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知识点

荆轲刺秦王高中语文(知识点解析)

编辑:

2014-03-27

(二)动词的活用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3.形容词的意动 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四、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1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1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 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判断句)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句) (二)省略句 5.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 6.取之 (以) 百金 (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 7.欲与 (之) 俱 ( 往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省略句) 8.待吾客与 (之) 俱 ( 往 ) (同上) (省略句) 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之) 留待(省略介词宾语 ) (省略句)10.嘉为 (之) 先言于秦王曰 (同上) (省略句) 11.乃 (穿) 朝服,设九宾 (省略谓语) (省略句) 12.见燕使者 (于) 咸阳宫 (省略介词) (省略介词) 13.使 (之) 毕使于前 (省略兼语 )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4.群臣侍 (于)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5.献 (于) 秦王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6.比 (于) 诸侯之列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7.而 (按) 秦法„„ (根据文意省略 ) (省略句) 18.皆陈 (于) 殿下 (省略介词) (省略句) (三)被动句 1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 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四)倒装句 21.常痛于骨髓 (状语后置句) 22.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句) 23.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24.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 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2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27.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邑万家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六、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6.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 7.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

七、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