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xingt
2013-02-11
【摘要】鉴于大家对高中频道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供大家参考!
高一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词语。(4分)
①fù 盛 ②寒xuān ③sǔn 头
④崔wéi ⑤怜mǐn ⑥ guàn 洗室
⑦性格执niù ⑧zhǔ 清沙白
2A。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
小说的基本要素是情节、 、 ,其核心是
。《老人与海》塑造的古巴老渔夫 (人名)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B.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
白居易,唐代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上主张“ ,
”。
3A.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 丛菊两开他日泪, 。
⑵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⑶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⑷冰泉冷涩弦凝绝, 。 ,
此时无声胜有声。
3B.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⑵ ,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⑶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⑷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
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
⑶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
⑷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便宜
二、课内阅读(24分)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6分)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⑴宝玉初见黛玉感觉她“与众各别”,这是因为宝玉看到的是黛玉超凡脱俗精神的气质,这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是什么? 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分)
⑵《红楼梦》中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形神兼备,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选文中举例说明。(3分)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10分)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
⑴“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句中的“如此”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⑵“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一句的意思是什么?(2分)
⑶文中画线的句子能否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放着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为什么?(3分)
⑷A“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2分)
⑷B描写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对塑造鲁四老爷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7.阅读下面的《蜀道难》选段,按要求答题。(4分)
噫戏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⑴诗的开篇连用两个叹句,其用意是什么?(2分)
⑵诗人借助艺术想象,运用夸张、衬托手法,极写山势高危,请选择一个方面加以分析。(2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⑴“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空”字含义丰富,请加以分析。(2分)
⑵诗中写昭君的“怨恨”,昭君怨恨什么?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其用意是什么?(2分)
三、课外阅读(20分)
9.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6分)
孙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②白:刮去树破使白木露出。③筹策:谋划。
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去:离开
B.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 蚤:通“早”
C.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素悍勇而轻齐 B.遂成竖子之名
劳苦而功高如此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其孰能讥之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⑶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智慧和胆识过人,却难以避免自己的不幸。
B.指出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议,只有其处事原则和方法可以肯定。
C.借用俗语,阐述“能行”和“能言”的关系,对孙膑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
D.启示后人,才智过人者固然可取,但学会保护自己有时更加重要。
10A.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⑴
⑵
10B.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子曰:“由也,⑴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①,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③;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④;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⑵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篇》)
[注]①居:坐。 ②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 ③贼:害。 ④绞:说话尖刻。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1A.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10分)
诗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一阕《关睢》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的源头,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锃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与诗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暗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点。惟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的结果;而读好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法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的感受。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新鲜的刺激了,这似乎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的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⑴第一自然段中的“生出铜绿”比喻什么?为什么作者说当代诗歌“离我们这般遥远”?作者认为造成当代诗歌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3分)
①
②
③
⑵.第三自然段中说:“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3分)
⑶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品读名诗,“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4分)
11B.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10分)
山 窗 下
杨 牧①
①记忆里有许多青山。
②山涧的悠冷,瀑布的激越,手掌大的绿叶,粉颊似的红花。从一座深山走出来的那种失落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的惆怅,惟啼鸟知晓。
③有一天下楼推开后院的纱门,迎头是一阵寒雨;那时我正想步行去校园听音乐会。马路一片湿寒,雪融了以后,春天正蹑足行来,西边的教堂正有人在唱诗,不知道他们在赞美什么。也许是赞美一千个湖泊,也许是赞美一万重青山,也许是哭泣,也许是平凡的忧郁而已。
④有一次驱车东下去芝加哥,黄昏时分过一条小河,石桥下是蓊郁的树木,那时还是秋深时节,红叶在暮光里罩着一重白雾;桥边立了一块木牌,写道“野狼河”,一份孤寂蛮荒的情调。等我从芝加哥回来的时候,重过“野狼河”,心里撞击的感觉却轻得多,我几乎忘了第一次经过“野狼河”时的恐惧和寂寥。生命原是可以改变的,情景的感觉更可以改变。每一秒钟我们都在汲取天地的新印象,也在摧毁旧有的印象。
⑤后来我几次听见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②,都很自然想到黑夜的寒风、细雨和院子里等待抽芽的两棵大榆树。我现在来记述这些,来纪念这块土地。一年来的默想,使我觉悟到原来异乡风月、春秋、风雪使我惊讶的,不仅是那种陌生的满足而已,而是对于另一块土地、另一段岁月的回忆和思念。这使我想起二十岁那年,初从一位剑桥毕业的英国先生读希腊悲剧的那回事。那是有一年的秋天,冷沁的上午,我们读到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当那位先生高声念到俄狄浦斯王目盲后的呼唤——啊命运,命运!——我仿佛是一刹那被造物拍醒。现在我才了解,那原来也不是文学或古典的力量,那是记忆的力量,一切悲惨的想象确实在一瞬间被诗句剥得坦然,鲜血淋漓。最近再读希腊悲剧,感受便已经不同了。
⑥这是失落了什么呢?抑是获得了什么呢?岁月和路程把心灵磨得苍老;思维和沉默把万重青山抹上一层白雾,盖上许多可怕的声响。有一位批评家说福克斯的小说是荒凉的,带着号角的声响。——其实生命整个都相当荒凉,带着号角的声响。
⑦而人的思想每分钟每秒钟都在错乱,都在转变;有时自以为定型了的浪涛,也会像梦魇一般化为暴雨,像暴雨似的卷来。若是你曾经独自在家乡一条熟悉的山路里行走,若是你曾经想过到深涧里去洗濯你的身体,若是你曾经为一片漂流在谷底的败叶悲悼,你驻足哀伤,忽然一场暴风,你逃到一个山洞里等待天晴——你若也曾经有过那种经验,你就会觉得生命的充实和空虚。
⑧生命的充实和空虚原是不容易说清楚的。冬天的时候,假期里,爱荷华城静极了,有一天中午,我在门口等一位教授接我去他家参加圣诞餐会。那时是十一点半,雪已经下了三个钟头了,我推开门时,雪仍在下,街上静得没有一丝声音,路上铺着一条厚棉絮,没有汽车,没有行人。雪无声地落,覆盖在一切物体上,小学校的体育场,河岸的树林,都静默得像死亡。我那时就说不出那种死寂到底应该是自然万物的充实抑是自然万物的空虚。我甚至不知道那种死寂到底应该是一种静谧抑是另一种嘈杂——这正和我小时候看海一样。
⑨你能够说大海是喧哗的吗?即使你站在沙滩上,你听见大海的喧哗吗?也许你什么也没听见,也许那隆隆的幻象只是你心灵的冲击,也许是爱的呼唤,也许是憧憬的翻腾……
⑩我只知道记忆里有许多青山,通过了时间和空间的迷雾,不知道失落了或获得了什么。我不能不低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③。
(节选自《叶珊散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杨牧:台湾作家,笔名叶珊。②《第五交响曲》:以命运为主题。③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出自唐朝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怜”意为“爱”。
⑴为什么说“生命原是可以改变的”?(3分)
答:
⑵第⑤段写到几次听见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有何目的?(3分)
答:
⑶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意在悲叹“人生无常”、“人生如梦”,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4分)
答:
四、作文(40分)
12.任选一题写作。
⑴奥运会有一句名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请以这句话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⑵请以“微笑是人生的一缕阳光”为话题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4分)①阜 ②暄 ③榫 ④嵬 ⑤悯 ⑥盥 ⑦拗 ⑧渚
2A.(2分)人物 环境 塑造人物形象 桑地亚哥
2B.(2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A(6分)
⑴孤舟一系故园心
⑵无边落木萧萧下
⑶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⑷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忧愁暗恨生
3B(6分)
⑴直挂云帆济沧海
⑵尔曹身与名俱灭
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⑷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4.(各1分)⑴ 因:于是 为:创作 ⑵使动用法,使……凋谢
⑶忽然,一下子 ⑷这里是方便的意思
5.⑴在宝玉的眼中黛玉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俊逸,极富神韵,特别是黛玉“眉尖若蹙”所体现出来的愁苦和抑郁更深深地打动了宝玉。(3分)
⑵“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贾宝玉的这句话充分体现其骄横不羁、蔑视权贵、大胆否定封建正统教育的性格特征。
“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宝玉摔了 “通灵宝玉”,这实际上是对封建宿命论的反叛,是任性率真性格的体现。(选择一点即可给3分)
6.⑴“如此”指的是鲁镇上各家各户“祝福”的盛况。揭示了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3分)
⑵祥林嫂陷入绝境,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2分)
⑶不能改。因为文中的“空的”和“下端开了裂”分别是前面句子的修饰语,把它们单独放在后面,是为了强调和突出,改了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3分)
⑷A祥林嫂怀疑灵魂的存在,问题即将被证实,内心产生希望。(2分)
⑷B大红的“寿”字和祥林嫂的死状形成对照,“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与鲁四老爷大骂新党、大骂祥林嫂是一个“谬种”形成鲜明对照,这样言行不一,对鲁四老爷起到嘲讽批判的作用,也表现了鲁四老爷的虚伪、反动和保守。(2分)
7.⑴作用是:统摄全诗,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旨,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2分)
⑵“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极写山势高危,蜀道难行,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2分)(举一个例子并分析即可)
8.⑴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2分)
⑵“帝始不见遇”的怨恨,更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怨思。杜甫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杜甫的怀才不遇、漂泊异地、远离故乡的处境与昭君相似,写昭君的怨恨也是写自己的怨恨。(2分)
9.⑴D(期:约定。)(2分)
⑵C(A,而,连词,表并列;B,之,结构助词,的;D,以,介词,因为。C,其,前句代词,他、他们,后句表反问语气,翻译成“难道”。)(2分)
⑶B(原文是说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称道。)(2分)
10.A⑴虽然拥有美味佳肴,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虽有最高的道德,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⑵因此,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授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后才能反躬自省,知道了自己的困惑,之后才能够发奋图强。因此说:教和学是可以互相促进的。(各2分)
10.B 孔子说:“由呀,⑴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⑵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各2分)
11.A(分) ⑴(3分)
①诗歌衰老、朽蚀、失去生命(或变得灰暗腐朽,或失去光彩和神奇)。
②因为他们没有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
③作者认为当代诗歌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
⑵(3分) 古诗经过时间的淘洗,本身的魅力得到深化和升值。
⑶(4分)它能深化我们对人事的体察,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赋予生命以 深厚的意义 。
11B.⑴因为随着人生经历的不断丰富,我们对生命的感觉、理解和态度是可以改变的。(3分,照抄原文“情景的感觉……旧有的印象”得1分)
⑵为了引出对逝去岁月的追思,对人生经历的不同体验和感悟,对命运的思考。(3分)
⑶不同意。因为作者从对“失落”与“获得”、“空虚”与“充实”的辨悟中,感悟到有“失落”就有“获得”,人不应在“失落”时悲叹,而应“带着号角”与命运抗争;生命的“充实”和“空虚”是“不容易说清楚的”,但人不应陷入“悲悼”“哀伤”之中,在惆怅忧郁的背后,应拥有对人生、对生命的憧憬与追求。(4分)
参考译文:
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庞涓奉事魏国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秘密地把孙膑找来。孙膑到来,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动用刑法砍掉他两只脚,并且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抛头露面。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齐国的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赏识他而且还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过了十三年,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有胆小怯懦的名声,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兵法上说:“有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庞涓追逐齐军行军三日,特别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税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到傍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剥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相不能接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太史公说:社会上的人称赞军旅战法,都提到《孙子》十三篇和吴起的《兵法》,这两部书,关于这两部书的评价,社会上有很多,所以我不加论述,只评论他们生平行事所涉及到的情况。俗话说:“能做的未必能说,能说的未必能做。”孙膑用计策对付庞涓的军事行动是英明的,但是他自己却不能预先避免刖足的酷刑。……可叹啊!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小编在此特意收集了有关此频道的文章供读者阅读。
更多频道: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