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5-11-06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漫溯(suò) 百舸(gě ) 慰藉(jiè) 强人所难(qiǎng)
B.夜缒(zhuì) 拜谒(yè) 踟蹰(chú) 浪遏飞舟(è)
C.忸怩(nǐ) 跫音(qióng) 不惮(dān) 有恃无恐(shì)
D.箕踞(jù) 谥号(yì) 刀俎(zǔ) 怒发冲冠(guān)
2.选出下列无错别字的一组( )
A.陨身不恤 含垢忍辱 阴谋秘计 长篇累牍
B.脍炙人口 痛定思痛 赁屋授课 黯然泣下
C.微漠悲哀 桀骜不训 鸾凤和鸣 淋漓鲜血
D.甚为寥落 无端谍血 菲薄祭品 嗷嗷待哺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B.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国际市场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订单减少,是直接导致以加工型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B.纪委工作报告提出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建设目标,不是一个新概念,应该关注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提高党和国家预防腐败能力的建设。
C.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D.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记念刘和珍君》语言精辟、深刻,发人深思。并能将抽象事理形象化,如“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B.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一文中,采用了叙抒议相结合的手法,简要地记叙了他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逃脱后的艰险遭遇,并说明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文章交错使用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感。
C.《小狗包弟》通过叙述小狗包弟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反映出在文革那个动乱的年代,连狗都难以幸免,任何圣灵都可能遭受不测。从而深刻地揭露了文革的罪恶,作者呼唤人性,同时具有可贵的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D.“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的失”。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类一直面临着三个基本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人自身的矛盾。 。
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宫——我国的故宫,其核心建筑三大殿的名称,集中反映了这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②这三大殿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追求和谐。
③化矛盾为和谐,始终是中国人的梦想与追求。
④中和殿,中庸平和,喻人世和谐。
⑤保和殿,心态和顺,身体安适,喻人的身心和谐。
⑥太和殿,天地祥瑞,喻人与自然和谐。
③①⑥④⑤② B. ③①④⑤⑥② C.⑥④⑤②③① D.④⑥⑤②③①
二、古代诗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
(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音yí,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所,表约数;里所,即一里路左右),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去,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史记•留侯世家》)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内室的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顾:回头看
B.旦日视其书, 旦日:第二天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布衣:平民百姓
D.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若:假若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乃为装遣荆轲
B.常从人寄食饮 张良是时从沛公
C.直堕其履圯下 吾其还也。亦去之。
D.父以足受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张良能忍辱为老父取履,穿履,并能听从老父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
B.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性格转变的过程。
C.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男子汉的尊严。
D.韩信受胯下之辱中,在他“孰视”、“蒲伏”中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
1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1)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3分)
(2)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3分)
(3)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3分)
三、背默。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①指点江山, ,粪土当年万户侯。
②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③满载一船星辉, 。
④但我不能放歌, 。
⑤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⑥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⑦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
⑧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
⑨真的猛士, ,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