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5-11-30
在现代,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中一年级物理学科必修一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
|||||||||||||||
第一节 质点、参考系和 坐标系 |
质点 |
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 |
|||||||||||||
参考系 |
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
||||||||||||||
坐标系 |
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 |
||||||||||||||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
时刻和时间间隔 |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
|||||||||||||
路程和位移 |
路程 |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
|||||||||||||
位移 |
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
||||||||||||||
矢量和标量 |
矢量 |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
|||||||||||||
标量 |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
||||||||||||||
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
公式:Δx= x2- x1 |
||||||||||||||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
公式:Δt=t2-t1 |
|||||||||||||
速度 |
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
||||||||||||||
公式:v=Δx/Δt |
|||||||||||||||
单位:米每秒(m/s) |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
|||||||||||||||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平均速度 |
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
|||||||||||||
瞬时速度 |
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
||||||||||||||
速率 |
瞬时速度的大小。 |
||||||||||||||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
电磁打点计时器 : 6v以下交流电, |
||||||||||||||
电火花计时器 : 220v交流电 |
|||||||||||||||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
|||||||||||||||
用图象表示速度 |
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
||||||||||||||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
|||||||||||||
公式:a=Δv/Δt |
|||||||||||||||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
|||||||||||||||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
||||||||||||||
从v-t图象看a |
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
||||||||||||||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
|||||||||||||||
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进行实验 |
||||||||||||||
处理数据 |
|||||||||||||||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
|||||||||||||||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匀变速直线运动 |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
|||||||||||||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
速度公式:v=v0+at |
||||||||||||||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vt |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
位移公式:x=v0t+at2/2 |
||||||||||||||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
公式:v-v02=2ax |
||||||||||||||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
自由落体运动 |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
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 |
||||||||||||||
g值与纬度和高度有关:赤道最小,两级最大;同一地点,高度越高,g值越小。 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 |
|||||||||||||||
公式:v=gt h=gt2/2 v2=2gh Δh=gT2 |
|||||||||||||||
第六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
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
||||||||||||||
逻辑的力量 |
|||||||||||||||
猜想与假说 |
|||||||||||||||
实验验证 |
|||||||||||||||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
|||||||||||||||
第三章 相互作用 |
|||||||||||||||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
力和力的图示 |
力 |
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
单位:牛顿,简称牛(N)。 |
|||||||||||||||
力的图示 |
定义: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
||||||||||||||
重力 |
重力 |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
公式:G=mg |
|||||||||||||||
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竖直向下)。 |
|||||||||||||||
重心 |
定义: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一点。 |
||||||||||||||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常称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中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
|||||||||||||||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
万有引力 (宏观,长程力) |
||||||||||||||
电磁相互作用 (宏观,长程力) |
|||||||||||||||
强相互作用 (微观,短程力) |
|||||||||||||||
弱相互作用 (微观,短程力) |
|||||||||||||||
第二节 弹力 |
弹性形变和弹力 |
形变 |
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
||||||||||||
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
|||||||||||||||
弹力 |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
||||||||||||||
弹性限度: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在内部所产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作用力不超过某一极限值时,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变可全部消失而恢复原状,这个极限值称为“弹性限度”。 |
|||||||||||||||
产生弹力的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
|||||||||||||||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
|||||||||||||||
几种弹力 |
压力和支持力 |
||||||||||||||
绳的拉力 |
|||||||||||||||
胡克定律 |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之消失。 |
||||||||||||||
公式:F=kx k——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N/m),由弹簧自身决定。 |
|||||||||||||||
第三节 摩擦力 |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
||||||||||||||
静摩擦力 |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
||||||||||||||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
|||||||||||||||
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个限度,最大值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 |
|||||||||||||||
只要一个物体与另一物体间没有产生相对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前者所受的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这个力保持大小相等。 |
|||||||||||||||
滑动摩擦力 |
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
||||||||||||||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的方向相反。 |
|||||||||||||||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公式:f=μN μ——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只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
第四节 力的合成 |
合力、分力: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几个力就是这个力的分力。 |
||||||||||||||
力的合成 |
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
||||||||||||||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
共点力 |
共点力 |
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有共同的作用点或者这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外力称为共点力。 |
|||||||||||||
非共点力 |
既不作用在同一点上,延长线也不交于一点的一组力。 |
||||||||||||||
第五节 力的分解 |
力的分解 |
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
|||||||||||||
矢量相加的法则 |
三角形定则 |
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 |
|||||||||||||
矢量 |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 |
||||||||||||||
标量 |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 |
||||||||||||||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
|||||||||||||||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
理想实验的魅力 |
||||||||||||||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 |
|||||||||||||
惯性 |
定义: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
||||||||||||||
惯性与质量 |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
||||||||||||||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
|||||||||||||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
||||||||||||||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1.M>>m 2.平衡摩擦 |
|||||||||||||||
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
a∝F,a∝1/m |
||||||||||||||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 |
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
|||||||||||||
公式:F=kma (F=ma) k是比例系数,国际单位制中,k=1;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
|||||||||||||||
力的单位 |
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 |
||||||||||||||
力的单位:牛顿=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
|||||||||||||||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 |
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 |
||||||||||||||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
|||||||||||||||
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
|||||||||||||||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
|||||||||||||||
国际单位制(SI):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
|||||||||||||||
七个 基本量 |
长度 |
时间( |
质量 |
热力学 温度 |
电流 |
物质的量 |
发光强度 |
||||||||
对应 单位 |
米 (m) |
秒 (s) |
千克 (kg) |
开尔文(K) |
安培 (A) |
摩尔(mol) |
坎德拉(cd) |
||||||||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 |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 |
|||||||||||||||
牛顿第三定律 |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
||||||||||||||
第六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
||||||||||||||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
|||||||||||||||
第七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
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
|||||||||||||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
|||||||||||||||
超重和失重 |
超重 |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
|||||||||||||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
|||||||||||||||
失重 |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
||||||||||||||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
|||||||||||||||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
第一, 物体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是0。 第二, 运动过程中它只受重力的作用。 |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中一年级物理学科必修一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物理必修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