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暑假作业

新课标2015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3《经济史》(必修2)

编辑:

2015-08-04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4分)

(3)根据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4分。

1.

【答案】B

【解析】从两则材料对比来看,前者不允许穿丝绸、坐车,并收取重税,对商人极尽压制;后者允许有才能的商人参加科举,政策相对开明,商人地位有所提高,A、C和题干没有关系,D项是商人地位变化的表现,所以排除。

2.

【答案】A

【解析】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形容其比较准时,讲究时间;“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形容其虽然笨重,但是速度很快,由此可以看出,这符合火车的特点,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3.

【答案】B

【解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发展,纷纷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社会变革其本质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起到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的目的,答案选B;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4.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分析选项,A项说法是正确的,但与题意不符。C、D项的说法均是错误的,与史实不符。B符合题意,货郎游街走巷,说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

5.

【答案】D

【解析】在整个近代历史上,中国的自然经济都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民族资本始终都没有摆脱自然经济的束缚。分析选项,D项错误,符合题意。

6.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分析与认识。依据所学,A、B、D是政治体系,C是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所以应选C。

7.

【答案】B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不能超越时代的条件。我国在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的经济规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符合列宁的这一观点。故ACD项均正确,B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B。

8.

【答案】A

【解析】通过分析题中的数据图可知,从1978年到1982年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呈上升趋势,这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分不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家庭收入也随之增多。所以应选A。

9.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力工程建设。依据所学可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故C符合题意,其他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C。

10.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可知是同时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而且里面没有提到各自的比重,而新经济不属于题目讨论的范畴,故应选A。

11.

【答案】D

【解析】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尼克松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削减政府财政开支,联系题干中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可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故D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在尼克松时期没能实现,故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与题干削减政府开支不符,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目,第12题30分,第13题12分,第14题共56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