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uqb
2013-12-11
好多老师又要忙着为同学们写教案、备课。教案的制作需要清晰地思路,条理的章程,精品学习网编辑了高三年级历史人教版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欢迎老师们参考借鉴!
考点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1.建国初的经济状况及原因:
(1)状况(经济全面崩溃):工业停产、交通瘫痪、通货膨胀、生活困苦
(2)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
2.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3.意义:使新中国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和新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从而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一五计划)
1.时间: 1953年到1957年底止。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一五计划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步骤。
2.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基本任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起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由此开始起步。其特点是:同时并举。
4.结果: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以钢铁、机械和化工增长得最快,工矿业的建设成就尤其突出,在东北建成了我国的重工业基地,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开始改变我国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意义)。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三大改造)
1.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方式:农业——参加合作社;手工业——参加合作社;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3.意义:实质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探索与失误(十年探索:1956—1966)
一)正确探索
1.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共开始在实践中独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周边局势趋向缓和
2)内容:
分析国情——建设工业国的愿望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的矛盾;人民对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对外开放
(一).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基础: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原则:平等互利;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二)背景:
①国际: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中日关系相继实现正常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
②国内:十年动乱的破坏,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二、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1.含义:(《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86)
2.我国的经济特区:1979年给予广东、福建部分地区以优惠政策;1980年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3.特点:
4.意义:①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②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③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背景: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地域创造了条件;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和回京后的谈话,坚定了党中央进一步开放的决心。
2.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1992年):
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地带(1992年)
3.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实施:
1)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
①概况:1988年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中设立,至2002年,全国共设立了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②目的: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以带动当地经济技术的发展。
③特点:知识密集,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资金来源以外资为主;经济成分以“三资”企业为主;产品结构以工业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经济体制以市场调节为主。
④作用: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知识窗口、技术窗口、管理窗口、对外政策窗口)
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
以发展高新技术为目的而设置的特定区域。是智力、技术密集,促进科研、教育和生产结合的综合性基地。如苏州、合肥、郑州、长沙、济南、唐山等。
4.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三)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
2.浦东开发的决定、目的: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3.浦东开发的有利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2.格局的特点:点线面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
高三年级历史人教版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不是很有意义呢?各位同学和老师在阅读的同时也要注意开拓思维,注重积累,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精品学习网伴你成长!标签:高三历史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