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3-29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课程,不能急功近利。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格式,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用典的特色
教学设想:
1.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2.注意比较,比较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东坡词豪放,有铁板铜琶之称,看下面对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
问:该对联写的是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
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导入二:同学们是否都看过《射雕英雄传》?其中有两位男主人公——郭靖、杨康。他们的名字由何而来呢?是为了牢记北宋的“靖康之变”,记住力抗金兵。而到了南宋呢,金的侵略更是肆无忌惮,而统治者却采取了躲避苟安的态度,导致南宋偏安一隅的状态,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就这样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就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怀古伤今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解作者及背景
三.朗读、疏通字词,明确韵脚:
1.风流:
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在古诗文大抵是如此意思,
变通:“数风流人物”“千古风流人物”……
2.“英雄难觅孙仲谋处”是倒装; “烽火扬州路”是倒装句。
变通:多情应笑我 独立寒秋……
3.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4.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5.北顾:回头向北望。
6.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找出韵脚,并在朗读中体会。 --------左、住、虎、顾、路、鼓、否。
四.赏读 上阕:
1.上阕写了哪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4.小结:
上阕: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下阕:
1.第一层“元嘉草草”句。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2.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3.“赢得”能否用“落得”来代替?
明确:比较体会强烈的讽刺意味;“仓皇北顾”(想象这一场景),匆忙而慌张,回头看着北方向南逃跑,突出并讽刺其可悲的结局。
4.第二层“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
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
“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
“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5.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6.最后三句是第三层。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明确: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7.小结: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五.归纳全诗: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
六.品味鉴赏:
1、要求学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3)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者对照,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
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 ------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
------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
------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2、找出词中涉及的人物及作者的用意。
--孙权:“江山”冠以“千古”,一入手便勾起了人们绵绵不断的今古兴亡之思: 物换星移,沧桑屡变,神州大地上几番分合,几番易主。在这幅历史画轴面前不禁从江山联想到人事,于是引出与京口有关的第一个典故: 孙权。他曾多次于此拒强敌于江北,但这样的英雄现在却不复存在了,就是连昔日的繁华与功业也都被岁月的风雨消磨殆尽。这决不仅是对孙权一个人的评价问题,它已成为抗战派与投降派斗争的焦点之一。所以在此引用孙权之典,不但是即景生情,而且是对南宋政权苟且偷生,偏安江左的极大不满,是对长期以来投降主和派的强烈谴责。
--刘裕:繁华已逝,萧条满目,于是引出了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典故: 刘裕。人们传颂着那斜阳照射的草树之间,那平常的巷陌之内,就是刘裕当年生活过的地方。虽然荒凉,但它毕竟孕育过这样的英雄,这是对英雄的向往,这是民族的骄傲;刘裕虽然伟大,他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而今变得如此荒凉,这又是对英雄的哀叹,对不肖子孙的谴责。“万里”指被敌人占据的中原地区。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刘裕曾在京口住过,两次从京口起兵,生擒了燕王和秦王,成就了北伐的大业。作者登临北固亭,自然要想到他们,借古讽今。作者借赞扬孙权、刘裕,讽刺南宋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刘义隆:这里引用第三个典故: 刘义隆。刘义隆是刘裕的不肖之子,好大喜功,冒险北伐,结果大败,北魏军一直追到长江边,几乎遭到覆灭的危险。刘义隆只落得仓皇北顾,“北顾涕交流”。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赢得”二字沉痛万分,悲愤之至。这三句暗指南宋近事,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用张浚北伐,在符离集遭到大败。作者希望当局接受历史教训,不要轻举妄动。引用这一典故有力地证明了辛弃疾在北伐中有正确的战略思想及讲求实际,他力主用兵又决不苟同韩姹胄之冒进。
--拓拔焘:从拓拔焘的入侵自然想起了金兵的入侵,词从怀古转到伤今。这一句指自己南归已四十三年,四十三年过去了,当时的惨象记忆犹新( 指1162年金兵对南宋发动进攻,占领了扬州一带地区,“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这种辛酸的场面时刻萦绕在作者心头。如今登上北固亭面对扬州路,想起刘义隆的历史教训,自然又涌上心头,作者将它写出来也是为了警告统治者切莫重蹈复辙。这里使用第四个典故:拓拔焘。作者写下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情景: 佛狸祠是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而瓜步山下的同胞却早已忘掉这一点,在那里欢天喜地地祭社。这是多么令人怵目惊心的不协调,在这“喜庆”之中包含了多少麻木与耻辱。作者写此情景在于从反面激励人们只有收复失地,光复祖庙,才能使同胞免除灾难,同时也是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了收复失地。
--廉颇:这里使用第五个典故: 廉颇。但作者一片复国的热情谁能理解呢! 他虽身居抗战前线却并未受到重用,政敌在时刻窥探着任何可利用的机会迫害他,所以他不禁想起了廉颇。辛弃疾雄心一似廉颇,但在更为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在更为腐败的政局中比廉颇还不得意,竟连人过问都没有。“凭谁问”三字包含着屈原式的“荃不察余之中情”的悲愤与感慨。怀念廉颇,正说明壮志未酬,但朝庭不重用,又有什么办法呢?
七.比较阅读: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相同点:
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
2、不同点: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
(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九.课外延伸:
1.“春女思,秋士悲。”是古代文学的一大主题。
“秋士悲”的类型有:怀才不遇、老大无成、小人排挤、不受重用、人老珠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2.《声声慢》《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进一步认识婉约派和豪放派区别。
项目分类 婉约词 豪放词
写作内容、对象 个人身世 社会风云
叙述口吻 弱女子 士大夫
关注范围 都市风情 社稷抱负
表达方式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诗作视野 局限(小) 开阔(大)
诗作风格 委婉蕴藉 刚硬强健
诗作作用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总结:
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 “词为艳科” ,“诗庄而词媚 ”,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
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主张 “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 ,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板书:
孙 权: 英雄难觅
上阕 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刘 裕:寻常巷陌、金戈铁马
刘义隆:草草出师,仓皇北顾 警告当朝 咏史抒怀
下阕 烽火扬州路,神鸦社鼓 愤斥偏安 借古讽今
诗 人: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壮志未酬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格式,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