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qinh
2011-03-23
山东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 亟待匹配新高考制度
去年年底,山东省公布的《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下称《纲要》)提出,从2011年开始,新入学的高中生不再进行文理分科,2014年将对高考(微博)科目设置与考试方法进行相应调整。时下,这一改革的各项措施正在推进。山东为何取消文理分科?又如何与高考对接?
取消文理分科绸缪已久
高中是否要进行文理分科的争论由来已久,对二者利弊的讨论也从未中断。此次推出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制度,山东省进行了较长时间准备和铺垫。
山东省教育厅曾在全省各地、市、县做了近一年调研,先后与500多人座谈,得出的结论是:素质教育必须从应试倾向最严重的高中阶段开始突破。高中不动,义务教育阶段彻底推进素质教育就很难。目前看来,高中是应试教育最为严重的阶段。高中问题解决不好,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没有基础。
早在2008年,山东省教育厅就作出决定:三年之后,即从2011年开始,全省将在真正意义上彻底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同时,省教育厅厅长齐涛指出,全省高中学校的素质教育将实施“三步走”的战略,其中的第二步就是2008年到2011年这三年间,进一步推行国家的课程标准,全省逐步进行实质性推进,从2008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统一在高二年级末进行文理分科。这是在彻底取消文理分科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走出的重要一步。如今,“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已经顺利完成,三年的缓冲期以及教育部门提前公布的高考改革“时间表”使学生在就读高中之前已经了解到高考的变化趋势和改革方向。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前不久山东公布的《纲要》中关于从今年起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政策,并未对学生和家长心理造成太大冲击。山东师大附中校长于树增说,作为基础教育最高阶段,在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将极大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他同时指出,山东教改进行了相当长时间,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只是进一步深化。
有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取消文理分科的最重要意义在于改变严重的应试教育问题,为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提供保障。教育部领导、教育专家、两会代表等都曾对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持积极态度。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教育部相关官员和专家对其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教育部官员表示,对于文理分科,教育部历来不支持。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也曾表示:“全国绝大部分大学校长不赞同文理分科。”
济南某高校的一位大学生告诉记者,目前,由于高考形式的限制,高中生的学习往往以应试为指向。为应付高考,很多同学在对文科或理科并没有兴趣的情况下进行选择。实际上很多同学对理科并不感兴趣,但依然选择理科,其原因就在于理科高考时更容易“上线”。这就造成了一种普遍现象:高中时期重理轻文思想比较泛滥。许多人还持有荒谬的观点:“学理科的,头脑聪明;学文科的,则比较笨。”如此一来,原本对文科更感兴趣的同学也在这种氛围里盲目选择了理科。
采访中,许多同学都表示如果高中能切实做到文理不分科、高中教育不受高考应试制度的限制,会非常有利于高中时期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一些在校的初三学生向记者坦陈,希望自己能够全方面地发展,学更多的知识。特别是对于那些并不清楚自身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同学来说,高中不分文理科,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选择余地。济南一中的一位老师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高中生不分文理科是好事,学科可以分文理,但学生发展不宜分文理,文科理科的知识结构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到大学以后再对文理分科进行选择。
亟待匹配新的高考制度
虽然支持取消文理分科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部分学生、家长以及老师、学校都对取消文理分科存在着一些顾虑和疑惑。
有学生和家长认为,一旦取消文理分科,学生将面临着9科以上的学习任务,以前文理分科时已将学生累得要命,陡然增加了这么多科目,是否能被学生消化?此外,取消文理分科加开选修课,学校原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可能无法满足需要。一位中学校长告诉记者,取消文理分科后,教师的教育面也要随之扩大。以物理学科为例,在文理分科时,老师要面对的学生、讲授的知识和关注的要点相对有限,而取消文理分科后,这些范围都将扩大,上课难度随之增加。另外,开设选修课所需的教师、器材以及实验室的建设等也都有缺口。
一位教师认为,如果高考不能转变成“学什么就考什么”,而是依然停留在“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应试教育模式里,那么改革只能是产生变相的应试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让学生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素质教育当中,将是今后几年中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为了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山东省已将高考指挥棒从原来的3+2模式改变为现在的3+X+1模式,并于2007年开始实施。其中“3”代表数语外三科,“X”代表文综合或者理综合,而“1”则指基本能力,其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等领域,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今,这种高考制度的适用性通过了4年的实践检验,得到了考生与社会的认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合理的高考“指挥棒”会给孩子们指出一片光明的未来。
标签:高中资讯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