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mengxiang
2014-10-13
摘要:精品的高中频道为广大师生编辑了“2014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希望在您的授课与学习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欢迎大家点击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谢谢您对精品学习网的支持!
巩乃斯的马 备课资料
合作与讨论
1.文中的“马”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提示:“马”是进取精神和崇高感情的象征,是力与美的美妙结合。作家先通过对比,议论马不像牛、骆驼、驴子的形象,它在广阔的草原上“是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马虽然接受了文明的洗礼,却仍然保持了自由的生命力,与人类是朋友而非奴隶,兼得文明与自然之长:“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让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故而认为“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很显然,马的形象寄托了作者自己对不受羁绊的自由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2.作者是怎样刻画“马”的形象的?
提示:文章中的两个场面典型地刻画出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的融合。一个场面是作者1970年在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时忍受不了精神的压抑,在冬夜旷野的雪地上纵马狂奔的场面,“随着马的奔驰、起伏、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感受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是何等的痛快舒畅啊!”马的狂奔与人的情感的宣泄合拍,生命的强力冲动抗拒着阴暗低沉的气候,在压抑的环境中使人重温到自由的快乐——了解了这层含意,就不难理解作者何以如此钟情于马。在另一个场面中,作者进一步展示了这种生命力的冲动达到极致时酒神式的狂乱奋发的境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的眼里。这是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最壮阔的马群奔跑场面: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精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崇高的场面,使得叙事人“发愣、发痴、发呆”,在几分钟内见到的将“终身受用不尽”,因为在人生的瞬间他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界真正的崇高壮烈。
知识运用
本题重点考查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选用词语(包括虚词)的能力。
【例】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大型盆景可以用来 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3)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 给人以繁华之感, 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 营造 即使╱也
B.应对 创造 即使╱也
C.应付 创造 尽管╱但
D.应对 营造 尽管╱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选用词语(包括虚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这道题考查了两对实词,一组虚词(关联词语)的辨析。实词、虚词一起考查,既节省了题量,又增加了考查面,也加大了考查难度。第(1)小题,应选“应对”一词。“应付”一词的常用义项有:①采取某种方法对待某人某事。如:应付复杂的局面;②应酬;敷衍。如:采取应付的态度。③将就;凑合。如:这顶帽子今冬还能应付过去。“应对”一词的常用义项是:对答,答对。如: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现在,“应对”这个词更多的表示准备采取某种方法、策略、手段来解决面临的任务、困难等。根据该句语境,两词似可通用,但根据普遍的语感,“应付”这个词语贬义色彩明显,带有一些消极、被动的情感倾向。相较而言,用“应对”更贴切。第(2)小题,应选“营造”一词。该句是说明客厅内大型盆景的布置所产生的艺术氛围,应该用“营造”。“营造”一词的常用义项有:①建造;如:营造住宅。②制作;做;如:营造器物。③构造,编造;如:各肆营造,枝叶徒繁。含有相异语素的近义词,应该抓住那个不同的语素来辨析,“营”字重在“营构、构造”;而“创”字重在“独创、首创”。“创造”的常用义项是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第(3)小题,“尽管/但”表示转折关系(含有让步意味)。而“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含有让步意味),从该句群第二个句子(复句)前后两个分句的内在语意逻辑关系看,应该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答案:D
知识赏析
1.作者简介
周涛,原名周小涛,男,1946年3月15日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祖籍山西,在京启蒙,1955年迁居新疆。1965年考入新疆大学中文系,开始发表作品。1970年接受“再教育”一年。1972年分配至喀什市团委工作。1979年参加人民解放军,调入新疆军区政治部创作组。1986年后在兰州军区政治部创作组工作。1979年长诗《八月的果园》出版。1982年后,与杨牧、章德益等合力发表“新边疆诗”,对西部文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著有诗集《牧人集》《神山》《鹰笛》《野马群》《云游》等,长诗《山岳山岳丛林丛林》等。代表作有《野马群》《马蹄耕耘的历史》《鹰之击》《一座名叫博格达的峰峦所塑的雕像》等;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曾获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诗集《神山》获第二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者喜爱。部分诗作被介译到国外。他的诗歌和散文多取材于西北边疆生活,特别是部队生活,开掘、张扬在极度艰难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韧性,格调雄壮、冷峻,具有纵深感、历史感。他是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之一。
2.文章结构
本文中有20个自然段,按照内容侧重点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层次:
第一部分(1~3):表明偏见,并谈马的象征意义。
第二部分(4~8):马给“我”以勇气和幻想。
第三部分(9~13):马群给“我”以“完整的世界”。
第四部分(14~19):暴雨奔马,使我对马有了新的认识。
第五部分(20):请求谅解偏见,照应开头。
3.艺术特色
周涛的散文常常将思想的表现与感性的叙述、描写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清澈而又深邃的风格。在《巩乃斯的马》中,“马”作为核心形象引起了他对于世界的思考,通过马联想到人生不朽的壮美和潜藏在其深层的忧郁,联想到流淌于民族精神中的英雄豪气与进取精神——现实与想象、情感与理性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崇高深邃的气韵与精神。不过,这种理性颇强的写作之所以能够达到崇高的风格,与其浸透了生命体验的感性的叙述、描写是分不开的。《巩乃斯的马》中描写的两个“马”的场面,是具有典型的西部草原特色的广阔壮烈的场面,正是这种特有的西部风情,提升了作为个体的作者生命境界,形成一种特定的西部气质,同时也显示出作为特定人文景观的西部气质是与特有的自然景观分不开的:这种广阔纯洁的自然景观是精神处于绝境的人的最后的支持,既逼迫又提升着使个体达到一种崇高壮烈的生命境界。对于周涛来说,马的优美而不羁的精神正是这种西部气质的象征,他偏重它自然的一面,尤其是自然作为人的精神的最后支撑这一点。他写到,在那个与世隔绝、生活单调、充满潜伏危险的年代,他只有一个乐趣,看马:“不像书可以被焚,画可以被禁,知识可以被践踏,马总不至于被驱逐出境吧?”这样,他就从巩乃斯的马身上找到了“奔驰的诗韵,辽阔草原的油画,夕阳落照中兀立于荒原的群雕,大规模转场时铺散在山坡上的好文章”。当然,也有我们在上段所指出的淋漓尽致、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人与自然处于一种互相激发的状态,终于将本来地方色彩颇浓的西部风情上升到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境界。
总结:新的学期精品学习网会为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以上就是2014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请持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