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高三年级历史人教版教案:俄国历史

编辑:sx_wuqb

2013-12-11

好多老师又要忙着为同学们写教案、备课。教案的制作需要清晰地思路,条理的章程,精品学习网编辑了高三年级历史人教版教案:俄国历史,欢迎老师们参考借鉴!

一、温故知新

政治制度:

政治

对外战争:

经济:

思想:

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4年的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使苏俄的经济濒于崩溃,加上1921年天灾造成的饥荒,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也加剧了国内经济的进一步恶化。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农民暴动、水兵暴动此伏彼起。为了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根据列宁的提议,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苏俄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要点包括:在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在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允许私人兴办小企业。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受到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掌握苏联党和国家领导权。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召开,斯大林代表党中央提出,必须使苏联变成在经济上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国。这就决定了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所不同,它优先发展的是重工业。从1928年开始,苏联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1927 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此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问题。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30年代末40年代初,苏联工业生产增涨速度明显下降。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占绝对支配地位,苏联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把这一变化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1936年,苏联召开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种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缺陷也很严重。经济上管得过死过严,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十分低下,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被战争打断。194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第四个五年计划,195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1940年的73%,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显著。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作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地位逐步确立。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农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最后失败。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

赫鲁晓夫下台后的18年,勃列日涅夫执政。他的改革和赫鲁晓夫一样,也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修修补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他把经济改革重点转移到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方面,前期取得了一定成效。后期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上台之初先是进行经济改革,困难重重,从1988年起,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四、本专题你需要通过的测试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后,国际格局的基本发展趋势是

A.缓和与动荡并存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2、有人称《战争与和平》为“社会人生的镜子”。此书的一切商品贸易 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29、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得到农民支持拥护的一项措施是

A、废除实物配给,实行商品买卖

B、有全由面没收私人资本转向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允许恢复部分小型的私有企业

D、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30、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31、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积极性不高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缺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整

33、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A、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34、二战后,针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率先进行改革的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35、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共同点主要是

A、改革的重点放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B、改革使社会经济全面振兴,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C、改革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旧有体制,积累了许多问题

D、改革使军备力量大大加强,对外推行积极进攻战略

36、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高三年级历史人教版教案:俄国历史就到这里结束了,同学和老师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能有所启发,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