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2-28
高中政治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传承,是我们传统优良品质的传递,是我们世世代代美好品质的传播。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政治下册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随堂检测,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加强政风建设,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和失职渎职行为。惩处腐败分子。反对行政腐败,必须( C )
①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②加强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③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 ④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某省天然林大量被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天然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地方领导不负责任。如果要写一篇关于“如何解决天然林被毁的难题”的新闻稿,最佳标题应该是( B )
A、行使权力受监督,侵权一定要赔偿 B、问责之手“硬”起来,砍林之手“软”下去
C、便民高效增权威,依法行政为人民 D、对民负责用好权,依法行政为人民
3、近年来,我国执法机关兴起了“公开”制度,如公安机关的阳光执法工程,税务部门的税务公开制度,法院系统的审判公开制度等等。这些“公开”制度( D )
①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有利于群众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 ④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2009年3月4日播出节目《认真履职 不辱使命》。
《焦点访谈》自开播以来,备受关注。这是因为它( B )
①是群众喉舌,政府镜鉴 ②贴近实际,反映民意
③是最重要的监督工具 ④对改进政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大量的具体问题经《焦点访谈》曝光后,迅速得到有效解决。这说明( C )
A、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只能依靠新闻媒体
B、新闻舆论监督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
C、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政府权力的形式
D、只要有新闻舆论监督,就可以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6、《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以来,x藏自治区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不断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积极受理并依法办理复议案件,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和行政争议。可见,行政复议作为群众监督政府的一种形式,有利于( D )
①政府依法行政 ②政府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③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④政府切实为人民服务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部门中,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是( D )
①人大的监督 ②审计部门的监督 ③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④监察部门的监督 ⑤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 ⑥法制部门的监督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8、我国已经正式建立了国家预防腐败局,负责全国预防腐败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规划、政策制定和检查指导等重要工作。这一举措旨在加强行政监督体系中的(C )
A、国家司法机关监督 B、行政系统外部监督
C、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D、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9、某市政府规定:“凡是市政府发布或经市政府同意以部门名义印发的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均需进行解读。”强调解读文件“要使用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这一措施( D )
A、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管理权和监督权
B、体现了政府行政执法的行为
C、能使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D、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
10、毛泽东曾经说过:“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以上述表明( B )
A、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可以彻底根除腐败
B、构建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监督和规范权力的运作方式,是反腐败的重要途径
C、我国的每一个公民都有效地行使了监督权
D、严厉制裁和惩治腐败,是防止腐败的唯一途径
11、2009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政府投资力度大、新上项目多,要确保监管到位,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绝不允许利用扩大公共投资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监督?
(2)如何才能监督各级政府的权力?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下册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随堂检测,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政治同步练习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