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8-03-12
(2)说说下面两组细节的作用。
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b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七)讲解第14~16段(”渑池会”)。
1.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补充说明:春秋旧中国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在战后举行双方国君会晤的惯例。)这样的背景说明了什么?(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2.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
补充史实:秦一向以诈和力制服侯。前340年商鞅伐魏,以”为好会”为名骗魏主将分子来会,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将,大败。前313年,张仪以献地六百里诱使楚怀王与齐断交。齐楚断交后,张仪改为献地六里。
3.学生齐读廉颇送别赵王时说的那一段话,然后提问:
根据这段话说说廉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考虑到渑池会的最坏结果:秦方扣留赵王。以”请立太子为王”击破秦的阴谋。说明分谨慎持重,对敌斗争坚决,有长远眼光。)作者详写这段放话有什么用意?(为”廉蔺交欢”张本。)
4.学生默读第15、16两段,复述渑池会上的斗争经过,然后提问:
从蔺相如跟秦方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可以看出什么?(秦方蓄意进行挑衅;蔺相如不畏强暴。)
赵王认为蔺相如”功大”,是否有理由?(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表示敢于跟秦斗争的决心。)
5.廉颇是否也有功呢?(有。”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一句暗写廉颇。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挫败了秦方以武力相胁的阴谋。)
(八)讲解第17~21段(廉蔺交欢)。
1.指出这部分要求背诵,然后齐读。
2.划分本部分层次,为诵读作准备。(相如”拜为上卿”→廉颇”宣言”→相如”避匿”→相如答舍人谏→廉颇”负荆”)
3.在你看来,这部分的核心是哪一句话?(”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家之急”是指什么说的?(强秦加兵。)”私仇”又是指什么说的?(”两虎共”)
4.诵读蔺相如”夫以秦王之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明人李贽评相如”引车避匿”一事说:”节节见相如智勇俱妙。”试结合这段话说说”妙”在什么地方。(相如深知廉颇公忠体国之心,故以”秦王之威”相比,又以”国家之急”相许,足见其胸襟阔大,如此方能使廉颇顿悟己非。)
5.廉颇始而”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前后对比说明了什么?(说明他的居功自傲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所以听了蔺相如的那一番话后,十分感愧,立即从计较个人得失的立场转到维护国家利益的正确立场上来,表现了公忠体国、勇于改过的精神。)
标签:高二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