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4-25
41. 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 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 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 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 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42. 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
A.亚当•斯密:“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弗里德曼:“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货币供应量”
C.凯恩斯:“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
D.斯大林:“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43. 罗斯福新政被称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relief、reform,其中反映relief方面的内容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政策 D.兴办公共工程
44. 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45.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 第三产业兴起 B. 劳动生产率提高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 D. 福利国家的形成
46. 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国有化运动 ②制定经济计划 ③实现社会公平 ④限制垄断,保护竞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7. 日本的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中说,日本经济“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这种经济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A.混合市场经济 B.计划指导型经济 C.社会市场经济 D.政府主导型经济
48. 下列关于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状况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在五十、六十年代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西欧和日本
B.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微观调控、宏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C.“多政府、少市场”的政策是九十年代以来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D.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执政时期,英国改行货币主义政策
49. 二战后,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B.制定指令性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C.扩大政府的开支 D.政府直接采购
50. 一部描写1919年苏俄人民抗击协约国和国内白匪的电影,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 一位农民牵着几头羊到集市上去卖,与一位买主讨价还价
B. 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注明“苏维埃国有”字样
C. 老百姓的生活用品由政府定期发放,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D. 成年人每周都自觉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51. 斯大林在苏联执政时期开创的经济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A.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
B.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C.在苏联经济建设上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D.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
52. 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l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他81岁时进入中国,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
A.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的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53.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技术援助和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54. 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
A.沙皇统治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
55.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主要表明
A.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有充分准备 B.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
C.斯大林模式具有很高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效率 D.斯大林模式产生于战争环境中
56.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57. 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重点放在工业上,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 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
C. 在他执政时期,苏联的经济一直迅速发展
D. 使苏联成为与美国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相匹敌的超级大国
58. 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60年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
A. 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B. 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C. 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D. 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民主与自由
59. 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判断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
②世界贸易总额在持续增长
③各国的关税壁垒森严
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0. 观察右图,从中你无法得到的信息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的一种反映
C.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
D.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卷纸上。
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61题18分,第62题22分,共40分。
6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摘自石惠莲《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几点认识》
材料二 “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过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 “不是。” “你是社会主义者吗?” “不是。” 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到:“那你的哲学是什么?” “哲学?” 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摘自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材料三 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摘自网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2分)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2分)
(2)材料二中的“记者”为什么说罗斯福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者”呢?(4分)罗斯福说自己是“民主党人”实质上代表了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2分)你认为材料中“自由的缺点”及“计划的优点”各是什么?(4分)
(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拟订一个题目,要求紧扣材料主题。(2分)
6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表1 1928、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幅(%)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
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300 9550 31
——据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编制
表2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布(亿米)
38.3 50.5 32
粮(万吨) 16392 19505 19
——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编制
材料三 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加快(工业化的)资金积累。
1953年,中国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为拟定的工业化规划提供了资源,……低价的收购制度提供了把物资部分无偿地转出农业部门的手段。
——据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6分)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相似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6分)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较之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
标签:高一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