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aoq
2015-11-04
做真题有利于掌握考试题型及方向,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是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座号
第I卷(30分)
一、(9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百舸争流(gě) 挥斥方遒(qíu) 峥(zhēng)嵘 颓圯(yí)
B、长篙(gāo) 漫溯(sǜ) 斑斓(lán) 笙(shēng)箫
C、揕(zhèn) 淬(cuì) 忤(chǚ)视 瞋(chēn)
D、桀骜(ào) 喋(díe)血 殒(yǚn)身不恤 立仆(pǘ)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夙愿 纷繁芜杂 呕歌 音容笑貌
B.跫音 感人肺俯 火钵 张灯结采
C.太息 乌蒙磅薄 彳亍 白浪涛天
D.寥廓 峥嵘岁月 琼葩 潺潺涓涓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二、(9分 每小题3分)
4、下列新闻的标题中语义明确的一句是( )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5、下列对新闻特写和通讯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新闻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和场面,形象地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报道形式。
B、新闻不像通讯那样要求写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只是选取全过程中最富特征的一两个片断、场景来加以刻画,将它们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
C、通讯报道面比新闻更为集中、更为细腻。
D、在表现方法方面,新闻特写的主要手法是描写。有时也使用叙述、议论,但这些手法处于次要地位。
6、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通讯是一种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
B、它的特点是详细深入,过程完整,生动形象、具体感人,议论抒情并用,感情充沛
C、消息比通讯更有感情色彩、更有理论性。
D、新闻强调真实,反映的都是客观事实,容不得半点虚构。而报告文学在一些细节上,允许作者进行一定程度的虚构与加工。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信 信:相信。
B、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②乃今得闻教
③今行而无信 ④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9、下列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C、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愁者,何如?
10、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第II卷(120分)
四、(25分)
11、课外经典文言名著阅读(8分)
宰予昼寝
《论语》
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①也。于予与何诛②?”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③改是④。”
【注释】①圬:粉刷 ②诛:责备 ③与:语气词 ④是:代词,指先前对人的态度。
(一)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于予与何诛?
译文:
⑵于予与改是。
译文:
(二)这段文字讲的是 和 的关系?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4分)
答:
12、诗歌鉴赏(6分)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 第一句“人生易老天难老”有何哲理?
(2) 诗人为什么会觉得“战地黄花”分外香?
(3) 末句“寥廓江天万里霜”把“万里霜”改为“万里秋”好吗?为什么?
13、名句默写(6分)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②公曰:“不可。 。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③风萧萧兮易水寒, 。
④ ,大礼不辞小让。
14、课外名著阅读鉴赏(5分)
请叙述《大卫科波菲尔》一个让你感动的情节。(100字左右)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淡 之 美 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装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装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世。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有删节)
15.(3分)(1)文章第二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就全文看,本段内容有什么作用?
(1) (1分)
(2)
(2分)
16.根据文意,“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一句的含义和作用是(5分)
答:
17.如何理解“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这句话?(3分)
答: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获得更多信息请持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