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苏教版语文高二下学期雨霖铃教案模板参考范例

编辑:sx_liujy

2016-04-08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复习,精品学习网整理了苏教版语文高二下学期雨霖铃教案模板,请大家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体会词中的凄清意境、哀伤离愁和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抓意象,品语言,析手法,入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离愁,体味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区分虚境与实境,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由柳永词作流传的广泛性导入。

二、初步感知词意

1、 诵读(个人读、集体读)

2、 这首词是写什么内容的?离别。

3、 柳永在与何人告别?从词中找提示信息。

“执手相看泪眼”或者“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恋人

补充背景:柳永在京中仕途不顺,但有一位红颜知己,可以给他感情的温暖和慰藉,现在,他要到外地做官了,前途未卜却要告别心爱之人,从此天各一方,相见无期。

4、 柳永在离别时的心情会怎样呢?

“伤离别”。他把自己归入自古以来多情人的行列,并说自己的离情更难以禁受,因为离别恰逢冷落清秋节。那清秋之景如何加重了他的离愁呢?

三、缘景入情,赏析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感受离情。

(一)景物描写鉴赏(学生讨论、体会、发言,教师补充):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补充:炼字——“晚”。

古诗中出现的送别时间常是傍晚:

卢纶《送李端》: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拓展写愁情的相似诗句:

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抓离别诗常见的意象,联想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二)虚实结合手法

1、由写景的词句引出虚写

小结:以上诗句词人运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来抒写离情,以哀景写哀情,营造了凄清的意境。 第一句是对离别时眼前景物的描写,是____写,而二、三句并非眼前所见之景,是____写。(实、虚)

2、引入诗歌中“虚”的概念,介绍几种虚境类型。

3、找其它处的虚境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体会词人心理:寂寞孤苦、无所寄托、空虚无聊……

4、赏析虚实结合对离愁抒发的作用

在上片实写离别场景后,以一个“念”字开头,诗人开始虚写别后旅程、别后生活,通过想象,离愁从离别时延伸到离别后,时间从今天傍晚延伸到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地点从长亭延伸到________到________,延伸到词人今后生活的方方面面,层层铺叙,渐趋高潮。

四、再读、体会

五、迁移拓展,学以致用

1、 找出下列诗歌中哪些地方是虚写,体会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 考题再现

2010年江苏高考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六、总结

“亦景亦情中,离愁尽现;若虚若实间,真情无限”,柳永真的是一位“多情才子”。多情人方能赋多情之词……

苏教版语文高二下学期雨霖铃教案模板参考范例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二语文教案栏目。

相关链接

2016届高二语文雨霖铃教案设计  

2016苏教版语文高二下雨霖铃瑟怎么写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