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jh
2014-09-02
精选高一历史暑假作业试题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暑假作业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练习。并祝各位同学在暑假中过的快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与这一“错误”出现无关的是( )
A.法治原则 B.集体决策
C.直接参政 D.轮番而治
3.《十二铜表法》第十一表规定“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仅仅四年之后,该条款即被废止。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外事裁判官的司法判决 B.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C.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和妥协 D.广大奴隶的持续反抗
4.“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下列各项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美国建立共和制是一大创举 B.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C.小国大国都可以建立共和制 D.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共和制
5.某校的解放战争图片展览中,展出了如下三张图片。根据所学知识,该展览的主题可能是( )
A.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D.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6.“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的时期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7.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两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
A.睦邻友好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求同存异 D.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8.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一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9.右面是苏联漫画家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
图中戴眼镜的章鱼帽子上的字样是“华尔街”,章鱼触足上吸盘有“$”标志,漫画主题为“华尔街的援助,卢森堡,希腊,法国,比利时,英国,丹麦”。对此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此漫画中的援助发生在二战期间
B.漫画主要揭露了此援助的经济目的
C.漫画作者对此援助的认识有失偏颇
D.美国通过此援助与6国结成对抗苏联的军事同盟
10.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与明清徽商关系密切。中国社科院吕政认为徽商衰落的原因有“官商勾结”、“买田置地”、“买官”。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些最能说明 ( )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B.封建社会政治腐败
C.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实效 D.商人从政是当时首选
11.按照惯例,官窑烧制的瓷器底部一般都要有当朝皇帝的年号。康熙帝在位时,宫中太监在他面前不慎将一印有“康熙年制”的瓷瓶打碎,康熙非常恐慌,于是下诏此后官窑烧制的陶瓷均用“成化年制”字样。这一事件主要说明( )
A.瓷器是清朝统治的象征 B.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下降
C.康熙帝希望清朝长治久安 D.迷信思想严重影响人们生活
12.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13.在11世纪到15世纪,欧洲是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欧洲,人们的生活“往往带着匮乏和困顿的烙印,然后又是暂时的丰裕”。而自16世纪以来,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开始冲破地域的限制,打破了食物原料的短缺状况,改变了传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这一变化主要归功于( )
A.科学技术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C.新航路的开辟 D.优越的自然条件
14.下面为1912年与1920年中国部分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从此统计表中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1912年 1920年 平均年增长率(%) 棉纺织业 纱锭数(枚) 509 564 1 598 074(1922年) 12.1 机器面粉业 产量(万包) 1 966(1913年) 8 316(1921年) 19.8 卷烟业 资本额(万元) 138 1 680 36.7 电力业 发电容量(千瓦) 12 013 29 602 11.9 机械采煤业 矿产量(吨) 416 558 3 279 757 29.4 A.工业布局比较合理 B.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C.工业落后面貌改变 D.轻重工业均有发展
15.梅光迪说:“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惟欧西之马首是瞻,甘处于被征服地位。欧化之威权魔力,深印入国人脑中,故凡为‘西洋货’,不问其良否,即可‘畅销’。然欧化之真髓,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实无能知者,于是作伪者乃易售其术矣。国人……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故诋毁吾国固有一切,乃最时髦举动,为弋名邀利之捷径。”以下事件与上述说法相符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天蓝、地绿、水净”。新中国建立后的下列实践对生态环境影响最不好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新农村建设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20世纪60年代末,灰、绿、蓝成了中国服装的主色调,肥、大、宽成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式样,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这反映出( )
A.国人追求舒适的生活方式 B.国家贫穷落后
C.“左”倾思想盛行 D.当时的世界时尚潮流
18.读下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率表(单位:%)”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1926年 4 12 12 20 16 1931年 10.0(1932年) 38.0 40.7 53.0 24.0 据表格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
B.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
C.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筑起关税壁垒,加剧了大战的爆发
D.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以摆脱危机
19.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某位同学制作了一幅忘记标注横轴(时间)的1950-1984年中国和苏联粮食产量的比较图。下列对该图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A阶段中苏两国领导人都曾经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B.A阶段中国粮食产量下降与自然灾害有关
C.B阶段中国粮食产量的提高与“两平”(邓小平和袁隆平)有关
D.B阶段苏联粮食产量下降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关
20.“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下列各项关于这一格局解读正确的是( )
A.东欧和西欧各国经济自主 B.东欧和西欧各国都受到马歇尔计划资助
C.东欧和西欧各国经济交流频繁 D.他们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对峙
21.黄宗羲晚年为人撰写的碑铭传状和致友人书中赞誉康熙帝为“圣天子”,称清朝为“国朝”,并使用清朝年号。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统治得到了汉族知识分子的认可 B.康熙帝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
C.黄宗羲充分肯定君主专制制度 D.清政府不再限制知识分子的言论
22.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其他思想主张有(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
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D.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3.爱因斯坦说,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发现的唯一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牛顿的科学成就在“牛顿时代”的主要作用是( )
A.使科学最终摆脱神学的束缚 B.为近代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C.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得到广泛应用 D.使人类认识到原子的能量
24.“康氏新法没有社会基础,京城的传统士大夫视之漠然。……为数众多的京师翰林院国子监诸生中居然没有一个人受康有为的影响……在偌大北京城的士人中间,康氏找不到同路人。”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康梁的名气不大,影响力小 B.京师翰林院诸生的素质差,康梁看不起他们
C.士大夫思想保守,不关心国家大事 D.新法脱离实际,缺乏群众基础,支持者少
25.从某种程度上看,一些文艺作品是社会发展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如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艺术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社会遭遇的一幕。以下事件中与《格尔尼卡》反映的主题最贴近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南京大屠杀
C.英国“光荣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7分,27题18分,28题15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相信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碎解决的办法。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二 欧洲一体化不应该是死板板的,它必须尽可能伸展自如和富有弹性。它不应该是束缚欧洲各国人民的紧身衣,而应该是他们和他们赖以发展的共同依靠,是一种健康的、适应各自正常特性发展的共同支柱……
——摘编自康拉德·阿登纳《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三 英国加入欧共体可谓是历尽艰辛。1961年英国提出申请,由于法国的反对,英国没有实现加入欧共体的愿望。……1967年英国第二次申请加入欧共体,戴高乐以英国经济状况不好为借口,再次拒绝了英国。英国认识到,只要戴高乐在位,英国就没有加入欧共体的可能。欧洲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给英国加入欧共体提供了契机。戴高乐下台,蓬皮杜继任法国总统。英国通往欧共体大道上的绊脚石终于被搬走了。而西德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在资本主义世界坐上第二把交椅,它不甘心做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美国为了制约法国,阻止欧共体的反美趋势,极力笼络西德。苏联为了抗衡美国,也积极向西德抛媚眼。欧共体内部法国和西德的矛盾加剧。形势的变化使法国极为不安,为了抗衡美苏、制约西德,法国同意英国加入欧共体。1973年1月1日英国和丹麦、爱尔兰一起成为欧共体的正式成员。英国、丹麦、爱尔兰三国的加入大大增强了欧共体的力量,提高了欧共体的世界地位,使欧洲各国联合的倾向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刘亚轩《论冷战时的英国与欧共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准备采取的政策及其政治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欧洲一体化的背景和目的。(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成功加入欧共体的关键因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格局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贫穷让中国人燃起对富裕不可遏制的渴望,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冲击了内地,也在北方某城陈姓三兄妹家庭中引起轩然大波,向南下海。一场惊心动魄的抗争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展开,成功和失败如影随形,在他们每个人身上轮番呈现,跌倒再爬起来,他们最终完成了情感、精神、灵魂的蜕变。这就是中国人从未经历也不得不经历的、辉煌又残酷的走向富裕的历程,这就是中国人的下海。
——电视连续剧《下海》剧情介绍
材料二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珠海、佛山、广州,深入农村、企业、社区、部队和科研院所进行调研。习近平表示,这次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下海”一词的含义。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下海”的主要区域及其原因。(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广东在改革开放初“得风气之先”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你认为哪些具体事件在此行中值得回顾?回顾这些事件有哪些现实意义?(10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各样的诠释,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第一位直接以“文艺复兴”指称新文化运动,并对新文化运动起到定性作用的当属胡适。1919年元旦,胡适支持和帮助北京大学一批青年学生创办了宣传新文化、新思潮的刊物——《新潮》,并为其取了英文刊名叫“Renaissance”(意为文艺复兴)。胡适将《新潮》与“Renaissance”并称,显然是把新文化运动等同于文艺复兴运动,胡适也因此赢得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的美誉。……但也有学者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的结论。
——摘编自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请评述材料中关于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关系的观点。(15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附加题:考生根据本省情况选择其中的试题作答,其分值根据本省情况计入总分。
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奴不得拥有不动产,不能从事手工业,不能签订债务契约……地主有权流放农奴,罚农奴做苦役,甚至可以买卖和交换农奴。
——叶卡捷琳娜颁发的《给贵族的恩许状》
材料二 俄罗斯在1853~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使得俄罗斯国内朝野对尼古拉一世的不满达到了顶峰。半个世纪前称霸欧洲的俄军遭此惨败,暴露出装备落后,后勤运输和供应能力低下,军事思想陈旧,指挥无方等严重问题。
材料三 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交纳赎金。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交纳代役租。
——186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二一九法令》(节选)
(1)结合材料一,概括这份恩许状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对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内容概括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失败的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3分)
(3)结合材料三,1861年前后俄国农奴的身份有何变化?《二一九法令》的颁布为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3分)
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特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近代诗人蒋智由作《卢骚》云:“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民约开新义,君威扫旧骄。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1)依据材料一,简要归纳卢梭提出的基本观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简要归纳20世纪初在中国“世人皆欲杀”卢梭的主要原因。谈谈你对“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的理解。(4分)
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战略地位开始逐渐受到美国决策者的重视。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中国的抗日与美国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在大规模援华的同时,从长远利益出发,确定了战后对华政策的长远目标,即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亲美的中国以发挥多种作用,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主要据点,抵制苏联的影响,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原料基地,在国际事务中提供坚定支持美国的一票。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49年11月17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与杜鲁门总统的谈话中说,美国对华政策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反对共产党政权,骚扰它,刺激它,如果有机会就力图推翻它;另一个目标是力图使它脱离从属于苏联的地位,在一段时间内鼓励那些可以使之变得温和的充满朝气的势力。
——摘编自陶文钊《1949~1950年美国对华政策与承认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重视中国战略地位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及其背景。(6分)
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耳其独立后,掀起了“字母革命”运动,对土耳其的原有文字进行了改革。
1926年,在土耳其的《晚报》上,就字母拉丁化这个问题展开了一次读者调查,但结果是多数人表示反对。1928年6月,凯末尔命令成立了一个“语言委员会”,在很短时间里,就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制出了29个新字母。1928年8月~9月凯末尔亲自到全国教授土耳其新文字,被称为“首席教师”。1928年10月1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通过了《土耳其字母采用和实施法》,规定自1929年1月1日起,国家机关、公司、银行、协会以及社团在其工作文件中必须使用土耳其字母。
——摘编自昝涛《“字母革命”与土耳其现代化》
材料二 不过正如亨廷顿所指出的,最重要的改革莫过于规定土耳其语的书写必须用拉丁字母,而不准用传统的阿拉伯字母,这一语言文字革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它导致日后受教育的土耳其新生代实际上不能再阅读传统的经典文献,具有从文化上彻底断根的效果。
——摘编自甘阳《如何避免“自宫式”的现代化?》
(1)据材料一,概括土耳其“字母革命”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评价凯末尔的“字母革命”。(6分)
高考模拟试题精编(七)
1.C 本题考查科举制。钱穆先生的意思是这一制度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参政积极性,并且有利于国家统一。答案为C。
2.A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题干强调的是雅典民主的弊端。B、C、D三项都有可能在民主的选举和决策中体现民主的泛滥。而A项是一种思想,不能体现民主的泛滥。
3.C 本题主要考查古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规定的废止,实际上是平民社会地位得到一定提高的体现,而这又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和妥协的结果。答案为C。
4.A 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历史上看,古希腊民主建立在小国寡民基础上,罗马在地域扩大后从共和制走向帝制,而美国则在一个大国确立了共和制,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故A项说法最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C、D项只是在表述一种事实,没有完整概括材料的含义。
5.D 本题考查人民解放战争,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图片和归纳信息能力。由“刘伯承、邓小平登上大别山顶峰”可知该展览与战略反攻有关;由“人民解放军攻占沈阳”“淮海战役胜利是‘用小车推出来的’”可知该展览与战略决战有关。
6.D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 依据材料信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可知,D项正确。A、B、C所处的三个时期的中国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中国尚无法傲立于民族之林和消除阶级差别,排除。故答案为D。
7.C 本题考查理解比较能力。上海合作组织和邓小平访美都是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因此体现的是C项。A、D两项不符合图二,B项与两者无关。
8.C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表明新中国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与新中国成立初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涵一致。答案为C。
9.C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漫画主题及相关知识可判断此漫画讽刺的是二战后美国的“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A时间错;漫画主要表现美国通过美元控制西欧各国,揭露了其政治目的,B错;马歇尔计划虽然有控制欧洲对抗苏联的目的,但是对欧洲的经济复兴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漫画作者的认识显然片面,C正确;美国通过建立北约结成对抗苏联的军事同盟,D错。
10.A 本题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上述材料说明不利于资本积累,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1.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主要考查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印有康熙年号的瓷瓶被打碎,康熙帝担心这是清王朝江山破碎的预兆,这是一个皇帝不能接受的,由此可知康熙帝希望清朝统治长久延续下去。A、B两项错误,排除;康熙帝的想法不能代表其他人,D项错误。答案为C。
12.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材料的关键信息为“明代”。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纺织业受到西方工业品的冲击,B项错误;明朝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项错误;丝织业的生产在明代并未对麻纺业造成冲击,D项错误。故答案为A。
13.C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与调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所提供的时间来看,欧洲饮食结构的变化出现在新航路开辟以后。
14.D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布局也不合理,排除A、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中国工业落后面貌是否改变,可排除C。从平均年增长率可知当时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都得到了一定发展,故D正确。
15.D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由材料“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惟欧西之马首是瞻”“国人……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故诋毁吾国固有一切,乃最时髦举动,为弋名邀利之捷径”可知,当时国人对中西方持有绝对否定与绝对肯定的态度,而这一态度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选D。
16.B 本题主要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建设,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土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存在过度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新农村建设”主要就是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大跃进”运动时人们大量毁林开荒,大炼钢铁,对环境破坏很大,故答案为B。
17.C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为“文化大革命”时期,此时僵硬的政治生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文化以及服饰,而其根源是“左”倾错误。答案为C。
18.A 本题考查二战爆发之前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状况,意在考查考生解读表格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表格的主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率”并结合表格中“1926年”“1931年”及各个国家的关税率大幅上涨可知,经济危机使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自保,这势必激化国内外矛盾。A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符合题意。
19.D 本题考查中国和苏联的经济建设,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根据比较图和所学知识判断,A为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期,B为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A阶段,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盲目扩大玉米种植;中国“左”倾错误泛滥,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A解读正确。1959~1961年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对中国粮食产量有严重的影响,B解读正确。袁隆平杂交水稻推广和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有利于中国农业发展,C解读正确。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上台,D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20.D 考查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的能力。东欧各国受制于苏联,西欧各国受制于美国,所以它们的经济不可能自主,也不会频繁交流;东欧各国不可能接受马歇尔计划资助,排除A、B、C项,D项符合题意。
21.B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思想家黄宗羲的思想主张。黄宗羲是知识分子,但不能代表所有的汉族知识分子,A项错误;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君主专制,C项错误;清代多次发动“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D项错误。故答案为B。
22.B 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由“心灵问题”“道德问题”可知,该思想家注重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其为苏格拉底,他批评了雅典的直接民主。答案为B。
23.B 本题考查牛顿科学成就的影响及历史地位,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明确牛顿所处的历史时期为17世纪,近代科学刚刚兴起,还受到神学的影响,故A项不能选。C项表述错误,“广泛应用”不符合史实;D项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
24.D 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运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是对材料的误读,康梁的名气和影响力都非常大;京师翰林院诸生的素质并不差,B错误;士大夫受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都比较关心国家大事,C项错误。答案为D。
25.B 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以来的绘画作品及其思想内容。《格尔尼卡》是以二战前反法西斯为背景,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暴行而创作的,作者以艺术的手法向全世界揭露了法西斯的暴行,因此与之相类似的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的南京大屠杀。答案为B。
2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两极格局之下的欧洲一体化。第(1)问,第一小问要注意马歇尔阐述的是经济政策,即马歇尔计划;第二小问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2)问,“背景”从欧洲自身法德和解、两极格局方面归纳概括;“目的”抓住“一种健康的、适应各自正常特性发展的共同支柱”,然后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后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政策:马歇尔计划(或欧洲经济援助计划)。(2分)政治目的:实施冷战、遏制苏联;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拉拢东欧国家。(4分)
(2)背景:法德实现民族和解;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4分)目的: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联系与发展;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2分)
(3)因素:法国政府领导人的更替;法国为抗衡美苏、制约西德同意英国加入欧共体。(2分)关系:世界格局的紧张,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动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缓解了世界格局紧张的压力,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2分)如欧洲一体化是在美苏两极格局的压力下形成和发展的,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又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
27.解析:第(1)问,“下海”具有多重含义,但在此题中只能定格在改革开放时我国人口流动和职业变化的范围内;下海的区域应是某个地理范围,原因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难度较大,要在有关改革开放的史实中选出与广东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第三小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要从现实的角度回答。
答案:(1)含义:一方面指一些人放弃在内地的工作和生活,转而到南方创业经商、谋求发展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一选择带有一定的风险。(3分)区域:率先改革开放的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1分)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立海南省,设置海南经济特区;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东南沿海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也成为下海经商最理想的场所。(4分)
(2)有利条件:靠近港澳、华侨众多、资源比较丰富、交通比较便利等。(2分)回顾: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所经历的发展历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等。(2分)现实意义:回顾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有利于将改革开放推向深入;有利于在以往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加快改革开放的进程;有利于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6分,此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28.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小论文题目。首先必须归纳出材料中的观点,然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再次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最后要注意表述的科学性。
答案:观点一:认同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1)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重建:文化复兴重在批判教会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新文化运动重在批判儒教思想的统治地位,强调个性解放。(2)倡导文学革命:文艺复兴中有大量的文艺作品问世,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大量新文学作品产生。(3)抨击封建权威思想:文艺复兴批判基督教神学的统治独裁地位,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4)呼唤人性的复苏,倡导个性解放等。观点二:不认同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1)从发生原因上看,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儒家思想成为民主政治的障碍,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文艺复兴是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基督教会的精神独裁。(2)从价值取向上看,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反对儒家旧道德、提倡白话文,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了绝对否定的态度,文艺复兴要求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弘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精神,对传统文化采取了利用态度。(3)从作用和影响上看,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思想;文艺复兴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等。
2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影响,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需要结合材料中农奴“不得……”、地主“有权……”来概括;第二小问需结合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农奴制的存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概括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根本原因是农奴制的存在。第(3)问,第一小问要抓住“变化”一词进行思考,即由原来的没有人身自由到成为自由的劳动力;第二小问注意只回答“有利条件”,不需回答局限性或者消极影响。
答案:(1)说明:农奴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农奴制下贵族地主享有许多特权。(2分)影响: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自由劳动力得不到满足,国内市场狭窄。(2分)
(2)失败原因:装备落后,后勤运输和供应能力低下,军事思想陈旧,指挥无方等。(2分)根本原因:农奴制的存在。(1分)
(3)变化:由没有人身自由到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自由民。(1分)有利条件: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同时也提供了资金和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3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卢梭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要注意从题干材料信息中归纳答案要点。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骚”即为卢梭,原因结合材料“民约开新义,君威扫旧骄。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进行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对“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进行说明。
答案:(1)建立契约社会;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共同意志;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分)
(2)主要原因:卢梭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自由平等,损害了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2分)理解:卢梭的思想主张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为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思想武器;卢梭的思想主张传入中国,中国的资产阶级先后掀起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武器之一。(2分)
31.解析:第(1)问,主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注意全面概括。第(2)问,要从美国对华政策的两个目标来分析实质,分析背景时要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作答。
答案:(1)中国在亚洲的抗战减轻了美国的压力;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据点;削弱苏联的影响;便于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在国际上美国需要中国的支持。(4分)
(2)实质:维护其在华的利益。(2分)背景:新中国成立并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美苏对抗,整个世界划分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敌视中国、拒绝承认新中国;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美国在华利益受损。(6分)
32.解析:本题从“字母革命”的角度考查凯末尔革命。
答案:(1)特点:学习西方;通过立法方式强制开始;缺乏民意基础,依靠行政手段强力推行;时间仓促(急于求成)。(4分)
(2)评价:有利于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便于向西方学习,推动国家的现代化;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4分)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2分)
以上就是高一历史暑假作业试题,更多精彩请进入高中频道。
标签:高一历史暑假作业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