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会考 > 高中会考复习资料 > 政治

高中会考政治知识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编辑:sx_xiexh

2013-12-02

会考是同学们高中学习的一个总结,它的实施使高考与高中毕业有为明显区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会考政治知识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希望同学们在会考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基本问题

1.我国国家机构

(1)我国国家机构按其类别可分为五部分: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军事机关;按层级可以分为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

(2)我国中央国家机构的是: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国家主席③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④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⑤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⑥中央军事委员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2.人民代表大会

(1)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解释见P56)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使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的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3.人大代表

(1)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权力。

(2)产生:人大代表的产生有两种方式:直接选举(县级及县级以下);间接选举(县级以上)。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3)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4)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地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

(5)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

①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③对人民负责④受人民监督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2)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组成国家政权体系,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地位:我国的政体;根本政治制度

(4)最重要的特点:民主集中制

①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②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

第三,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5)宗旨:人民当家作主

(6)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7)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宗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④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使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民李贺无比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中国共产党

(1)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是什么?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②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② 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③坚持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2)为什么要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进一步回答了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②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3)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②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我国民主党派

(1)概况: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

(2)性质: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用户社会主义事业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8.我国的政党制度

(1)含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地位:基本政治制度

(3)特点(基本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②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4).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

①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5)优越性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6)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们决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②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实质上是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其后果必将是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9.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社会主义阶段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形成这一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是,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3)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和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别,依然存在,并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4)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国家: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团结帮助少数民族。

1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民族平等,①含义:我国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②有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少数民族实现民族平等和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③地位: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3)民族团结,①含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相互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②原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③地位: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4)各民族共同繁荣,①含义:在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②原因: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③地位: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5)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三者之间关系,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1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①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方。②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③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它自治权五个方面。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2.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教徒在宗教场所内进行的各种活动。国家在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同时,坚决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反犯罪活动。 ④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把信教群众和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政府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②邪教不是宗教。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取缔邪教组织,严惩邪教犯罪,以逐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展开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宗教自身的要求。

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第一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第二要求他们要服从和服务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第三支持他们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第四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13.弘扬科学精神

(1)为什么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

②是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

③是科教兴国的要求。

(2)怎样弘扬科学精神

①国家坚持不懈的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②中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的人生。

14.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为什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怎么办:

①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③建设政治文明设计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

④最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5.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关系

(1)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执政方式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但党委并不能取代人大、政府和政协的职能;(2)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进行监督,从而避免政府决策失误;(3)政府负责贯彻执行人大通过的法律和决议的有关行政工作部分;(4)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促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献策。

16.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之间的关系

第一、三者分别是我国的国体、政体和领导核心。

第二、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通过它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第三、我国工人阶级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领导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的。党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路线、方针和政策,然后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实现对国家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巩固发展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必须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二、一句话知识点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我国人民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而是通过人大代表来直接行使。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5、社会主义阶段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6、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7、人大(权力机关)≠人代制(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权力机关(各级人大)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

8、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代制)

9、 国家职能只能由国家机构履行,党派(中共、各民主党派)、政协、社会团体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10、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两个坚持)≠基本方针(16个字)≠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具体活动上是相互监督的关系≠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关系。

11、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相互监督的关系,但各国家机构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1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是受人大的监督和制约;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的监督。

13、人大代表的产生是选举,政协委员产生的办法是推荐。

14、 原则不等于事实。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平等原则,但并非指各民族已在各方面实现了平等(如经济文化方面尚未实现平等),但在政治上已实现了平等

15、政府、部、委、央行、署的机构判断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党的宣传部、组织部除外),公安机关(公安部)属于国家机关中的行政机关。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县委是党组织。

16、国家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励宗教发展与鼓励公民信教。宗教组织的状况发生了变化,但其本质仍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没有发生变化。

17、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个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而绝无优劣之分。

18、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19、党的性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会考政治知识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到这里,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兰州市高中政治毕业会考复习资料(时政)

2013届会考政治复习资料(必修二)

标签:政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