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高一下学期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编辑:

2014-10-15

二、阅读鉴赏(30分,每小题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日本要抢在中国之前登月

几年之后,也许人们就会看到日本的探测器登上月球的画面。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探月工作小组26日确定,将利用新一代“月亮女神”无人探测器在2010年代中期实施登陆月

球表面的探月计划。在欧美、中国、印度掀起对月球“探测热潮”的状况下,此前较为依赖美国的日本应该如何寻找出路呢?

 

新一代“月亮女神”的最初目标是收集科学数据。但是,宇宙机构目前正朝着优先考虑实用数据的方

向修改计划,设想通过国际合作在月球表面设立据点,并考虑在最有可能成为据点的月球南极登陆。

 

探月工作小组的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射时间是“2010年代中期”,但实际设定的目标是2012年。因为中国的无人探测器“嫦娥二号”预定于这一年登陆月球,日本不想让中国占先。[来源:学科网]

另外,当初宇宙机构还设想让更新一代的“月亮女神”带回月球上的沙、石等等。

宇宙机构最近添加了两项方案:制造比“月亮女神2”更大的登陆器;用建筑用机器人在月面进行实地验证。因为建设月面据点离不开物资运输和施工,日本掌握了这些技术要领,就可以确保在国际合作中的发言权。

从1998年就开始讨论的“月亮女神”发射计划被推迟很长时间,并被中国首枚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计划步步紧逼。能在国际探测热潮中打头阵,可以说是运气不错。

原宇宙开发事业团副理事长五代富文说:“日本很可能被势头正猛的中国和印度赶超。为充分利用日本的技术,需要好好想想应该做些什么。”

日本的载人太空开发是附加在美国主导的计划中的。20余年里一直都是美国说了算,有关人士都表示“不想再重复苦涩的经历”。对于在运输人员方面不得不依赖美国的日本而言,具有不受制于别国的“主体性”和发挥日本所擅长机器人技术的“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宇宙开发委员会计划小组负责人青江茂说,“各国前赴后继,月球会成为主战场”。

宇宙开发委员会负责人松尾弘毅指出,“今后的探月与纯粹的科学行为不同,与维护发达国家的地位有关。火星探测也是一样”。

7.下列是有关日本“月亮女神”计划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一代“月亮女神”无人探测器将计划于2010年代中期登陆月球表面。

B.新一代“月亮女神”最初目标的修改,至少与日本要维护其发达国家的地位有直接关联。

C.日本把原计划的“2010年代中期”登陆时间实际设定为“2012年”,而中国的“嫦娥二号”正预定这一年登陆月球,说明日本在此前的各种探月活动中处处占先,这一次也不想让中国在登陆月球上占先。

D.“月亮女神”计划的最初目标是收集科学数据。[来源:学科网]

8.下面是对经过修改的“月亮女神”计划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新计划设想通过国际合作在月球南极设立据点并考虑在此登陆。

B.这个新计划将制造比“月亮女神2”更大的登陆器用以登陆月球。

C.这个新计划将使用建筑用机器人在月球表面进行实地验证以取得更为科学的数据。

D.这个新计划还将利用日本早已掌握的月球据点物资运输技术带回月球上的沙、石等。

9.下列各项是对文章有关信息的综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欧美、中国、印度掀起对月球“探测热潮”的新形势下,日本正加快其“月亮女神”计划。

B.日本要确保其在国际探月合作中的发言权,就必须掌握建设月面据点所需的物资运输和施工两项技术要领。

C.日本所擅长的具有“主体性”和“独特性”的机器人技术将在登月计划中的运输人员方面显得异常重要。

D.日本的载人太空开发在过去的20余年里一直都是由美国说了算,因为它是附加在美国主导的计划中的。

答案:7.C 解析:C项,“此前的各种探月活动中处处占先”错,文中无此意,也显得绝对化,因为中国的探月卫星已于2007年成功地完成了绕月飞行,中国已在探月活动中“占了先”,设计此干扰项还有考查学生关心时事的因素;A项见第一段第二句;B项见末段;D项见第二段首句。

8.D 解析:D项,“早已掌握”是“已然”,而原文为假设情况,“带回月球上的沙、石等”是当初设想,新计划未提及;A项见文本第二段第二句;B、C两项均是第五段的另一种说法。

9.C 解析:C项,“主体性”指

“不受制于别国”,并非机器人技术的特点;A项由全文内容可归纳出来;B项见文本第五段;D项见原文倒数第三段1、2两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恒星之死

类太阳恒星的死亡一直被误认为是一个温和而有序的过程,而且每一颗恒星的死亡过程几乎没有什么两样。然而,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和一组地面高功率新式望远镜的观察,天文学家见证了恒星的死亡过程,并产生了新的认识。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天文学教授罗伯特·奥戴尔说:“有了哈勃望远镜,我们才能够观察到以往根本无法看到的东西。”

恒星垂死之时,会呼出一股璀璨异常、层叠缭绕的气团,这就是“行星状星云”。当一颗恒星耗尽了其核心的氢燃料,它的内核就会收缩、变热,恒星本身膨胀成一颗红巨星。假如5亿年之后消耗完自己燃料的太阳到了这个地步,它就会越过金星轨道,并很可能把地球吞掉。与此同时,内核的热度增高,密度增大,足以使性质不稳定的燃料——氦产生裂变。此时,恒星开始发生猛烈的喷射。在之后的10万年间,恒星把大部分大气吹进太空,就像喷出一圈又一圈的烟雾。最后几乎只剩下由碳和氧构成的裸露的内核。接下来,内核坍塌,形成白矮星,大小如同地球,密度却相当于地球的10万倍。

白矮星的热度还不至于使碳或氧产生裂变,所以也不会像恒星那样燃烧,但是在短时间内,它的温度依然高于2万多摄氏度,能够排出恒星残余的大气,把分崩离析的所有紫外线气团吹散殆尽。在被吹出的大气中,紫外线分离出分子和原子,使大气闪耀发光。这些光亮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行星状星云。

行星状星云的形状为何如此怪异呢?原来恒星之死并不像人们以往想象的那么温和平静,而是十分的喧嚣躁动,喷射出高度凝聚的气团,每秒达数百千米。这些喷射气团能追上慢慢飘游的恒星气团,并撞击它们,故而造成行星状星云形状的不规则。

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天文学家小组宣布,他们借助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了已死亡的恒星周围正在孕育行星的证据。他们在距地球1.3万光年的天后座观测到一个名为“4U0142+61”的脉冲星,这颗脉冲星是一颗恒星于10万年前坍缩后的产物,质量的上限相当于20个太阳。而脉冲星被一个总质量为地球10倍左右的尘碟所围绕,尘碟的半径有1 6

00万千米。

 

这种尘碟通常见于新生的恒星周围,是行星诞生的地方,而脉冲星是恒星演化末期的中子星,又被称为“恒星的尸体”,传统上认为它周围不会再有新的行星诞生。天文学家认为,“

4U0142+6

1”周围的尘碟是由原先运行在它周围的行星系毁灭后的残余物质构成,从中又有可能诞生新的、性质非常奇异的行星,可谓行星“第二次生命”的开始。

 

无独有偶,罗伯特·奥戴尔教授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发现了“蜗牛状星云”内部有彗星状的凝结物,它们很可能成为下一代星体的构成部分。自然界

的很多物质处于循环状态,在太空也一样。正如奥戴尔所言:“所有生物或动物的消亡都会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留下自己的痕迹,更何况是巨大的恒星呢?它们的消亡一定是为新的星体诞生作准备。每一个星球的生死都是太空生态过程的一个环节。”

 

(选自《百科知识》)

10.下列说法中,对“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和一组地面高功率新式望远镜的观察,天文学家见证了恒星的死亡过程,并产生了新的认识”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有了哈勃望远镜,我们就能够观察到以往根本无法看到的东西。

B.借助先进的观测仪器,我们见到了形状怪异的行星状星云。

C.经过仔细而长久地观察,人们掌握了恒星死亡的全过程。

D.在脉冲星周围,将可能诞生新的、性质奇异的行星。

1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恒星一旦将自身燃料消耗完毕,内核将开始氦裂变,产生猛烈地喷射,最终内核坍塌,形成白矮星。

B.类太阳恒星的死亡是一个温和而有序的过程,因为每一颗恒星的死亡过程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C.恒星在高温状态下排出残余大气,大气中紫外线进行分离,分离出的分子和原子使大气闪耀发光,形成行星状星云。

D.天文学小组宣布发现已死亡恒星周围正在孕育行星证据之前,人类尚不知道已死亡恒星周围可能孕育新行星。[来源:学科网]

1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5亿年之后,太阳将耗尽自己的燃料,越过金星轨道,吞掉地球。

B.太空中的星体是不会消亡的,因为自然界的很多物质处于循环状态,在太空也一样。

C.太阳燃烧完毕,在不断演化中形成中子星,若干年后,这颗中子星周围会诞生出一颗新的行星。

D.新形成的行星,其构成部分中可能包含另一个已经消亡的星体成分。

答案:10.D 解析:题干中句子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侧重点在后者,即“产生了新的认识”。根据后面的文章来看,这个新认识应该是指和传统观念不同的一个认识。传统观念认为一个已死亡恒星的周围是不会产生新的行星的,经过科学家们的观察,发现有产生新行星的可能,所以,D项是正确的。

11.A 解析:B项,根据文章第一段“类太阳恒星的死亡一直被误认为是一个温和而有序的过程,而且每一颗恒星的死亡过程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可知;C项偷换了概念,“排出残余大气”的不是恒星,而是白矮星;D项,文章第五段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天文学家小组宣布,他们借助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了已死亡的恒星周围正在孕育行星的证据”,只是说明人类首次发现“已死亡的恒星周围正在孕育行星的证据”,并不能代表人类以前没有这种猜想。

12.D 解析:A项根据文章第二段可知,那只是一种假设,所以不正确;B项的说法违背客观规律,没有什么事物是不会消亡的,且文章只是说星体的死亡会留下痕迹,不是说它们不会消亡;C项文章未涉及。

三、语言表达(22分)

13.(2009四川高考,19)下面是一篇科技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6分)

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

参考答案:聚乳酸;合成;新进展;复合应用。

解析:这段摘要主要谈聚乳酸合成的新进展,并指出了关键。抓住了文段的主要内容再提取关键词,就不会主次不分,舍本逐末。

14.根据下面的材料,请简要介绍一下“鸟巢”所使用钢材的情况。(8分)

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钢结构最大跨度达到333米,相当于200个成年人手拉手的长度。达4.2万吨的钢结构需摆脱外力的支撑,靠自己站立起来,工程浩大自不

必说,其材料的选择慎之又慎。筑造“鸟巢”使用的钢材材质绝大部分为Q345D和Q345GJD钢材,局部受力大的部位采用了Q460钢材。Q460钢材是专为“鸟巢”量身打造的一种低合金高

强度钢。“Q”代表钢材的强度,“460”表示受力强度达到460兆帕时才会彻底变形,460兆帕相当于4 540个标准大气压,普通钢材受力强度只有235兆帕,比Q460小将近一半。在国家标准中,Q460的最大厚度是100毫米,而“鸟巢”这次使用的钢板厚度史无前例地达到110毫米。“鸟巢”钢结构中共使用了400吨Q460钢。

 

答案示例:鸟巢所使用钢材绝大部分为Q345D和Q345GJD,局部受力大的部位采用了专门量身打造的低合金高强度Q460钢材,所使用的Q460钢板厚度史无前例地达

到110毫米。[来源:Zxxk.Com]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则材料共有七句话,一、二两句说对鸟巢使用的钢材选择慎之又慎;三、四两句介绍了使用钢材的型号;第五句介绍钢材的承受力;第六句说明钢板的厚度;第七句说明使用了多少钢材。只要抓住重点句三、四、七句即可。

15.幽默在谈话中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在你身处尴尬之境时,它会帮你脱窘;当你上台演讲时,它会提升你的形象。下面有两处语境,请你分别为当事者说一句幽默风趣的话。(8分)

(1)获第2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简·惠景,她在影片《约翰尼·贝林达》中出色地扮演了一位又聋又哑的母亲。在颁奖晚会上主持人要她谈获奖感受,她说:“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2)更为别致的致辞要数第31届奥斯卡最佳作曲奖得主弗里德里克·洛伊的演说。当时他刚动过心脏手术。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我因在影片中一言不发而获奖,此时此刻我想我最好还是缄口不言

(2)我从我那颗有点破碎的心的深处感谢大家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三点:一是联系语境,二是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三是语言要幽默风趣。

四、写作训练(50分)

16.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 ,毛毛虫还不停地坚持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法伯在实验笔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大胆尝试,走出圈子,便能立刻避免死亡的命运。

现实生活也是这样。无论是研究学问还是管理企业,有人总是跟着前人,亦步亦趋;有人大胆尝试,开拓进取。思维方式不同,结果也就不同。请以“走出圈子”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审题时应抓住材料中的两个关键句子:(1)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大胆尝试,走出圈子,便能立刻避免死亡的命运。(2)有人总是跟着前人,亦步亦趋;有人大胆尝试,开拓进取。思维方式不同,结果也就不同。还要注意不能脱离话题“走出圈子”,文章中心立意应该明确话题含义,“走出圈子”就是要打破思维的束缚,打破常规,挑战权威,不盲目崇拜,走自己的路……

参考例文:

寻找圈外的梦想

张爱玲说过:“培养孩子是个危险的职业。”其危险就在于设定了一个圈子,一个想方设法让孩子跳不出的圈子,其实,这对于被设定者才更危险。生活、人生告诉人们:走出圈子是非常必要的。

走出圈子是生存的唯一途径,法国科学家法伯的“毛毛虫”实验,很清楚地告诉人们:如果那些毛毛虫中的任意一只稍微与众不同走出那个追随的怪圈,那么它们就获救了,得以生存下去。有时候,我们也会陷入某种怪圈,与其在这种怪圈里挣扎,倒不如冷静地思考一下,想想自己该如何走出怪圈另寻生路。或许就会到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

走出圈子是成功的最佳道路。潘石屹,一路艰辛走来,终于考上大学到石油部工作。“创业资本”只有80元钱,但他相信走出原来的工作圈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当时潘石屹享受着还不错的工作,他就不会拥有今天巨大的成功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