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东汉的兴衰

编辑:sx_wuqb

2013-12-09

好多老师又要忙着为同学们写教案、备课。教案的制作需要清晰地思路,条理的章程,精品学习网编辑了高一历史教案:东汉的兴衰,欢迎老师们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1. 知道东汉建立的基本情况;知道刘秀的"柔道"政策是"光武中兴"的原因所在;知道东汉豪强地主庄园的基本概况;知道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 东汉王朝衰败的主要原因。

2. 从观察图像和阅读文献中获取历史信息,初步掌握归纳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特征的方法;从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的共同原因和作用;比较东汉豪强地主田庄与欧洲中世纪庄园的异同;比较王莽"治天下"与刘秀"安天下"的不同效果中,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

3. 通过对王莽"托古改制"的分析,认识不合时宜、脱离实际的改革难以获得成功。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通过对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分析,认识大一统帝国体制下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东汉的衰败

难点: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及其对东汉政局的影响。

说明:

1."兴"指兴盛,"衰"指衰亡。兴盛主要是指光武中兴,东汉之所以兴盛,是因为刘秀调整了统治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衰亡主要是指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专政,政治腐败,最终引发了黄巾大起义,所以本课的重点是"光武中兴"和"东汉的衰败"。

2.东汉建立后,刘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因为刘秀本人是南阳豪强地主,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的。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以后几代皇帝即位时年龄都很小,造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政治越来越黑暗。本课难点是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及其对东汉政局的影响。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由简要介绍汉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导入新课。

说明

本环节设计开门见山:人们提起中国,总要盛赞汉唐王朝,说明汉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说明汉朝在世界上的深远影响。但是说起汉朝,人们往往更多地记住了西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记住了西汉的一统天下。对东汉的历史,却感到比较陌生。是东汉经济不够繁荣、政治不够清明么?是东汉政权存在的时间太短、内容不够丰富么?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习东汉的历史作铺垫。

2.讲授"新朝建立及王莽改制"

说明

本环节设计主要掌握新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及王莽改制的大致情况。

思考:王莽改制为什么难以取得成效?

王莽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王莽沿用西周法制、脱离实际;二是触动了贵族、官僚等势力集团的利益;三是人民也没有获得实惠;四是原来的社会矛盾未解决,又增加了新的混乱。

3.讲授"光武中兴"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其含义。比较分析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与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异同。

说明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首先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概况。然后提出问题:光武中兴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后,教师指出:东汉初年,经济凋敝,满目疮痍,面临王莽留下的烂摊子,亲自参加过推翻王莽政权的农民起义,亲身体验到农民的巨大力量的刘秀,决定采取安抚政策,以"柔道"治理天下。具体措施可以概括:一是简政以安民,即包括废除王莽的苛政,平反冤狱,释放犯人,也包括裁并机构,整顿吏治,节省开支;二是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减轻田租,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目的是缓解社会矛盾。三是重视人才和文化教育。引导学生阅读课本39页文字,了解汉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和刘秀重视人才的史实。

光武中兴的含义:一是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二是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三是天下出现盛世局面。

拓展: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与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异同。

相同点:从背景和目的看,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统治,也是为扭转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而采取的对策;从措施上看,主要都是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来恢复、发展生产,但得利最大的还是豪强地主;从效果看,都出现了盛世局面。

不同点:光武帝着重解决奴婢问题,重视吏治整顿,重视文化教育;光武帝的"柔道",滋养了豪强地主势力,使东汉政权潜伏着分裂割据的隐患。而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则为汉武帝的"有为"和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4.讲授"东汉的衰败"

提出问题:导致东汉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哪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分析归纳。

说明

本环节是教学的难点。提出问题:导致东汉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归纳如下:一是刘秀的"柔道"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二是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三是外戚、宦官和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相互倾轧,激烈争斗,政治更趋腐朽黑暗。

教师可以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制切入,分析上述几点的关系。东汉建立后,刘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因为刘秀本人是南阳豪强地主,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的。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的年龄都较小,容易导致皇权旁落。豪强地主势力控制着东汉仕途之门,与外戚、宦官和士大夫交接、相互倾轧,统治集团内讧不断,东汉皇帝异常短寿,政治异常黑暗,终于导致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地方豪强拥兵自重,形成了军阀割据。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5.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对东汉的历史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我们了解了东汉初的"光武中兴",了解了东汉中期以后的黑暗政治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外戚宦官专权,终于导致黄巾起义爆发。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走向衰败。

[资料附录]

资料1:豪强地主

战国以来,地主阶级除去经营土地(兼并)以外,要想加速上升,必须采取其他途径:一种是做官致富,一种是经商放债,一种是暴力掠夺。由此而发家致富的人统称为豪强。一郡,甚至一乡、一里都有大小豪强。地方豪强势力膨胀,有碍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所以秦、西汉两朝都曾经迁徙天下富豪到京城,削弱他们对地方的控制。

豪强地主,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类以经营土地为主,在朝廷有官爵,称为"上层豪强";一类以经营工商业为主,兼营土地,被称为"下层豪强"。秦、汉都不允许下层豪强作官,在社会上也不被人尊重(封建社会的统治者重农抑商)。武帝以后,豪强势力一直增长,西汉末年,朝廷对他们完全丧失了控制能力。王莽代汉后,想用改制的办法削弱部分豪强(主要是下层豪强)的财富,结果失败。刘秀称帝,主要依靠豪强地主的支持。东汉建立后,豪强地主的势力增长起来。不过光武帝凭借着自己的权力和农民战争对豪强的打击,部分地恢复了对豪强地主的管束,汉元帝(前48年即位)时,朝廷又逐渐对豪强失去了控制能力。到东汉后期,封建王朝的权力完全被豪强地主集团的代表所操纵。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书》

资料2:外戚宦官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公元88年和帝即位以后),皇帝大多年幼无知(东汉中期从汉和帝至汉灵帝共8帝,除殇帝、冲、质即位不到一年以外,其他五位皇帝即位时,年龄最大者15岁,最小者仅10岁)。中央政权实际上控制在外戚和宦官手里。88年和帝即位(10岁),窦太后揽权,外戚开始专权;92年和帝联合宦官杀窦宪,宦官开始参政。107年安帝即位(13岁),外戚宦官并用,下层豪强开始进入仕途。安帝死,宦官杀外戚,立顺帝(11岁),宦官势力大进一步,下层豪强进入仕途被承认为合法。146年桓帝即位(15岁),外戚梁冀掌权。159年宦官杀梁冀,宦官独霸政权。下层豪强从此也可以做朝官。外戚是上层豪强在中央政权的代表,宦官则是下层豪强在政治上的靠山。外戚宦官互相倾轧,反映了两派豪强地主集团之间的斗争。在斗争中两派豪强地主势力都遭到削弱,士族地主集团的力量逐渐壮大起来。外戚和宦官都是统治阶级内部最腐朽的政治势力。在他们的统治下,政治腐败,贿赂公行,贵族官僚生活无度,人民饥寒交迫,无衣无食。184年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书》

资料3:《后汉书·仲长统传》载: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徒,众也;附,亲也。"

[板书设计]

[训练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材料二: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引自《后汉书·光武帝纪》

高一历史教案:东汉的兴衰是不是很有意义呢?各位同学和老师在阅读的同时也要注意开拓思维,注重积累,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精品学习网伴你成长!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