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题2016

编辑:

2016-09-20

8.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道周在进入翰林院后,写了《矫轻警惰文》一文来讽劝其中一些养尊处优的官员,因此得到同僚的敬重。

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

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

解析:选B。B项“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这一假设有误,实际上袁崇焕已经杀死毛文龙。

9.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

道 周 儒 者 念 国 家 即 乏 人 奈 何 数 以 墨 缞 从 事 贻 后 世 笑 慨 然 思 论 之 上 竟 相 嗣 昌 道 周 不 与 焉 上 素 知 道 周 学 行 以 其 性 偏 执 非 救 时 相

解析:文言文的断句,首先要保持句意的完整,其次要注意语言标志,如文言虚词,解决好属前还是属后的问题。

答案: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缞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2)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和虚词。“疏”,臣子给君主上奏的一种文体。“切责”,严词责备。“为”,做,担任。“跋扈”,势力嚣张。“引祖制”,引用古代的规矩、制度。“抑”,约束。

答案:①奏章递上去后,皇帝大怒,降旨严厉责备黄道周。②唐王让黄道周担任兵部尚书,当时郑芝龙骄横跋扈,黄道周引用祖制约束他。

参考译文:

黄道周,福建人。家里贫困,务农为生,侍奉双亲,因孝顺闻名。天启年间进入翰林院。当时在翰林院的人,多生活闲散养尊处优,黄道周于是作《矫轻警惰文》来劝诫他们,得到了同僚们的敬重。

辽东战事正危急,毛文龙以镇江之捷自夸,把守山海关的将领想借重(毛文龙)的力量收复觉华岛,逐步图谋恢复辽河以西土地。他们将这一奏议上呈于朝廷,认为应拨付百万饷银,只有黄道周认为这个对策不可行。后来,毛文龙最终没有取得胜利。魏忠贤当权后,黄道周拂衣而归。

崇祯元年,黄道周起复原职。第二年,辽督袁崇焕杀了毛文龙。黄道周原本就认为毛文龙不足以倚重,到这时,更是独自抚胸长叹,认为边防祸患将从此开始。不久,后金军队大举入侵,迫近京城。皇帝震怒,就于军中逮捕袁崇焕,追究主使者。袁崇焕说是由内阁大臣钱龙锡主使。案件审结,钱龙锡被判处死罪。黄道周听说这件事,叹息说:“怎么能够让皇上背负诛杀辅臣的声名呢!”上疏救钱龙锡。奏章递上去后,皇帝大怒,降旨严厉责备黄道周。黄道周没有被压制吓住,重新上奏章说:“供养军队多年,物力已耗尽。即使杀了一个钱龙锡,对边疆战事也没有好处,白白毁坏己方的士气,伤害治国的本质。臣特意不自量力地想要亲历疆场,审察险要厉害之处。一旦让我统兵,将扑灭燎原之火,这是我的最大的希望。”皇帝更加震怒,黄道周最终被削去官籍,可是钱龙锡也最终减免死罪。

崇祯九年,升为右中允。当时首辅温体仁认为灾害战争,都是各郡县治理无序所致,不用重法将无法惩治,因此多次大规模兴起狱讼。可是皇上却认为他能干,更加信任他。黄道周上书说:“治理天下要讲方法,法律诉状不是用来压制天下人民的器具。龌龊小人,怎么能和他共谋大计?”温体仁由此怀恨黄道周。

黄道周已经有很高名望,天下人希望让他作丞相。这时杨嗣昌被夺情起用作兵部尚书;宣大总督卢象升因服父母丧在家,杨嗣昌推荐陈新甲代替他,可陈新甲也是在服丧之时起用。黄道周是一位儒者,认为国家即使缺乏人才,也不能违背礼制多次让居丧之人担任官职,让后世笑话,因此激昂地思考评判这些情形。皇上最终还是拜杨嗣昌为相,黄道周不赞同这件事。皇上平时了解黄道周的学识品行,但认为他性格偏执,不是能挽救时局的丞相人选。

十七年,都城北京陷落。唐王让黄道周担任兵部尚书,当时郑芝龙骄横跋扈,黄道周引用祖制约束他。从此有了隔阂,自请出驻广信,郑芝龙故意难为他,黄道周无兵无饷,兵败被擒,到南京后死在那里。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田园乐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试分析这首诗在写景方面的表达技巧。(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诗歌中描写景物的词语“桃红”“柳绿”“花落”“莺啼”,可以看出,色彩鲜艳,动静、声色结合。

答案:①诗中有画,绘形绘色(或突出色彩的描写);②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或以声衬静)。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中“山客”生活的环境——桃红柳绿的“田园”,“山客”在如此美好的节气中“犹眠”——“乐”。题目“田园乐”正是“山客”心境的表现。

答案:闲适恬淡、热爱自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

参考译文: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庭园,家童还未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________,________。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解析:名句名篇的背诵要注重平时积累,书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1)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4)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文学应放射出理想的光芒

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文学艺术超越性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文学艺术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文学艺术创作将现实生活的原材料通过开掘、提炼,生发了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性,这才有了文学艺术作品。如果失去了超越性,就失去了创作意义,就没有文学艺术本身了。超越性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生命。

文学理想的表达,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超越性。英国诗人密尔顿的《失乐园》不仅揭示了人类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根源,而且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这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超越性意义。当代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抒写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人类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文学超越性。作者写道:“这部长篇出来后,也许有人会问,你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吗?我可以说,是,也不是。虽然这粒种子萌生在那里,但它作为小说成长起来以后,早巳改变了形态。虽然有些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但我并不满足和拘泥于这些,我还是为它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故事——虚构的,以及我们所了解的一些鄂伦春人的故事。”作者巧妙地把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比作植株与种子的关系,两者之间的重大差别来源于重大的创造性。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大量引进,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创作起了重要推进作用。但是一些人搞“原装引进”,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

一些作品横移“本体烦恼论”,着力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一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蜂拥出现,作者们认为生活烦恼是“普遍的生存状态”“我们似乎看到生活像一个宏大的虎口在吞噬我们……”一些作品横移“非人性化”,热衷于表现纯然的兽性、卑微的龌龊的人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不仅使文学艺术苍白、平庸,而且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凡此种种,遮蔽了文学理想的光辉。

文学艺术中理想的表达,不是从外部加进来的思想概念,而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从中生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在这方面,成功的创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在兆影的《红豆粘糕和奔跑》中,“我”遭遇了一系列艰难困苦,可“我”并没有被击倒;选择了坚持长跑。奔跑的意象展现了以主动进取、积极创造的奋斗精神超越艰难困苦的生存态势。弗罗姆认为,所谓超越,是指人渴望克服被动的生存态势,人总是不甘心成为环境的奴隶,力求由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向着自己开拓的路线前进。鲁敏的《逝者的恩泽》,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古丽、红嫂们突破常规展现的温情、善良、宽容的品格非常难能可贵,激发了读者大众的强烈美感。日常生活中超越常规的事物都具有特殊性。极为个别的特殊性,往往代表着人类的理想、社会的未来,本身就具有普遍性意义、超越性意义。杨宏的《热血家族》以高有才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孙铭的《铁流》以罗泰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其心灵世界,都是崇高与平凡、公益与私利、英勇与畏惧、智慧与拙笨、新风与旧俗等多侧面的对立统一体。这些英雄的成长,是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英雄的心路历程,是在多侧面对立统一的辩证发展中前行的。英雄心灵的每次升华,都经历着生与死、血与泪、火与水的强烈激荡,因而产生出耀眼的光芒。

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只有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才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是不具有艺术超越性的作品。

B.我们不能在作品中表现卑微的龌龊的人性,否则会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

C.不引进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会使我们的视野狭窄,“原装引进”则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

D.只要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就能让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就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E.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抒写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人类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辉,是文学理想的表达。

解析:选CE。A项,表现人生的烦恼并不与“艺术的超越性”违背,但不能“着力表现”。B项,以偏概全。原文是说“热衷于表现纯然的兽性、卑微的龌龊的人性”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导致的后果。D项,“只要”“就”表述太绝对。

13.下列对于“文学理想的表达”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其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B.文学作品中理想的表达,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会使作品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

C.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没有现实生活的原材料,就不会有文学作品的出现。

D.文学艺术中理想的表达,不是从外部加进来的思想概念,而是从内部产生的文学需求。

解析:选B。A项,偷换概念,“文学艺术超越性”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C项,答非所问,不是对“文学理想的表达”的表述。D项,“从内部产生的文学需求”文中无据。

14.结合本文,说说为什么要注重文学理想的表达。(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把握。可以从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中发现答案。

答案:①超越性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生命。而文学理想的表达,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超越性。

②现实社会中不注重文学理想表达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遮蔽了文学理想的光辉。

③文学中理想的表达,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能从中生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

④只有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才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15.根据成功的创作实践提供的重要经验,文学作品应怎样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关于这个问题,作者是在文章的倒数第二自然段中,以举例的方式加以论述的,可以从作者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评论中筛选答案要点。

答案:①要注重表现以主动进取、积极创造的奋斗精神超越艰难困苦的生存态势。

②要超越常规展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突出其普遍性意义、超越性意义。

③要注重表现人物多侧面对立统一的辩证发展的心路历程。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背叛泥土

向 迅

背叛泥土,是一个阴谋。

在很早的时候,这个阴谋就如一粒种子落在我贫瘠的心田里,偷偷发芽,潜滋暗长。

父亲给我最初的人生设计,是做一个勤快的种田人。这和邻里一带所有父母给儿女的设计如出一辙。这或许是一个传统,无可非议,天经地义。

出生在鄂西山地的人,似乎从出生之始,就已被命运安排为一个以泥土为生的种田人。仰仗泥土,世代为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在山地活命的法则。学习劳动,是最早的生活必修课。

父母是生活最好的导师。从小就跟在他们后边,拿着小镰刀去割猪草,背着小背篓去背玉米,扛着小锄头去种小麦。父亲一心一意要把我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种田人。

可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种田人,总是忘记时令,不知道这个季节该种什么,下个季节要种什么。如果不是母亲,我开垦出的田园也会荒芜得一塌糊涂。

泥土生万物,养生命,可我对泥土的爱不及母亲的万分之一。母亲晓得哪一块地肥沃,哪一块地贫瘠;晓得每一块地适合种什么,不适合种什么;晓得每一种作物发芽、扬穗、成熟的时间。她总是将几亩地经营得井井有条。

在泥土和庄稼面前,母亲最有发言权。她懂得它们的心思,懂它们的语言,能猜透它们的秘密,晓得它们的性情。她心疼泥土,心疼庄稼,像疼爱我们一样疼爱着它们。在大地和庄稼面前,她也是一个善良的母亲,一个慈爱的母亲,一个伟大的母亲。

泥土是值得信赖的,父母是值得信赖的。在山地里伺侯泥土,服侍父母,顺乎自然的命运也无可厚非。然而父亲在教我种植的时候,也教我识字。他最初的理由是,多认识些字,少吃些亏。

在鄂西山地,很多人一辈子不曾离开村子,离开泥土。他们去得最遥远的地方可能是数十里之外的亲戚家。他们对村子里的事情如数家珍,对庄稼的长势了如指掌,对山外却是一无所知。山外是神秘的,只能道听途说。山外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背叛泥土的种子在我少年心中悄悄扎下了根。

读书,是一条路,一条背叛泥土的路,一条可以吃上轻省饭的路。与我年龄相仿的人,绝大多数在途中失散,不是回家种植,就是娶妻嫁人。他们没能走出村子,即使暂时走出了,迟早也会回来。

在读书路上埋伏着许多不确定性。我认识村子里的一个人,读了不少书,毕业后却在家无所事事。村人看待读书人,也是成者为王败者寇。企图背叛泥土的人,非得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才行,否则江东父老不好相见,不会施以好颜色。

好在我读书之余,还不忘帮助父母事农耕,虽身单力薄,也不是行家里手,却足够滥竽充数,为以后留下了半步台阶。父亲说不时要让我下地,让我晓得他们种田的辛苦,挣钱的不易,激励我读书。

祖父是民国时期的高小毕业生,自己背叛泥土不成,把希望全部落在孙辈身上。挨个排序,在我身上看见一抹希望。在我考上县城高中之时,他就到处炫耀;在我念高三时,他就说等我考上大学了,好好摆几桌以示庆贺。没想到在那一年的高考前夕,他就匆忙走了。这成为我心头遗憾。

那一年的秋天我终于考上了大学,也就是在那一年秋天,我含泪背叛了泥土,告别了家人。

背叛了泥土,也就是背叛了自己整个的少年时代和童年记忆。背叛了泥土,注定了一生就处于无根的状态。只有偶尔亲近它,才能找到丢失已久的山地方言和感知到在山地间的温暖,背叛泥土也就是背叛了故乡!

在鄂西山地,对泥土没有二心的,是那些至今仍然勤勉的种田人。像我母亲一样的人。那些种田人,依然在广袤的田野里保持着最原始的种植姿势: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土。

只有在泥土里进行种植的人,才能听见大地的心跳,才能用舌头和鼻子分辨出口中饭食出自哪一块泥土。我们这些背叛了泥土的人,无法体会种田人对于泥土的感情。

背叛泥土再回归泥土!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