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13
11.有人说,这首诗歌的主旨是表达罗敷对爱情的忠贞,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诗如酒
祝 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阕《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记忆的源头,也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已经很难确认《诗经》诞生的确切年代了,至于究竟是哪一个不平凡的喉咙,最先吟出中国诗歌第一行嘹亮的音符,更是无从查考。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绽亮的意象显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与诗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黯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的不可能最终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闪亮。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尘烟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维王勃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一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要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的共同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距离的。?
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在隔过了久远的时间之后,我们再去读它们,已不再是普通的阅读,这些诗的年龄与生命力,使我们升起由衷的敬畏感。如同啜饮一樽古酒,每一滴不曾挥发的汁液,都是与时间抗争的结果,令我们不能不感到激动,不能不肃然起敬。这种“先入为主”的敬意,在阅读同代人的诗作时,是不常有的。?
其实,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示之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分奇妙感受。?
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过十遍之后,熟稔到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任何新鲜的刺激了吧,这似乎应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如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比如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比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当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12.如何理解“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
?
13.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14.文章列举了大量古代诗人的名字,引用了大量古诗名句;而对当代诗人,当代诗句却只字未提,说说有什么用意?
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开头引用《关雎》中的名句说明我国古代诗歌的源远流长、成就之高、价值之大、影响之深。?
B.“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当代诗歌难以走近读者的现实的忧虑。?
C.作者在评价诗歌时虽有点“厚古薄今”的倾向,但对诗歌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还是给予充分肯定的。?
D.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因而在行文方式上更多地倾向于议论。?
E.本文语言生动凝练、含浑曲折,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请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6和17题。?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但是,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特殊的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 )作为一个中学生,你捧起语文课本,也难以发现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气象万千的自然美,异彩纷呈的社会美和琳琅满目的艺术美。?
16.填入文首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名言是?
A.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B.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
C.契诃夫说:“美不应当美在天然上,而应当美在灵魂上。”?
D.爱默生说:“我们必须随身带着美,否则就找不到美。”?
17.填入文中括号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瞋目而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18.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目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19.补写下面散文省略的内容,要求连续使用三个比喻,构成一组排比句。?
孩子:妈妈,小草哭了。?
妈妈:孩子,那不是眼泪。那是 ,那是 ,那是 。?
20.作文: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每天都生活有阳光雨露陪伴的日子里,往往还会被各种磕磕碰碰所包围,以至于在心灵上形成一种潜在的阴影。从此以后,许多人就难以走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其实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将思想的阴影冲破,没有挑战自己的勇气,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世界啊。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以“走过心灵阴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⑤自拟题目。⑥不少于800字。
12解析:此题考查对实词词义的理解。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C项的“可怜”是可爱之意。
答案:C?3解析:此题考查通假字。A项“说”通“脱”。B项“莫”通“暮”。C项“尔”通“廾尔”。
答案:D
4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A项,共事:古义:共同生活。今义:一起工作。B项,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自由自在。C项古义和今义都是誓言诚实可信。D项,泣涕:古义:泪水。今义:泪水和鼻涕。
答案:C
5解析:此题考查对特殊用法的实词理解。A项,用在动词前,偏指一方,相当于“你”。B项,相对。C项,互相。D项,互相。
答案:A
6解析:此题考查偏义复词的理解。A项,公姥:意义偏“姥”。B项,弟兄:意义偏“兄”。C项,作息:意义偏“作”。D项,“否泰”指“好运气和坏运气”。
答案:D?7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注意结合课文来记忆。
答案:(1)《诗经》 《楚辞》(2)《国风》 《离骚》 《孔雀东南飞》 《木兰辞》8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背诵,注意平时的积累。
答案:(1)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2)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3)长太息以掩涕兮?
(4)吾将上下而求索?(5)妾当作蒲苇 磐石无转移?(6)羁鸟恋旧林?
9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诗歌翻译,注意重点实词和虚词,以及特定句式,词类活用等。
答案:(1)客人远道来访,劳驾来探望。?(2)把荷叶裁成上衣,收集荷花作成下衣。?(3)静静地思前想后,只好自我哀悼。
10解析:此题考查阅读能力与理解分析能力,注意文中刻画角度及方法。
答案: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描绘罗敷的美貌。正面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分析鉴赏,难度较大,要有较高的鉴赏能力。要抓住其中的内容点来分析。
答案:《陌上桑》可以说有双重主题:一是美和情感的主题,它所表现的是异性间的吸引,是人类爱美的天性;二是道德的主题,罗敷反驳太守的调戏,忠贞于自己的丈夫。
11解析:此题考查字音的识记,B项“匝”的读音应为“zā”。C项“侘”的读音应为“chà”。D项“纨”的读音是“wăn”
答案:A
12解析:此题考查文中关键句的理解品析。可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筛选出答案。
答案:源远流长的中华诗歌虽历经时间的冲刷而仅留下零散的一小部分,但它对于我们灵魂的提升与充实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了“时间”的内涵,也就找到了本题的答案信息点。
13答案:时间的流失会冲刷掉许多毫无价值或价值不大的东西。而保存下来的多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品,也就是说,它自然地起到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时间我们应产生由衷的敬意。?14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深层理解。要注意古代诗人与当代诗人的代表意义。
答案:说明了作者对古典诗歌文化的极力赞美与张扬,对当代诗歌的不景气现实十分忧虑与关切。?
15解析:此题考查内容点较多,要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答题。A项的“成就之高,价值之大”不是作者要论述的内容,作者只是借此引出一个话题而已。E项“含浑曲折”表述不当。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