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jy
2016-04-18
孙犁对妻子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犁晚年在妻子过世7年以后写的一篇悼念亡妻的散文《亡人逸事》。下面是高一语文亡人逸事教案检查总结,供大家认真学习。
一、导入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缜的诗句耳熟能详,曾经到过沧海,见过无比深广之水的人,别处的水就相形见绌了,除了巫山云雾之外,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了,经历过那么多事,如今回首,只有和你那段日子才是最值得怀念的,这是元缜写给他亡妻的,以沧海之水,巫山之之云比喻爱妻,表达对妻子的执着和专一。苏轼在妻子死后多年也有首悼念亡妻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简单解释。)谪居山东时,悼念亡妻王弗所写的一首词。十年过去了,一生一死,永别茫茫,虽然强制自己不去思量伤心往事,但夫妻深情总是难忘,你的孤坟 在家乡四川,我孑然一身在山东,相隔千里,天各一方,无处诉说满腹凄凉,纵使相逢,你也不认识我这个老头了,风尘满面,鬓发如霜,夜里忽悠悠做了个梦,回到故乡看到你“当窗理云鬓”,我们相顾无言,只有满面泪痕,我醒来料想,年年岁岁断肠的是那轮明月下的你那坟冈。
孙犁在妻子去世半年后也写过一首悼念亡妻的诗——《题亡人遗照》(即《悼内子》):“一落黄泉两渺茫,魂魄当念旧家乡。三沽烟水笼残梦,廿年嚣尘压素妆。秀质曾同兰菊茂,慧心常映星月光。老屋榆柳今尚在,摇曳秋风遗念长。”
文中对妻子充满了赞美的怀念——“秀质曾同兰菊茂,慧心常映星月光”,赞美妻子兰心慧质;“老屋榆柳今尚在,摇曳秋风遗念长”睹物思人,然而物是人非,寄托了作者飞鸿失伴后的不尽哀思。
二、 作者简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孙犁: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起因病辍笔。1977年以后,又写有不少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荷花淀派”开创者,散文和小说都体现了清新和诗情画意的特点,他的许多小说都是可以当作散文来读的。
三、 总体把握
1、下面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起来思考一个
问题:文章已经分好了四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起一个标题。
① 缘定,“天作之合”,写事巧
② 初识,“看戏相亲”,写其贞
③ 持家,“勤劳持家”,写其能
④ 临别“总其一生”,写自己不尽的思念之情。
2、孙犁的女儿在回忆父亲时写道:
父亲对妻真诚如一。他不摆一个名作家的架子,关心她尊重她体贴她帮助她,从没虚的没假的,工资、稿酬都一分不剩地交给她。他们性格互补,又能相互宽容。父亲对母亲不仅从无挑剔指责,也从未因文化上的巨大差距而生轻视之心。有时,父亲像个和蔼的老师,教母亲认几个简单的字,给她讲几句有关夫妻情分的古诗,或讲一两个文学名著的典故。母亲笑吟吟地听着,有时我也跟着一块儿听。父亲视发妻如同知音,给她讲自己创作中的甘苦,讲别人对他的评价,讲他自己创作上的不足,讲古人“著作等身”的成就。
母亲对父亲的好是一言难尽的。孩童时,我留着齐眉穗儿,梳着独角辫儿,父亲在山西路宿舍小木桌前吃饭的时候,我专门爱站在他身后给他“梳小辫儿”,父亲虽没生气,母亲总是急忙哄我到外面去玩,生怕影响父亲吃饭。最让人感动的是,有时母亲干脆歪着头在一边看着父亲吃。
父亲很知足自己的写作环境,从不为生活用品四处去买东西,都是母亲张罗。可母亲出门买菜他总是惦记着,下雨下雪天就叮嘱别滑着,天冷刮风就叮嘱穿暖和点别感冒,看见母亲头发长了,父亲就说:“来,我给你铰铰。”他小心翼翼剪得很齐。
……(文革时)是母亲的劝说、激励,帮助父亲活了下来。荆钗布裙善解人意的我母亲,在父亲心目中的分量始终沉甸甸的,就像他宁肯喜欢在案上供奉一盆朴实无华的贞石,虽不名贵奇特,却悦目可人;宁肯欣赏窗台上一棵清静淡雅的白菜花,虽无冽郁的香气却耀眼光明。母亲的坚忍不拔、从一而终以及种种细微照顾,都刻骨铭心地令父亲终生不忘。
半个世纪都快过去了,父亲对妻当年的痛苦记忆犹深,设身处地地替她着想,他自己的难过却埋在心灵深处,融化在文字之中。
3、孙犁的散文前期清丽柔美,后期深沉苍劲,本文写于晚年,典型的后期作品,把浓烈的感情寓于平淡的文字中,《亡人逸事》,是在妻子去世七年后写的,所以是痛定思痛的作品。痛定思痛,将生离死别之痛作了一种客观的观照之后写入文章。虽然,作者选择了一些“不太使人伤感的断片”,但那哀念之情却深深地渗透在字里行间。
4、那么你觉得文中作者对妻子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怎样的复杂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
文中有很多地方都有细节描写,请你选一个地方,说说你从这个细节描写的文字背后读出了什么?细节分析过程(前后讨论)
例: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
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件小事,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孙犁《亡人逸事》
在动荡流浪的生活中,孙犁买了两丈花布,寄往了妻子娘家。孙犁说,这是为叫她做衣服方便。要论方便,直接寄往自己家里,不是比寄往她娘家更方便么?如此多费一道周折,实则出于孙犁甚为周全的考虑。
看一看以前北方家庭的情况,可知孙犁对于妻子的体贴。当时北方家庭,尊卑长幼有序,礼教观念很重,女人落户到男方家里,以侍奉公婆,抚养儿女为第一天职,女人自己受点屈,吃点苦,似也天经地义。孙犁的妻子为了生活,不断学习劳动,两个大拇指因为时常推织机的机杼,已经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她要给自己织布做衣服,并非难事。可是,孙犁寄回的布匹,跟她自织的布匹,意义是不一样的。孙犁把布寄她娘家,是因为她在娘家做衣服,心态甚为放松。倘她在婆家裁剪做衣,那么,公婆的心中,定有一些不快:第一,儿子出门在外,理应多惦念长辈,倘与媳妇儿女情长,纠缠不休,岂不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叫大人伤心吗?第二,儿媳收到丈夫寄来的花布,理当率先考虑公公婆婆或孩子们,忙着给他们量体裁衣才对,若她自己美滋滋先来享用,怎能得到良好的口碑?
公婆与儿媳的关系,向来微妙而难于把握,不能不保持一点进退有据的分寸感。做儿子的,为了维持两方平衡,也只能设身处地,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多加考虑,以避免矛盾。夫妻恩爱,外在的热烈表达远不及对于对方的体谅与关切更为重要。我读孙犁此篇散文,每到此处,总有一种无言的微微难受。夫妻之道,即使随便,也该讲究一些世故人情。
两丈花布虽小,但夫妻情意的温馨,叫人不由漾起水样的感动。
孙犁认为,散文是一种“老年人的文体”,适于抒写自己一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积淀。没有浓烈的色彩,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词,朴实中隐含着炽烈,平淡中流露出深情。
人到老年的时候,历尽红尘,终于能够了悟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所在,然而感情却在岁月的积淀后更为深沉而浓郁。作者对妻子的愧疚、无限伤感之意,失去了才知道珍惜,那个年代的夫妻感情更多的是一种亲情,而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是由岁月和时间积淀下来的人间真情,醇厚而绵长。
课外拓展
《背影》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蹒跚”说明步履不便,“探”“攀”“缩”说明吃力,集中描写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看到上了年纪的父亲不辞辛苦的为 自己买橘子,我怎能无动于衷呢。
行动方便的坐着等,而行动不方便的却去买橘子,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
巴金《怀念萧珊》(节选)
今天是萧珊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六年前的光景还非常鲜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天我从火葬场回到家中,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过了两三天我渐渐地安静下来了,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在五十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我痛苦地想,难道给关了几年的“牛棚”,真的就变成“牛”了?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好象冻结了一样。我索性放下笔,什么也不写了。
她不想死,她要活,她愿意改造思想,她愿意看到社会主义建成。这个愿望总不能说是痴心妄想吧。她本来可以活下去,倘使她不是“黑老K”的“臭婆娘”。一句话,是我连累了她,是我害了她。
在我靠边的几年中间,我所受到的精神折磨,她也同样受到。但是我并未挨过打,她却挨了“北京来的红卫兵”的铜头皮带,留在她左眼上的黑圈好几天以后才退尽。她挨打只是为了保护我,她看见那些年轻人深夜闯了进来,害怕他们把我揪走,便溜出大门,到对面派出所去,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那里只有一人值班,不敢管。当着民警的面她被他们用铜头皮带狠狠地抽了一下,给押了回来,同我一起关在马桶间里。
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在“四害”横行的时候,我在原单位给人当作“罪人”和“贱民”看待,日子十分难过,有时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家。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有一个时期我和她每晚临睡前服两粒眠尔通才能够闭眼,可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我唤她,她也唤我。我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啊!”她也用同样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但是她马上加一句:“要坚持下去。”或者再加一句:“坚持就是胜利。”
她也有这样的想法:她多受一点精神折磨,可以减轻对我的压力。其实这是她的一片痴心,结果只苦了她自己。我看见她一天天地憔悴下去,我看见她的生命之火逐渐熄灭,我多么痛心。我劝她,安慰她,我想把她拉住,一点也没有用。
她常常问我:“你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解决呢?”我苦笑地说:“总有一天会解决的。”她叹口气说:“我恐怕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后来她病倒了,有人劝她打电话找我回家,她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她说:“他在写检查,不要打岔他,他的问题大概可以解决了。”等到我从五•七干校回家休假,她已经不能起床。她还问我检查写得怎样,问题是否可以解决。
在那些年代每当我落在困苦的境地里、朋友们各奔前程的时候,她总是亲切地在我的耳边说:“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在你的身边。”的确,只有在她最后一次进手术室之前她才说过这样一句:“我们要分别了。”
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和她的骨灰搀和在一起。
作者的这篇悼念亡妻的散文,记述了妻子在“文革”中因受自己的牵连而遭罪,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默默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描写了夫妻俩在那段日子里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以及互相鼓励着希望摆脱厄运的深切愿望。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这正是这一作品充满感情色彩,从而“打动读者的心”的重要艺术因素。《怀念萧珊》于朴实无华人叙述之中凝聚着巨大的情感内容,特别是文中关于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的互相勉励和萧珊去世后的情景途述,蕴含着无尽的辛酸和对故人的怀念,极具艺术力量。“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骨灰搀和在一起。”散文结尾的这段叙述把作者对妻子的至爱这情以及散文特有的如泣如诉的情调表达得淋漓尽致。
平实、朴素的写法表现在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夫妻俩的一个姿态,两三动作,几句话语,在作品中稍加勾勒和点染,人物形象便顿时跃然纸上,在读者头脑里留下清晰难忘的印象。秦牧曾说过:“如果一个散文作者不敢流露自己的感情,不敢用自己的个性语言来讲话,这样的散文,艺术感染力就会降低。”巴金散文感情色彩浓烈,它没有雕琢的文字,不采用华丽的词藻,追求自然朴素的美。
5、散文的细节描写。越是细微的事物,越具渗透力,生活中能带给人心灵慰藉的琐事和瞬间是很多的:夜里突然醒来,发现妈妈正轻手轻脚地给自己盖被子,商店里先我一步出去的人依然手拉着门直到我走出去才轻轻放手等等,有一些细微的关怀,同样有着无比尖锐的渗透力,让坚硬冰冷的心,瞬间暖透。如果你觉得不快乐,那只是因为你不会于细微处寻找人间的真情,如果你会,即使有压力有困惑痛苦,依然会快乐如花。
6、引申到写作
没有细节的文章是没有味道的,我们同学写人写事总是很笼统宽泛,比如写天气冷,写好冷 很冷,到底怎么冷法呢?风吹在脸上象针扎,冻红的双手不听使唤,双脚无知觉的走着,这让我们想器冬天的感觉,自然能体会了,要让你的文章告诉读者是怎么一回事。
同学可以想想生活中那些细节感动过你 ,用你的文字把他表达出来。主题就为“你身边的人”。
一篇《亡人逸事》短短两千多字,没有肝肠寸断的感情喷涌,没有如泣如诉的哀婉,但平平淡淡的叙述中分明可以感到欲哭无泪的沉甸甸的 悲哀。
高一语文亡人逸事教案检查总结范文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一语文教案栏目。
相关链接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