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教案:涉江采芙蓉教案(4)

编辑:sx_mengxiang

2014-10-12

精品学习网小编为您整理高一语文上学期教案:涉江采芙蓉教案(4)一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

师:板书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下面,请大家看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师:《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下面请大家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情感把握,好不好?

生:好的

生:听课文配乐录音后自己反复阅读

生:分组讨论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生: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师补充: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生: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师:在古代诗文中,“芳草”、“兰泽”等鲜花仙草往往和知己、君王联系在一起,也往往用来表达美好的事物和情感。比如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大量的这样的诗句。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生1:这是过渡

生2:为下文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师: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1:不是,这样写含蓄些

生2: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补充:“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生1:“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生2:“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1: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

生2:爱之深才思之深嘛,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高一语文上学期教案:涉江采芙蓉教案(4)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广大师生喜欢本文,点击查看更多高一语文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