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试题

上学期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编辑:

2016-01-15

24、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美蒋勾结,发动内战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25、在下表空白处填写最恰当的主题词是

1894—1912年:社会变革,走向共和

1921—1935年:

1949—1956年:民族独立,制度革命

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民族复兴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建党伟业

C.国共合作,走向抗战

D.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26、1937年8月,美国总统特使埃文思•卡尔逊抵达上海考察,一个月后,他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写道:“就我对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共同的事业”指的是

A、国共第二次合作                       B、反抗日本侵略

C、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开辟敌后战场

27、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上述现象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8、《解放日报》1945年9月5日社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创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说明

A.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 中国共产党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

D. 国共重庆谈判,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29、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30、1895年,恩格斯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缺乏产生的经济基础                    B.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C.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1、《全球通史:第2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文中指出:“李沃夫公爵及其部长们坚认,土地重新分配这样的重大改革必须等到能真正代表人民并有权决定这一基本问题的立宪会议召开时才能进行。同样,政府也不愿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些论点是合情合理的、可以理解的,但在政治上却是自杀性的。”材料所述相关内容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的发表

C.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成立

32、公元,即公历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公元前221年应表达为

A.公元3世纪初                          B.公元3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末                        D.公元前3世纪初

33、著名当代作家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4、2012年3月4日,广东汕尾乌坎村重新选举第五届村民委员会,党总支书记林祖銮当选村委主任。乌坎村委会民主选举的事例是

A.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B.我国基层民主不断发展的成功范例

C.21 世纪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成就

D.新时期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结果

35、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36、有人说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撒切尔夫人也回忆说:“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政府强硬坚定的立场              B.世界潮流的推动

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37、2015年5月4日,习近平在接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说:“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异”的本质内涵是指

A.不同的国情                           B.不同的社会制度

C.不同的经济水平                       D.不同的生活习惯

38、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旧中国与列强签订的条约都不予以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

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9题8分,第40题16分,共计24分。)

39、(8分)连线题:把下列左右两列中对应的连接起来。

第一组

太平天国运动                       扶清灭洋,替天行道

义和团运动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辛亥革命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五四运动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第二组

甲午战争                           两湖战场打败吴佩孚军队

北伐战争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抗日战争                            百团大战给日军沉重打击

解放战争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展开反攻

40、(16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万民法,已势在必行。

——米健《略论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材料二: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

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

——百度文库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势在必行”?(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有哪些变化。(4分)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探索(2分)建国初,还有哪些重要制度建设?(2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