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13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养育:抚养和教育。
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第三单元
正告 告诉
同:都是及物动词,可带宾语,都有向别人陈述,使人知道的意思。
异:告诉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向别人陈述事情,使别人知道。例如: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
“正告”是指严正的告诉,适用郑重的场合。或阐明自己的立场或郑重地陈述事情,以便让人知道。例如:我们要正告那些无视法律的亡命之徒,玩火者必自焚。
拷问 考问
同:都有询问审问的意思。
异:“拷问”多与表内心世界的词语搭配,表内心活动。词义较重。例如:我拷问自己的心灵:什么时候,我们会象这个弱智的年轻人一样,这么平静地生活着每一天。“考问”侧重于对外部事物进行查询。例如:我竟然被他考问住了。
莅临 来到
同:都是动词,都有来到的意思。
异:“莅临”指贵宾来到,有表敬意的色彩;来到不表敬意,只强调到。
偶尔 偶然
偶尔:间或,有时候。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
偶尔是副词,相对于“经常”而言,例如:姥姥偶尔来一趟,来就给我带来好多好吃的。 “偶然”是形容词,相对于“必然”而言。例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向严厉的父亲也是个温柔的人。
第四单元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震动:指颤动,使颤动,物体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多指一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能平静。
振动:是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摆动多次。
五、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
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词:是诗歌的一种。词的全名为曲子词,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第三单元
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华盖集续编》。(注意所学鲁迅文章的出处)
2、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散文《旅途随笔》《随想录》等。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
3、梁实秋(1903-1987),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第四单元
1、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2、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
新闻“六要素”:WHEN时间 WHERE地点 WHAT事件 WHO人物 WHY原因 HOW结果
新闻结构:标题(引题、正题、副题)、导语(第一段或开头第一句话)、主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结尾(结语) (有的新闻还有背景,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
【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供给、供应。读gōng)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请辞决矣 “决”,通“诀”,告别,辞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奉,两手捧着。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害怕。
图穷而匕见 “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秦王还柱走 “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置之坐上。(“坐”通“座”)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以北地区。 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3、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地区。 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则入为寿 古义:敬酒。 今义:长寿。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地讲述。
16、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1、樊於期乃前曰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
14、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15、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名词活用为动词。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16、使使以闻大王 使:动词活用为名词,使者。
17、乃朝服,设九宾 朝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18、群臣怪之 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19、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20、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使: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命。
21、沛公军霸上。 (名词用如动词,驻军,动词)
22、沛公欲王关中。 (名词用如动词,为王、称王,动词)
23、吾得兄事之。 (名词用如动词,做事、侍奉,动词)
24、籍吏民。 (名词用如动词,登记,动词)
25、范增数目项王。 (名词用如动词,使眼色,动词)
26、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用如动词,施加肉刑,动词)
27、道芷阳。 (名词用如动词,取道,动词)
28、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如动词,友善、交好,动词)
2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30、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3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
3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之止,制止,使动)
33、樊哙侧其盾以撞 (使……斜侧着,使动)
3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用对侍兄长的礼节)
35、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像鸟用翅膀)
3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7、头发上指。 (名词作状语,向上)
38、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词
例 句
解 释
词
例 句
解 释
封
既东封郑
做疆界,动词
之
唯君图之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肆其西封
疆界,名词
子犯请击之
代词,代秦军
其
君知其难也
他的,代词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
吾其还也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