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10-21
许多同学对文言实词不是很明白,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中文言实词推断法,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依形推义法
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 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1.有牧人御众之才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启听淮北取籴
4.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2.语境分析法
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
1.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2.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祭十二郎文》
3.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
4.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
3.语法分析法
用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推断词义。将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主干和枝叶成分,然后可以迅速判断其用法即词性,可以在具体的选择中使用排除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虚词的用法判断和文言文的翻译中。
1.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2.庭除甚芜。
3.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妙用修辞法
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1.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3.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4.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5.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1.始速祸焉。《六国论》
2.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3.其文约,其辞微。
4.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6.课文求义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同时,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1.金人曳出,击之败面。(“弃甲曳兵而走” )
2.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寡人之于国也》)
3.齐人追亡逐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
4.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7.结构求义法
即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2.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3.齐人追亡逐北。
4.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8.联想推断法
即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语例。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由此正确理解词义。
1.远与恢素善。 (《鸿门宴》“素善留侯” )
2.尚轻侠。(《促织》“宫中尚促织之戏”)
3.环堵之中。(《促织》“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
4.使老弱女子乘城。(《氓》“乘彼陒垣,以望复关”)
9.带入检验法
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1.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2.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
3.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4.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10.古今对比法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11.邻字借推法
即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
12.音训求义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语言里的“词”是音义结合物,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有时写成这个样子,有时写成那个样子。后人便称之为通假。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3.屈平既绌(《屈原列传》)
4.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13.借助文化常识推断
词义对于有些实词的意思,我们也可借助生活常识、生活经验和文化习俗来推断。
1.邪曲之害公也。《屈原列传》
2.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
3.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中文言实词推断法,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文言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