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会考 > 高中会考复习资料 > 生物

高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遗传和变异

编辑:sx_xiexh

2013-12-03

高中会考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要求考生在第一次报名时就选定考试和考查科目,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高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遗传和变异,祝大家阅读愉快。

§1、(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实验设计思想:要证明DNA和蛋白质到底谁是遗传物质,就要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DNA的作用。

2、两个经典实验: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有毒的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菌转化成S菌。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含S)和DNA(含P)构成,与细菌是寄生关系。

实验步骤:⒈吸附:噬菌体用尾丝吸在细菌外面 ⒉注入:噬菌体DNA进入细菌体内

⒊复制:噬菌体的DNA利用细菌体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来合成自己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分子(材料全部来细菌)⒋组装:复制好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对应装配成完整的噬菌体

⒌释放:细菌破裂死亡,噬菌体放出 实验结果:DNA是遗传物质

3、近代科学发现:少数生物如:烟草花叶病毒用RNA为遗传物质,因此我们说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C)DNA的结构

1、化学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磷、糖在外为骨架,碱基在内。

2、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双链螺旋结构,极性相反平行)

3、结构特点:①稳定性: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碱基A-T、C-G配对。

②多样性: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数目成百上千。

③特异性:每种生物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

§3、(C)DNA的复制

1、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2、条件:模板—DNA双链 原料—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ATP 多种酶

3、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

4、特点: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

5、意义: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4、(B)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染色体是基因、DNA的载体

§5、(B)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翻译)

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6、(B)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中心法则

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②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7、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把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

基因分离规律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

自由组合规律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①正确的的选材(豌豆)②先选一对相对性状研究再对两对性状研究③统计学应用④科学的实验程序

§9、染色体核型:

某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染色体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10、染色体组: 单倍体:

§11、性别决定: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分为XY型和ZW型。

①XY型:XX表示雌性XY表示雄性;主要时哺乳动物、昆虫、两栖类、鱼、菠菜、大麻

②ZW型:ZW表示雌性ZZ表示雄性;主要指鸟类、蝶、蛾

§12、常见遗传病分类及判断方法:

1、判断顺序及方法: 第一步:先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方法:看患者性别数量,如果男女患者数量基本相同即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如果男女患者的数量明显不等即为X染色体遗传病。(特别:如果男患者数量远多于女患者即判断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反之,显性)

第二步: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

方法:看患者总数,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即为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2、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分类:

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

发病特点:⒈男患者多于女患者⒉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

②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遇以上两类题,先写性染色体XY或XX,在标出基因

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

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与X、Y无关

3、多基因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

4、染色体异常病:21三体(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症(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

5、优生措施:⒈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⒉进行遗传咨询,体检、对将来患病分析 ⒊提倡“适龄生育”⒋产前诊断

§13、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进化动力)、遗传变异(内在因素)、适者生存(选择结果)

§1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基因库(一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和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某种群众出现的比例)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变异是不定向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隔离实质上是同种生物间基因不能交流(由于地理或生殖季节等)的现象。

突变和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的材料)、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方向)及隔离(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15、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提出的五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真核单细胞)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真核多细胞生物)

§16、人类起源和发展:

1、比较不同生物DNA分子差异,常用DNA分子杂交法。将两种生物的DNA分子单链放在一起,如果这两个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互补的越多说明两种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人类与类人猿的亲缘关系最近。

2、人类的发展: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17、生物与环境

1、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全球性生态5大危机:人口、粮食、资源、能源和环境。

3、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8、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光:决定性因素

①光决定植物的分布,故决定动物的分布。如:山阳面植物长势好,种类多。小麦遇阴雨天气减产

②光决定开花或生殖。如:短日照下菊花、梅才开。鹿、山羊、鳟鱼才繁殖。长日照下农作物开花。

③光决定动物的活动,影响生物形态。多数动物白天活动,猫头鹰、鼠、蛾在夜间活动;鱼背黑腹白2、温度:重要影响因素

①温度影响生物分布。如:苹果、梨在北方生长,香蕉、菠萝在南方栽种。同一个坡面从山顶到山脚一次分布有针叶林、针阔叶林混交林、阔叶林。

②温度影响动物的行为:动物的冬眠、鸟类的迁徙,鸟在晨昏活动。鱼类季节洄游。

③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小麦在3~43℃萌发;猪在18~20℃增重最快。

④温度影响生物的形态:沙漠狐和北极狐外形的差异,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差异。

3、水:限制生物的分布

①限制生物的分布。如:热带雨林生物种类繁多,荒漠中物种稀少。

②影响生物形态:仙人掌叶特化成针减少水的蒸发。

§19、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关系)

①种内互助:同种生物分工工作或共同御敌。如: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

②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为争夺食物、空间、配偶尔斗争。如:大蝌蚪产生毒素使小蝌蚪死亡。

2、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的关系)

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从对方获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人和肠道细菌。

②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或体内,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如:植物和菟丝子;噬菌体和病毒;绦虫和猪。

③竞争:两种不同生物为争夺资源和空间而斗争。如:牛和羊,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④捕食:(斗争中最激烈的)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羊吃草,狼吃鹿。

注意:生物在环境中生存捕食受单一生态因素影响而是受到多个生态因素影响的。

§20、种群的数量及变化特点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数量。

特点:面积相同,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种生物不同条件下种群密度可能不同。

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出生或死亡的数量。

①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密度加大; ②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3、年龄组成:种群各年龄期个体的比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4、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

5、“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6、“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21、生态系统

1、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实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分类: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受人为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特点:每种生态系统都含有多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无机环境。

§2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23、生态系统的成分:(四个)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指光能、热能、空气、水、无机盐

2、生产者:一切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是最主要的成分,含量最多。

3、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包括各种动物。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依次类推……

4、分解者:属异养生物。指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将有机体分解成无机物返还给无机环境。不可缺少。

§24、食物链和食物网

1、概念:生态系统中生物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多个食物链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结构。

2、食物链的启示环节必须是生产者,不包括分解者,食物链中的箭头由低营养级指向高营养级。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4、沿食物链方向,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

5、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6、沿食物链,碳元素在生物间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分解者将其分解返还给无机环境,可再次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在全球范围循环的。

§25、生物系统的稳定性: 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2、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26、人与生物圈

1、生物多样性:地球上全部动物、植物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生态系统。

2、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常考药用价值资源:五灵脂、海螵蛸、蝉蜕、蟾酥

4、我国生物多样性:①物种丰富。裸子植物最多;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具世界第三;鸟类最多

②古老物种多。大熊猫(活化石)白鳍豚(水生濒临灭绝)银杉(植物活化石)水杉、珙桐(鸽子树)、扬子鳄(珍惜爬行类)都是我国所特有物种。

③经济物种丰富。 ④生态系统多样。

5、多样性破坏的原因: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开发利用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的入侵

6、多样性的保护: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保护区,保护大熊猫、金丝猴;

青海省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

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②迁地保护:就地保护的补充,为将药灭绝的生物提供生存的最后机会。

③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颁布法律法规,规定“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我们强调保护但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27、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炭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

2、水污染:环境中一些污染物(重金属、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叫生物富集作用。

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质恶化叫富营养化。

3、土壤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又叫“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遗传和变异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相关推荐: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生物的进化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生物与环境

标签:生物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