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地理教案

高一地理教案:大气圈与天气教案

编辑:sx_songj

2014-07-01

摘要: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教案:大气圈与天气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习目标】

1、 了解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2、 绘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3、 举例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掌握近地面风向的形成原因。

4、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析其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 通过读冬、夏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理解季风的成因。

6、 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常见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点,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过程】

活动1:阅读课本,填表2-2-1说明大气圈的组成及作用。

表2-2-1

大气成分 各成分的作用

干洁空气 N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量_____)

人类和一切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必需的物质(含量____)

①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__的原料,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气体

O3 能够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__________,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活动2:读课本内容和“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

②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③各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为什么不同?

④各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活动3:阅读课本“大气的受热过程”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根据课本“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和地图册“各种辐射波长范围”图,说出太阳辐射的主要类型。

②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有哪些?

③画出示意图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④分析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活动4: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 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②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③举出两到三个自然界中热力环流的例子,并绘制示意图。

活动5:读课本“大气水平运动——风”部分的内容和有关图示,完成下列填空:

①高空的风主要受 力和 力的作用,风向 。

②近地面的风受 力、 力、 力的作用,风向 。

③在北半球的实际海平面等压线图上,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 偏转,与等压线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 。

活动6:阅读课本“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部分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说一说在假设地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的前提下,赤道与极地间的大气环流(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绘图说明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②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移动。读课本图“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向随季节怎样变化,移动幅度大约是多少?

③结合表2-2-2中的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表2-2-2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状况 降水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温带大陆西海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地中海气候 冬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夏雨型

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

活动7:海陆分布破坏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理想模式,对三圈环流产生了重大影响。读“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和“亚洲季风”图,结合课文内容,填写表2-2-3。思考为什么东亚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东亚、南亚的季风成因有何异同?

表2-2-3  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

地区 季节 形成原因 风向 特征

东亚 冬季

夏季

南亚 冬季

夏季

活动8:天气是大气短期的物理状况,在天气系统的影响下易发生变化。常见天气系统有哪些?它们影响下的天气如何?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填写表2-2-4和表2-2-5,分析锋面系统、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系统及影响下的天气。

表2-2-4 锋面与天气

锋面类型 结构图示 天气变化过程 举例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暖锋

表2-2-5  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的特点与天气

【典型例题】

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A,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 ,B 。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 风,D点盛行 风,我国此时的天气的主要特征是 。

总结:高一地理教案:大气圈与天气教案就为大家整理到这儿了,希望大家在精品学习网学习愉快。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