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数学与文化教案介绍

编辑:

2017-11-21

【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部分(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酝酿 熨帖 面有愠色 不瘟不火 B.编辑 逻辑 开门揖盗 缉毒

C.闯劲 绥靖 疾风劲草 靓妆 D.偏差 差错 差强人意 差可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

A.通过纯粹的思维竞能在认识宇宙上达到如此确定无疑的地步,当然会给一切须要思维的人以极大的启发。

B.书名既然用了“渊薮”两字,那么顾名思意,内容一定包罗万像,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C.数学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整体,考虑自己的力量界线何在。

D.虽然他平时的基础很好,可最近实在过于劳累,参加选拨的那几天神智都不很清醒了,能坚持下来己经够委曲他了。

答案:D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泽被(遍及) 被屈(遭受) B.征询(询问) 徇情(遵守)

C.舍弃(丢掉) 舍弟(房屋) D.横祸(意外的) 横财(大的)

答案:A

4.给下面文段序号处加上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沈从文称赞刘半农说①以一个散文的形式,浸在诗的气息里,平凡地看,平凡地叙述,表现一个平凡的境界②这手法是较之与他同时作者的一切作品为纯熟的③论刘半农的④扬鞭集⑤这一评论无疑是涵盖着《饿》在内的。

A.①: ②, ③。 ④《 ⑤》 B.①:“ ②, ③。”(《 ④〈 ⑤〉》)

C.①:“ ②! ③。”《 ④〈 ⑤〉》 D.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B

5.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数学是一株参天大树,它把自己的根伸向理性思维的土地中,使它越来越牢固地站立。

B.平行线公理能不能证明?到20世纪初才知道是既不能证明又不能否证。

C.如果到今天某个知识部门还是只有论断而没有论据,只是一堆相互没有逻辑联系的命题,前后又无一贯性,恐怕是不会有人接受的了。

D.人人现在都知道实验方法的重要性,但是任何科学实验,离开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将是没有意义的。

答案:D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文裁定:长虹并未对竞争对手厦华构成侵权。至此,围绕“CHDTV Ready”的商标标识之争尘埃落定。

B.有些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抛于脑后,对人民群众的困难充耳不闻,这种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

C.冰心老人生前三令五申强调,青年学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

D.著名制片人张纪中先后把金庸武侠力作《笑傲江湖》等搬上荧屏,遭到各方批评,认为是狗尾续貂。

答案:A(B.“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合语境,应为“不闻不问”;C.“三令五申”是“多次命令和告诫”的意思;D.“狗尾续貂”指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头,不适用于“改编”。A.“尘埃落地”指事情终于有了结果。)

二、阅读部分(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作出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死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7.对“判断一个文化是否还存在的具体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传人存在与否 B.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存在与否

C.基本价值取向发挥作用与否 D.独特语言存在与否

答案:D

8.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答案:D

9.对“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文化悲剧。

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

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就是保持民族的独立,对此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感、紧迫感。

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迷惑。

答案:C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地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B.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

C.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

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传统文化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答案:C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