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2016年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编辑:

2016-04-13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六国论

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

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耶?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

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立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果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犹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兵。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持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之人情,非其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与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

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畹兰斋文集》,黎世昌编《续古文辞类纂》选此文

1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 擅:擅长。

B.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 逆:预先,事先

C.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 弋:取,获得。

D.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 遑:空闲,闲暇。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耶?

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B.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徒以吾两人在也。

C.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

D.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13.下列问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耶?

B.所以然者何也?

C.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

D.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14.下列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引述二苏的观点,作为发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李桢认为“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B.李桢认为,六国欲夺天下,与秦无异,因不能为秦所为,终为秦所灭;六国之间矛盾重重,合纵不可能实现。

C.李桢认为,六国所以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因为没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不到天助,这见解独到透辟。

D.作者认为六国徜行仁义就可以王天下,这种说法与孟子王道仁政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2分)

(2)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3分)

(3)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3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 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六国破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3)乱石穿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