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二生物教案

高中高二生物教学设计:人体的器官移植

编辑:

2014-07-14

学生回答:1、幻想阶段:相传公元200年左 右,名医扁鹊曾给两个病人进行心脏移植,并取得好的效果。

2、实验研究阶段:

19世纪有人开始了器官移植的动物试验,但是移植时并不吻合血管。

1902年有人开创性的应用血管缝合法进行了心、脾、肾等动物移植试验;

1936年俄国一位科学家首次进行了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患者死于术后48小时。此后十年还有医生进行过类似的肾移植,但病人很难长时间存活,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人体免疫排斥反应缺乏了解。

3、临床早期阶段:

1954年默里实施同卵双生姐妹间肾移植成功-医 学史上首次长期有功能存活的移植器官;

现代器官移植经历 了3个重要的突破才建立起来:1、血管吻合技术的发展;2、供器官低温保存的成功;3、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4、临床发展阶段 :

20世纪60-70年代,器官移植手术还存在很大障碍,主要缺乏免疫抑制剂。直到1978年新一代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问世。

器官移植的实例------肾移植

肾移植是把一个健康的肾脏植 入病人右下腹的髂窝内。因为右侧髂窝的血管较浅,手术时容易与新肾脏血管接驳。一般多选择髂内动脉进行吻合,如果右髂内动脉管腔内出现动脉硬化、管腔狭小,术后恐血流量不足,亦可以与病人髂外动脉作吻合,血管吻合后,放开全部阻断血管的血管钳,待新的肾脏供血良好,便逐层缝合腹壁,完成手术。肾移植并非新肾与旧肾的交换。

(二)器官移植的现状

至今人体几乎全部的器官、细胞和组织均能移植,移植已成为现代医学中极为重要的常规治疗方法。肾、肝、心、肺、骨髓等器官移植已成为公认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十年来多器官联合移植也进入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我国自1962年吴阶平教授开展首例临床肾移植以来,器官移植已有了长足的进步。

介绍我国器官移植的现状,我国供体器官严重短缺的现实问题,提出问题,

问题一:如何解决器官移植过程中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MHC产物在人类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自1956年由Snell首先提出MHC概念, 1958年Dausset发现第一个HLA,至今已发现了几千个不同的HLA抗原。人类供、受者之间HLA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免疫抑制剂的问世解决了这一问题,

环孢素A。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