了它的科学性,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巨大充实和发展,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为此在座的各位共和国的栋梁之材,要更加养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潮流。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精品学习网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历史下教案第一章: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标签:高一历史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