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编辑:sx_xingt

2013-02-11

【摘要】鉴于大家对高中频道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供大家参考!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将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直接做在答案专页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一组是(  )

 

A、捕(pǔ)捉 尘芥(jiè ) 忖(cǔn)度 尽态极妍(yàn)

 

B、窥(kuī)探 坍圮(pǐ) 昵(nì)称 羽扇纶(guān)巾

 

C、倔(juè)强 两靥(yàn) 逦(lǐ)迤 料料峭峭(qiào)

 

D、厄(è)运 炮(pào)烙 呢(ní)帽 嘈(cāo)嘈切切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喧  热乎乎  土地荒无  山隐水迢

 

B、按摩  笑嘻嘻  声名狼藉  精明强干

 

C、熨帖  孤零零  玉砌雕栏  胜装丽服

 

D、慰藉  醉熏熏  爱不适手  顾盼神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只要你身临其境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B、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斑驳陆离吧。

 

C、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D、清晨的朝霞,落日的余辉,雪后的银白,这大自然的美景,赋予了长城以神秘的色彩和生命的活力,又通过他的镜头惟妙惟肖地再现出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D、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扌票 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群,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下列两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B、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6、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7、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以一组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黎民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最初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用者“可怜焦土”一语表达惋惜之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自身原因,即不爱惜民力,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而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三、(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2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联合会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母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kūn)钳(qián),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宜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 虫出:指死不得葬。

 

8、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席地而坐,像个簸箕,借指态度傲慢。

 

B、王长者,不倍德 倍:背离,背叛。

 

C、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如果没有。

 

D、士争临城死敌 敌:敌人,仇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B、 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C、 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汉所以兴隆也

 

D、 王事上礼备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10、下列加点字现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 B、孟舒不能坚守

 

C、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 D、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A、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众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第Ⅱ卷(共76分)

 

四、(16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第一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5分)

 

①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2分)

 

②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3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14-15题。(7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4、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15、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题)(4分)

 

(1) 大江东去,浪淘尽,         。故垒西边,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3) 虽然是满月,      ,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朱自清《荷塘月色》)

 

五、(共20分)

 

(一)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7-20题(共8分,每题2分)

 

①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娘家的邻居,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②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子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③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的很不同;也还和她说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④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着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17、第①②段都写到“头上扎着白头绳”,只是段②中多了“仍然”一词,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

 

18、“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的很不同;也还和她说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这些变化反映出鲁镇人对祥林嫂怎样的态度?

 

19、“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句中加线的词作者故意违背常规语序,有何用意?

 

20、从第②④段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祥林嫂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1-24题(12分)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①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②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情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③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的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④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⑤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手,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憾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⑥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 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殊盼望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化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⑦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2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4分)

 

22、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2分)

 

23、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请结合段⑥分别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说说为什么“难得”。(4分)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文章描写了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的淡然心境,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

 

B、文章由雨夜听雨“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起笔,以“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落笔点题,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全文脉络清晰,开阖自如,严谨有致。

 

C、作者借写听雨的感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且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辩色彩。

 

D、文章写对雨声的不同感受,实际也暗示了生命成熟的过程。在作者看来,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生命才能走向圆满。

 

E、作者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独特新颖而又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六、作文(4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攀登者希拉里和夏尔巴人向导丹增历经千辛万苦,攀登到离世界之巅——珠峰几步之遥的地方,其中一人只要抢先跨出几步,就可成为世界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而这几步,对于希拉里和丹增都易如反掌。这时新西兰人希拉里停下来对向导说:“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老实的夏尔巴人并没有听清楚戴着氧气罩的希拉里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恭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丹增向前跨了几步,在世界之巅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他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上珠峰的第一人。希拉里随后跟上,两人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高呼:“我们成功了。”

 

请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小编在此特意收集了有关此频道的文章供读者阅读。

 

更多频道:

 

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 高中资讯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